成人T2DM患者心理性胰島素抵抗的調查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性胰島素抵抗(PIR)數據,探討PIR與教育水平、年齡、性別的相關性,為胰島素治療掃清障礙。方法 收集該地社區服務站管理的150例成人糖尿病患者性別、年齡、教育水平資料并胰島素治療評價量表(ITAS)評估分組,導入SPSS 22統計分析。結果 不同教育水平和年齡的ITAS得分不同,教育水平越低、年齡越小則ITAS得分越高,而性別不具有相關性。結論 2型成人糖尿病患者心理性胰島素抵抗(PIR)較普遍,與教育水平和年齡相關,糾正教育水平較低及年輕患者的負性態度至關重要。
[關鍵詞] 2型糖尿病,心理性胰島素抵抗,教育水平,年齡
[中圖分類號] R58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3(b)-0024-02
糖尿病(DM)是以糖代謝紊亂為主要表現的內分泌疾病,胰島素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治療作用已經廣泛認可,臨床研究表明[1-2],T2DM患者空腹血糖>10 mmol/L時,早期注射胰島素可快速控制血糖,有效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胰島素治療不再是口服降糖藥物無效的最后手段, 而是控制血糖最適宜的早期治療方法[3]。另外,隨著T2DM進展,胰島β細胞功能下降,不少患者需要胰島素治療。然而在臨床實踐中心理性胰島素抵抗使患者開始胰島素治療存在諸多困難。
心理性胰島素抵抗(Psychological Insulin Resistance,PIR)由美國學者 Leslie 等[4]提出,是指患者開始胰島素注射治療的心理障礙。國內調查顯示T2DM的心理性胰島素抵抗亦相當普遍(27.1%~53.3%[5],高于國外的統計結論[6]。因此,該研究的目在于調查成人T2DM患者的心理性胰島素抵抗情況并分析其基本因素,為T2DM胰島素治療掃清障礙。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收集2013—2017年間社區衛生服站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入選標準為:①根據WHO糖尿病診斷標準T2DM診斷明確,無嚴重器官病變和并發癥。②長期接受社區衛生服務站管理,自愿配合研究并參與“胰島素治療評價量表”評估。
1.2 研究方法
?、俑鶕逃綄颖痉譃?組: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中專、大專、本科及以上。
?、谛睦硇砸葝u素抵抗評估并分組:胰島素治療評價量表 (Insulin Treatment Appraisal Scale,ITAS)由荷蘭學者 Snoek等[7]于2007年發表,由4個正性描述16個負性描述共 20 個條目組成,采用 Likert 5級評分法(非常不同意=1,非常同意=5),總分值8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對胰島素評價越低,ITAS得到了醫學界廣泛的認可和應用。參照德國Bahrmann等[8]建議,將PIR分為4度:49 分為輕微心理性胰島素抵抗,49~62分提示為中度;63~74分提示為重度;75分則提示嚴重抵抗。
1.3 統計方法
使用IBM SPSS V22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不同教育水平和PIR分度均為分類變量,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各組差異采用χ2檢驗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樣本收集和分組情況
收集有效病例150例,男性42.7%(64例),女57.3%(86例);平均年齡(52.32±9.67)歲,平均病程(8.9±4.9)年。根據教育水平分4組:初中及以下占32.00%,高中或中專占26.00%,大專占23.33%,本科及以上占18.67%。
2.2 胰島素治療評價(ITAS得分)
胰島素治療評價量表(ITAS)平均得分(52.3±9.5)分,排名前三的胰島素注射負面態度 (同意或強烈同意)是“注射胰島素意味著我的糖尿病已經更糟”(82%,n=123),“注射胰島素使生活不方便”(62%,n=93),“注射胰島素意味著我通過飲食和藥物管理我的糖尿病是失敗的”(58%,n=87)。另一方面,盡管對使用胰島素持消極態度,多數參與者認為胰島素有助于“預防糖尿病并發癥”(76%,n=114),“更好的控制血糖”(72%,n=108)和“改善我的健康”(66%,n=99)。
不同教育水平的ITAS得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F=26.38,P<0.05),兩兩比較顯示大專、本科及以上與初、高中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教育水平越低ITAS評分越高。另外我們發現,年齡越小則ITAS得分越高 (F=-21.368, P<0.05)。而ITAS的分值不因性別而異(χ2=2.958, P=0.107)。
3 討論
該研究表明,成人T2DM患者PIR較為普遍,大多數成年人對胰島素治療持否定態度。教育水平越低、患者越年輕對胰島素的負面評價越嚴重。這提示教育水平較低者及年輕糖尿病患者是我們工作的重點人群。
另一方面,盡管胰島素的消極態度普遍存在,大多數參與者都承認胰島素治療的好處。這表明為了改善對胰島素治療的態度,僅關注于支持這些益處是不夠的,更需要采取措施,重塑對胰島素的正確態度。有報道通過健康教育[9]、借助訪談工具進行健康教育[10]、心理干預[11]、醫護人員認識干預[12]等方面干預心理性胰島素抵抗,均取得一定成效。
綜上,心理性胰島素抵抗反映了對糖尿病認識的困擾和對DM治療包括使用胰島素的擔憂,年齡及教育水平影響心理性胰島素抵抗水平,早期教育和干預糖尿病自我管理態度,提高胰島素藥物治療的接受能力確有必要。當然,有必要進行前瞻性的更深層次的研究,減少胰島素治療障礙,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從而改善T2DM患者的臨床結局。 [參考文獻]
[1] 涂饒萍,吳小南, 鄭立羽,等.健康信念視角下心理性胰島素抵抗的原因和對策[J].醫學與社會, 2008,21(3):42-44.
[2] 馬超, 李淑娥.門診糖尿病患者心理性胰島素抵抗的調查分析[J].海軍醫學院學報, 2007, 20(2):118-119.
[3] 張穎, 白姣姣, 李晶,等.社區糖尿病病人胰島素注射能力現狀調查[J].護理研究,2006,20(4):1044-1045.
[4] Leslie C A, Satin-Rapaport W, Matheson D, et al. Psycho logical Insulin Resistance:A Missed Diagnosis[J].Diabetes Spectrum, 1994, 7:52-57.
[5] 高云霞,張 琳,李明子,等. 北京市房山區 2 型糖尿病患者心理性胰島素抵抗現狀調查[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1,19(4):257-259.
[6] HKhan, SS Lasker, TA Chowdhury.Prevalence and reasons for insulin refusal in Bangladeshi patients with poorly controlled type 2 diabetes in East London[J].Diabet. Med,2010,25(9):1108-1111.
[7] Snoek FJ,Skovlund SE,Pouwer F.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insulin treatment appraisal scale (ITA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Health &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 2007, 5(1):1-7.
[8] Bahrmann A,Abel A,Zeyfang A,et al. Psychological In sulin Resistance in Geriatric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 tus[J].Patient Educ Couns, 2014,94(3):417-422.
[9] 林秀媚.初診 2 型糖尿病心理性胰島素抵抗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0):373-374.
[10] 劉紅利,王斌,等. 胰島素使用訪談工具 在心理性胰島素抵抗患者管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 2013(8):158-159.
[11] 李春英,陳淑芹,臧萍.心理干預在 2 型糖尿病患者心理性胰島素抵抗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 2010,16(18):29-30.
[12] Peyrot M,Rubin RR,Laurinzen T,et al. Resistance to In sulin Therapy among Patients and Providers: Results of the Cross-National Diabetes Attitudes,Wishes, and Needs (DAWN)Study[J].Diabetes Care, 2005,28(11):2673-2679.
?。ㄊ崭迦掌冢?018-12-20)
[作者簡介] 劉娜(1975-),女,山東淄博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內科、內分泌。
[通訊作者] 周國強(1976-),男,山東淄博人,碩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神經影像,E-mail:562545083@qq.com。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482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