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環在壓瘡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 對PDCA循環在壓瘡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將我院婦產科2017年9月~2018年9月間接收的106例剖宮產手術患者作為研究觀察對象,根據護理管理方案的不同分為研究組(n=53)以及對照組(n=53)。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管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實施PDCA循環管理,對比兩組患者壓瘡發生率。結果 研究組壓瘡發生率(3.77%)要低于對照組(16.98%),組間差異顯著(χ2=4.970,P=0.026)。結論 在剖宮產手術患者壓瘡護理管理過程中通過應用PDCA循環模式可進一步降低壓瘡發生率。
【關鍵詞】:PDCA;壓瘡;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2
剖宮產患者由于術后需要臥床一段時間,可能會出現壓瘡,主要表現為骶尾部出現紅斑,按壓后紅斑不會出現明顯變化,但存在疼痛感[1]。因此,剖宮產患者術后需給予一定措施預防壓瘡,促進其產后康復。我院在對53例剖宮產手術患者進行壓瘡護理管理的過程中采取了PDCA循環管理,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間我院婦產科接收的106例剖宮產手術患者作為研究觀察對象,選入患者均符合剖宮產手術指征,孕期體重增加≥18kg,實施剖宮產前無其他皮膚病或壓瘡,已經簽署知情同意書。上述患者根據護理管理方案不同分為研究組(n=53)以及對照組(n=53)。研究組年齡為22~33歲,平均(27.14±3.21)歲,體重為62~73kg,平均(67.12±4.33)kg;對照組年齡為21~32歲,平均(26.94±3.13)歲,體重為60~72kg,平均(66.92±4.12)kg。在年齡、體重等基礎資料方面對比,研究組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按照科室相關制度進行常規護理管理,術后指導患者保持正確體位,協助其定時翻身,預防壓瘡。研究組在上述基礎上實施PDCA循環管理,PDCA循環管理共分為4個階段,具體如下:(1)P階段。科室內部由護士長組織,通過頭腦風暴法、文獻查閱、以往臨床護理經驗總結,對產科壓瘡護理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使用腹帶加壓管理剖宮產切口,會造成局部皮膚潮濕,血運受限以及部分藥物副作用是導致壓瘡的主要原因。針對上述原因對護理方案進行優化,進一步預防壓瘡。(2)D階段。將優化護理措施融入到護理服務當中,由護士長進行監督,將相關任務安排至各崗位護理人員,做到“責任到人”。在壓瘡護理實施過程中對體型較胖、體重較重的患者要給予重點關注,可給予具備按摩功能的新型床墊來預防壓瘡。剖宮產后協助患者獲得一個相對舒適的體位,定時協助其進行身體活動,防止長時間臥位造成局部皮膚受到壓迫。將導尿管固定好,防止導尿管扭曲,避免導尿管影響患者正?;顒樱瑢⒛蛞杭皶r倒出,避免溢出。保持患者在床鋪整潔、干燥,在協助患者翻身時動作保持輕柔,盡可能減少對產婦皮膚的摩擦。定時使用柔軟熱毛巾對產婦受壓皮膚進行擦拭,保持皮膚干燥,避免皮膚潮濕。(3)C階段。每周科室內部開展一次階段性總結會議,對護理工作成效以及出現的新問題進行分析,再根據問題提出新的優化措施。(4)D階段。將新的優化措施融入到下一階段護理服務當中,對護理服務進行持續性優化。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壓瘡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通過Excel軟件錄入相關數據,以SPSS 15.0完成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行χ2以及t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壓瘡發生率(3.77%)要低于對照組(16.98%),組間差異顯著(χ2=4.970,P=0.026),如下表1所示:
3 討論
剖宮產患者由于麻醉過后會出現傷口疼痛感,不愿意進行主動翻身,會造成局部組織持續受壓或由于導尿管的存在而限制活動,容易產生壓瘡。還有一些患者妊娠期體重有所上升,骶尾部壓力有所增加,也有可能引發壓瘡。部分剖宮產患者生產結束后,汗腺功能較為活躍,會分泌大量汗液,會造成皮膚潮濕,為細菌提供生長環境,可能會造成皮膚損傷,再加上局部受壓,會引發壓瘡。還有一些剖宮產患者受催產素、麻醉藥物等副作用影響,會使其壓力感知能力下降,不能主動調節體位,且催產素會促進局部血管收縮而造成局部組織缺血,也有可能引發壓瘡[2]。所以剖宮產患者產后恢復過程中需要采取一定措施預防壓瘡發生。
此次研究當中,研究組在壓瘡護理管理過程中采取了PDCA循環管理模式,結果表明,研究組壓瘡發生率(3.77%)要低于對照組(16.98%),組間差異顯著(χ2=4.970,P=0.026),與有關文獻報道結果相似[3],可見通過實施PDCA循環管理可降低壓瘡發生率。PDCA循環管理分為計劃、執行、檢查、改進4個階段。各階段側重點不同,既相互獨立,彼此之間又存在密切關聯,共同形成了一個循環[4]。計劃階段會對壓瘡原因以及護理工作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出解決方案;執行階段會將優化措施融入到日常護理工作當中,改進護理質量;檢查階段會對階段性護理成果進行總結、分析,繼續提出問題以及解決措施;改進階段,將新提出的優化方案融入到下一階段護理服務當中。經過上述循環能夠持續性地提升護理服務質量,改進護理細節,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進一步降低壓瘡發生率。
綜上所述,在剖宮產手術患者壓瘡護理管理過程中通過應用PDCA循環模式可進一步降低壓瘡發生率,提升護理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阿依先木·牙生.剖宮產術后壓瘡發生原因分析及護理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01):228.
張紅衛,鄒麗穎,鄧寒羽.剖宮產壓瘡臨床護理防范對策探討[J].河北醫學,2015,21(03):499-502.
沈向英,陳園園,馬紅梅.PDCA循環管理方法在壓瘡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35):134-137.
盧虹.PDCA循環在壓瘡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探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22):3432-343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94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