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壓瘡護理在腦卒中長期臥床患者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在腦卒中長期臥床患者中應用預防壓瘡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 5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系統抽樣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25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 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預防壓瘡護理干預。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壓瘡發生情況及干預前后的壓瘡風險評分。結果 經干預后, 研究組的壓瘡發生率為8.00%(2/25),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2.00%(8/2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0, P=0.03<0.05)。兩組患者干預前的壓瘡風險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干預后的壓瘡風險評分均明顯高于干預前, 且研究組的壓瘡風險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預防壓瘡護理在腦卒中長期臥床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良好,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預防壓瘡護理;腦卒中;長期臥床;應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1.084
因為腦卒中患者需要長期臥床治療, 因此該疾病患者出現壓瘡的風險高于其他患者, 且嚴重者會繼發出現敗血癥[1]。壓瘡屬于潰瘍的一種, 具有壓力性, 主要是因為局部長期受到壓力, 導致血液循環出現障礙, 使得持續性缺氧缺血, 從而使得軟組織出現壞死和潰爛的情況[2]。常規護理中對于壓瘡的處理一般是事后控制, 導致患者的壓瘡風險提高, 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治療造成一定的影響?;诖?, 本研究將預防壓瘡護理應用到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護理中, 對其應用效果進行分析, 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5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系統抽樣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25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13例, 女12例;年齡最小58歲, 最大76歲, 平均年齡(65.34±3.67)歲;原發性疾病:高血脂6例, 糖尿病9例, 高血壓10例。研究組患者中, 男14例, 女11例;年齡最小60歲, 最大78歲, 平均年齡(65.41±4.68)歲;原發性疾?。焊哐?例, 糖尿病8例, 高血壓1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原發性疾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 包括用藥護理、生活護理、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及并發癥護理等干預措施。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預防壓瘡護理干預, 具體方法如下。
1. 2. 1 建立壓瘡管理小組 建立壓瘡管理小組后, 采用護長-組長-責任護士三級監控方式對小組護理進行管理, 定期對患者進行壓瘡危險評估, 若評估發現患者存在壓瘡發生的高危因素, 需按照上報的流程進行上報, 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1. 2. 2 小組培訓 組織管理小組成員進行定期培訓, 包括預防壓瘡護理相關知識、流程及措施等方面的培訓, 向小組成員進行壓瘡誘因、早期表現、預防措施及處理措施等知識技能培訓, 并采取考核的形式對小組成員進行審查, 對考核成績不理想的成員進行多次培訓, 提高小組護理人員的預防壓瘡護理專業知識和技能。
1. 2. 3 預防壓瘡方案制定及流程 預防壓瘡方案主要分為基礎護理和減壓護理兩部分, 根據對患者的壓瘡高危因素制定對應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A護理干預流程:①病房保持通風干凈, 床單保持整潔干燥;②若患者需要進行翻身和大小便時, 需將其抬離床面, 不可采用拖動的形式, 避免摩擦對皮膚造成傷害;③定期對患者的受壓部位進行觀察, 并觀察是否出現大小便失禁等情況, 若存在應盡早給予導尿管留置和開放;④若患者出現大小便失禁的情況, 除了給予導尿管留置和開放, 還需加強皮膚護理, 定期給予潤膚露涂抹, 避免尿液和糞便對其皮膚造成感染。減壓護理干預流程:①囑咐患者在氣墊床上臥床休息, 每隔2 h幫患者進行1次翻身, 若患者側臥, 角度需保持在30°左右, 并用軟枕支撐, 擴大床面和身體的接觸面, 并在其骨突部位放置海綿圈, 在患者腳踝處墊小軟枕;②根據患者情況給予適合的體位墊對其受壓部位進行保護;③對于患者的腳跟及腳踝的保護, 可在橡膠手套中注入水做成水袋或采用小軟枕墊在其腳跟和腳踝處。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3]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壓瘡發生情況及干預前后的壓瘡風險評分。壓瘡風險評分采用壓瘡風險評估表進行評估, 量表包含潮濕度、剪切力、摩擦力、活動能力、感知能力、移動能力及營養攝取能力, 總分6~23分, 分數越低表示患者的壓瘡風險越高。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壓瘡發生情況比較 經干預后, 研究組的壓瘡發生率為8.00%(2/25),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2.00%(8/2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0, P=0.03<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壓瘡風險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的壓瘡風險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干預后的壓瘡風險評分均明顯高于干預前, 且研究組的壓瘡風險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通過本次研究發現, 經干預后, 研究組的壓瘡發生率為8.00%(2/25),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2.00%(8/2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0, P=0.03<0.05)。兩組患者干預后的壓瘡風險評分均明顯高于干預前, 且研究組的壓瘡風險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明, 與常規護理相比, 腦卒中長期臥床患者應用預防壓瘡護理后的壓瘡發生率和壓瘡風險均顯著降低。造成這一差異的原因在于預防壓瘡護理的服務原則是先預防后治療, 而常規護理是發生后再采取措施, 因此易導致患者風險性提高, 且處理效果較差, 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4]。預防壓瘡護理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主要是通過風險評估、基礎護理、減壓護理這3個措施進行干預, 是通過干預前的風險評估來制定干預方案, 且在護理期間定期對患者進行風險評估, 使得患者的干預方案可以根據其病情進行調整, 從而能夠提供更優質、專業、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 幫助患者合理減輕對局部組織的壓力, 降低其壓瘡風險性, 改善患者生活質量[5-8]。
綜上所述, 在腦卒中長期臥床患者中應用預防壓瘡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顯著, 可明顯降低患者壓瘡風險性, 有效預防壓瘡的發生, 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孔美華. 預防壓瘡護理在腦卒中長期臥床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57):11212-11213.
[2] 湯嘉敏, 駱諫英, 湯志萍, 等. 腦卒中后臥床患者照顧者預防壓瘡的自我效能水平及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醫藥科學, 2016, 6(21):112-114.
[3] 皮英. 壓瘡預防護理模式干預重癥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效果. 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 2016, 2(1):90-91.
[4] 劉桂蘭. 預見性壓瘡管理流程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評價. 中外醫學研究, 2016, 14(14):92-94.
[5] 譚正紅. 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ICU長期臥床患者壓瘡預防中的應用效果.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28):23-24.
[6] 王倩, 顏美霞, 程瑞蓮, 等. 壓瘡護理小組早期介入對預防腦卒中患者壓瘡的影響.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6, 19(13):30-31.
[7] 楊亞麗. 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ICU長期臥床患者壓瘡預防中的應用效果.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51):23-24.
[8] 張文紅. 腦卒中患者壓瘡預防的針對性護理干預應用探討. 基層醫學論壇, 2017, 21(33):4665-4666.
[收稿日期:2018-07-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706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