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糖尿病臥床老年患者預防壓瘡的護理措施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對糖尿病臥床老年患者預防壓瘡采取護理措施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17年9月—2018年9月到該院進行治療的糖尿病臥床老年患者80例作為該次觀察對象,按照隨機數字分組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采取預見性護理措施,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壓瘡發生率以及患者對護理滿意度。 結果 觀察組患者壓瘡發生率7.5%明顯比對照組27.5%更低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更高,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糖尿病臥床老年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措施,護理效果明顯,有效降低壓瘡的發生幾率,使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更高。
  [關鍵詞] 預防壓瘡;護理;臥床老年患者;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4(a)-0120-02
  壓瘡是因老年患者久臥病床而引起的疾病,因臥床時間過長而導致皮膚組織發生缺氧,血液循環受阻,引起患者肢體局部發生腫脹壓力性潰瘍,由于老年人機體抵抗能力低下、心理承受能力差、營養缺乏,進而易引發壓瘡[1]。壓瘡主要臨床癥狀為皮膚組織疼痛、破損以及紅腫等情況,病情嚴重時皮膚組織發生壞死,壓瘡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同時還影響疾病治療。該次研究對該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臥床老年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措施,觀察其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到該院進行治療的糖尿病臥床老年患者80例作為該次觀察對象,按照隨機數字分組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60~82歲,平均(73.16±5.48)歲,臥床時間3~18個月,平均(8.25±4.12)個月;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61~81歲,平均(72.75±5.26)歲,臥床時間4~19個月,平均(8.72±4.63)個月。將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對比,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患者臥床時間大于3個月;愿意配合護理人員完成護理;該次研究通過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患者知情并自愿參與該次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存在溝通障礙、精神疾病患者;器質性便秘患者;無法配合護理人員完成護理。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措施,主要加強健康知識教育、清潔衛生護理、病房護理、病情觀察等,定期幫助患者翻身,減少壓瘡發生;在患者身體條件允許下,引導患者下床適量活動。觀察組患者采取預見性護理措施,辦法如下。
 ?、俪闪㈩A見性護理管理小組。組建成立預見性護理管理小組,由小組成員對壓瘡相關的預防與處理措施進行收集,并結合自身護理經驗與文獻資料進行查證,分析患者具體疾病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加強對護理人員培訓,使護理人員掌握壓瘡相關知識,知曉老年臥床患者形成壓瘡的危險因素、疾病特點、預防處理措施,在護理過程中引起重視[2]。定期對相關培訓予以考核通過。對壓瘡換藥流程進行規范,規范壓瘡護理記錄。
  ②心理干預,針對患者不同個體情況,分析其心理狀態[3],根據患者文化程度,與其保持良好溝通,有針對性的圍繞患者疾病狀況與其進行交流,獲取其信任感,幫助患者增強治療信心,引導患者自我進行心態調整,提高其治療依從性。
 ?、奂訌姞I養支持。對患者營養情況全方面評估,視其不同個體狀況給予合理的營養支持方案,需要充分考慮到對糖尿病的影響。在有必要時可對患者進行胃腸營養支持,所采用的溫控器輸注時將溫度維持在37℃~40℃之間,將單位時間內的營養液量控制在合理范圍,速度事宜,輸注過程中加強護理[4]。
 ?、芙】抵R宣教。耐心仔細的給患者講解有關于預防壓瘡的護理措施,讓患者知曉營養支持的關鍵性,告知其發生壓瘡后需及時采取的處理措施。健康知識宣教可通過發放宣傳冊、定期培訓講座等多種形式。在培訓時將患者家屬一同培訓,讓家屬掌握壓瘡相關知識,讓其知曉主要治療方式、預防措施以及壓瘡帶來的危害,提高其對壓瘡的認知程度,培訓家屬掌握預防壓瘡的處理措施[5]。
 ?、蒹w位護理。對受擠壓位置定期進行體位變化,對于骨隆突出部位可使用軟枕來進行支撐,讓皮膚組織有一定空間。對于身體瘦弱的患者,可對其骨頭凸出部位皮膚進行保護;水腫患者可適當抬高四肢,有利于促進血流暢通;好動患者可使用保持軟墊;大小便失禁者積極預防失禁性皮膚的出現?;颊叱势脚P位時,將床保持水平狀,減少摩擦力對皮膚造成損傷。
 ?、奁つw護理。對于臥床患者可使用按摩油對患者四肢進行按摩,促進皮膚血液循環,使用溫水擦拭皮膚后讓其保持干燥;注意觀察受壓部位皮膚的顏色、質感等,一旦存在紅腫、硬結以及水泡時,則及時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壓瘡發生率以及患者對護理滿意度。依據壓瘡分期標準對壓瘡形成患者分成I期、II期、III期、IV期,I期是指患者皮膚發紅時間較長,血管存在一定損傷,皮膚完好;II期是指有水泡出現,患者皮膚存在破損,淺表層有潰瘍,不存在壞死和腐肉;III期是指皮膚表層嚴重受損,存在滲液、壞死以及凹洞情況;IV期是指皮膚表層壞死面積較廣,潰瘍,壞死部位延伸到皮膚下組織當中。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評估,使用該院自行制定的滿意度問卷調查表予以評估,滿意度是指滿意與基本滿意之和。
  1.4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對相關數據予以SPSS 18.0統計學軟件分析,用(%)代表計數資料,經χ2檢驗,(x±s)代表計量資料,經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壓瘡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壓瘡發生率7.5%明顯比對照組27.5%更低,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更高,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M)屬于老年患者中常見慢性病,其屬于代謝性疾病,糖尿病由于患者血糖水平長期處于較高水平,機體各臟器官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損害,更有嚴重情況時還可能引發高血壓、冠心病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使其抵抗功能下降。加之糖尿病患者長期臥床,患者身體長時間運動受限,由于皮膚組織長時間受到壓迫,使其發生缺血與缺氧,嚴重時發生潰爛與壞死現象。相關報道指出,機體皮膚毛細血管能最大承受壓力在16~33 mmHg,其最長受壓時間為2 h,一旦大于2 h,壓力對皮膚組織帶來缺血性傷害,形成壓瘡。在臨床護理過程當中應加強對臥床老年患者采取預防壓瘡的護理干預。
  對糖尿病臥床老年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時發現,為預防臥床老年患者預防壓瘡發生,在臨床護理當中可給患者使用透氣薄膜適當保護或是加軟枕,使用氣墊床等措施,使受壓位置的皮膚組織存在一定空間,有利于皮膚組織血液循環,通過預見性護理措施,減少患者皮膚摩擦力和汗液對皮膚的刺激。通過對患者及其家屬實施健康知識宣教,讓其掌握壓瘡形成機制、發病原因、注意事項、護理措施等,有利于預防壓瘡,減少其發生幾率;對老年患者體位有針對性的進行護理,使患者保持舒適體位,定期幫助患者翻身,減少局部皮膚組織受壓;對皮膚加強清潔護理,保持皮膚隨時處于干燥,減少由于皮膚受潮受濕而引發細菌入侵,進而導致壓瘡;對患者膳食結構進行合理調整,充分考慮糖尿病飲食需求,對患者加強營養支持,提高患者機體抵抗能力,有效預防壓瘡發生。
  該次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壓瘡發生率7.5%明顯比對照組27.5%更低,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更高,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梢?,對糖尿病臥床老年患者采取預見性護理措施,改善患者皮膚組織受壓,提高皮膚清潔度,減少細菌及汗液對皮膚組織的損傷,促進組織血液循環,降低壓瘡發生率。
  綜上所述,針對糖尿病臥床老年患者采取預見性護理措施,可降低壓瘡發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使其對護理滿意度更高,可在臨床中廣泛運用。
  [參考文獻]
  [1]  張國偉.研究延續性護理干預對老年高危壓瘡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24):168-170.
  [2]  宋銳莉.前瞻性護理在降低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壓瘡發生率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7(8中旬刊):114-116.
  [3]  施新菊.老年長期臥床褥瘡患者的綜合護理干預體會[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7):5417-5419.
  [4]  湯月華.長期臥床老年患者足部壓瘡發生的原因及改進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25):125.
  [5]  屠昕,阮淼琴,蘇巧丹,等.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護理風險分析與管理對策[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4,22(5):712-714.
 ?。ㄊ崭迦掌冢?019-01-09)[作者簡介] 宓思婕(1982-),女,山東臨沂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傷口造口。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084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