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護理對側臥位長時間手術患者急性壓瘡形成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討術中護理對側臥位長時間手術患者急性壓瘡形成的影響。方法:抽取120例于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筆者所在醫院進行側臥位手術治療的患者,并將其隨機分為常規組和護理組,每組60例,常規組給予常規治療,護理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術中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急性壓瘡形成率(術后即刻、術后30 min、術后24 h)、壓瘡面積和術后舒適度。結果:護理組患者術后即刻、術后30 min、術后24 h的形成率分別為3.30%、3.30%、5.00%,均顯著低于常規組的10.00%、13.33%、20.00%,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組壓瘡面積(6.30±2.10)cm2,小于常規組的(11.12±3.70)cm2,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患者舒適度為86.67%,護理組為96.67%,護理組顯著高于常規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術中護理的實施及加強可顯著減少長時間手術患者急性壓瘡的形成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 術中護理; 側臥位; 急性壓瘡 ;手術時間;壓瘡面積;護理舒適度
【中圖分類號】R821.4+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129-01
側臥位在手術過程中應用非常廣泛,大多用于髖部手術、神經外科手術及胸腰部手術,側臥位在手術中便于醫生操作,可使手術視野得到充分暴露[1-3]。但長時間的側臥位會導致患者產生神經損傷、皮膚褥瘡、呼吸障礙、急性壓瘡等并發癥。據相關數據顯示,側臥位手術患者壓瘡的發生率可高達4.7%~60%,且手術時間與壓瘡發生率成正比,壓瘡的形成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醫療糾紛[4-5]。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減少急性壓瘡的發生率,本文通過觀察術中護理對側臥位長時間手術患者急性壓瘡形成的影響,以論證此觀點。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120例于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筆者所在醫院進行側臥位手術治療的患者,所有患者經診斷均符合側臥位長時間手術患者標準。將其隨機分為常規組和護理組,每組60例;常規組男35例,女25例;左臥位32例,右臥位28例;平均(49.02±10.13)歲,護理組男34例,女26例;左臥位31例,右臥位29例;平均(50.12±12.1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規護理 常規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兩組患者在術前、術后的護理方法基本一致。
1.2.2 術中護理 護理組在常規基礎上給予術中護理:(1)采用術中壓瘡觀察表對術中患者體位、皮膚顏色、皮膚溫度、壓瘡發生的等級、創面情況、部位等進行觀察。每間隔一段時間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放松約束帶以改善其血液循環,按照手術醫生的指導,并相應的按摩局部受壓部位。(2)采用術中壓瘡危險評分表對患者的性別、年齡、體質、皮膚類型等進行評分,以判斷患者壓瘡風險程度,并進行相應評分。對于危險程度評分較高的患者應加強其健康教育,進行健康體位指導、講解手術的適宜體位。在術中密切觀察高?;颊叩那榫w變化、身體指標,若發現不良情況立即向手術醫生報告。(3)術中使用凝膠墊,抗壓凝膠墊的選擇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上側臂固定在托手架上(鋪有通用方墊),在下側臂的腋下加置半圓形體位墊,頭部應選擇開放式碗形頭圈,肘關節保持與肩峰一樣的高度,雙臂和身體的擺放角度小于90 ℃;胸部放置凝膠減壓墊,最佳為5~7 cm,腰部放置半圓形體位墊,在骨盆兩側、大腿之間放置通用方墊,用約束帶將髖部部位進行約束。(4)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注意保持患者溫度,患者的雙腳可用保暖腳套進行保暖,遮蓋患者手術不涉及體位,減少體表的裸露面積。使用暖風管吹暖風為患者保暖。為患者鋪設無菌單后,在兩側放置無菌袋鹽保溫,溫度為50 ℃;對患者輸入的液體、胸腔沖洗液、血漿等應進行預熱,溫度保持在33 ℃~36 ℃。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急性壓瘡形成率比較 護理組患者的急性壓瘡形成率3.30%、3.30%、5.00%,均顯著低于常規組的10.00%、13.33%、20.00%,護理組壓瘡面積(6.30±2.10)cm2,小于常規組的(11.12±3.70)cm2,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舒適度比較 常規組患者舒適度為86.67%,護理組為96.67%,護理組顯著高于常規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側臥位作為一種常見的手術體位被廣泛應用于髖部手術、神經外科手術及胸腰部手術過程中。側臥位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其肢體活動會受到一定限制,自主能力差,氣溫降低,出血量增多,導致患者外周血運不良,導致手術壓瘡的形成。此外,由于側臥位的支點和負重點發生變化,導致支撐點皮膚長期受到一定的壓力,麻醉又使其喪失了知覺,從而減弱了肌肉的自主調節能力,進一步提高了患者壓瘡的發生率。因此,術中護理在手術過程中發揮的作用非常大,近年來科技的發展促進術中護理措施的不斷改良,降低了側臥位長時間手術患者急性壓瘡的發生率。本文所探討的術中護理主要運用術中壓瘡觀察表對患者身體各項情況進行觀察記錄,運用術中壓瘡評分表對其進行評分,之后按照評分標準分析患者具體情況,從而采取相應護理措施對其進行護理。因此,保持體溫護理的進行可使患者維持一個較為平穩的溫度,減少體溫的發生,從而可降低壓瘡的形成率。本文針對術中護理對側臥位長時間手術患者急性壓瘡形成的影響一問題進行相關探討,并取得了可觀的結論,結果如下:護理組患者術后即刻、術后30 min、術后24 h的形成率分別為3.30%、3.30%、5.00%,均顯著低于于常規組的10.00%、13.33%、20.00%,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患者舒適度為86.67%,護理組為96.67%,護理組顯著高于常規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有效的術中護理可減小患者急性壓瘡的平均壓瘡面積,降低急性壓瘡的發生率,提高患者舒適度,對于其生活質量的提高非常重要,在醫學上臨床應用價值較大,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文會賢.術中護理干預對側臥位長時間手術患者急性壓瘡形成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8):127-129.
[2] 鄭嫦娟,梁湘源.持續質量改進在預防術中壓瘡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15,29(5):603-605.
[3] 汪俊霞.術中護理干預對側臥位長時間手術患者急性壓瘡形成的影響觀察[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8):112-1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150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