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手術室精細化護理對胃腸道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探討分析胃腸道手術患者接受手術室精細化護理后的切口感染的發生率。方法:收治胃腸道手術患者28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兩組,即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1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給予手術室精細化護理進行干預,回顧性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分析兩組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與對照組患者(36.43%)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甲級愈合率(65.00%)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2214%)比較,觀察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214%)明顯較低,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患者(7214%)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0.71%)明顯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手術室精細化護理對胃腸道手術患者進行干預,可以對細菌源進行有效消除,切斷細菌進入胃腸道患者切口的途徑,提高甲級愈合率,降低術后切口的感染率,同時可以有效促進患者快速康復,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切口感染;胃腸道手術;護理干預
  切口感染作為胃腸道手術的常見并發癥,其主要表現為術后患者體溫明顯升高,切口有劇烈疼痛,并伴有局部紅、腫及壓痛等癥狀,若切口遷延不愈,甚至可能導致全身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對患者預后有嚴重影響。隨著不斷對護理領域的深入發展和研究,研究顯示,術后通過對胃腸道手術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對細菌源進行可有效預防和消除,使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率降低[1]。收治胃腸道手術患者280例,采用手術室精細化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療效,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胃腸道手術患者280例,對其進行研究分析,納入標準:①所選患者均符合功能性胃腸疾病的診斷標準[2],且具備手術指征;②通過本院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無論患者還是家屬均對研究內容和目的充分了解,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神經或精神類疾病;②合并嚴重的慢性心腦血管、腎臟疾病、惡性腫瘤或免疫缺陷疾病;③不能配合本次研究進行者。 分組方法:將按照上述納入、排除標準收治的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140例,男76例,女64例,年齡26 - 74歲,平均(48.74±2.52)歲;對照組140例,男78例,女62例,年齡24 - 75歲,平均(48.68±2.57)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護理方法:圍手術期,常規外科護理措施被應用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則采用手術室精細化護理,具體如下:①術前護理:在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要主動與其溝通,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醫護人員采取多種形式為患者詳細講解,如胃腸手術相關細節、流程、注意事項等方面,告知患者或家屬術前需禁食、接受全面檢查、更換衣物,并告知術后常見的并發癥及相關的治療處理措施。②術中護理:尊重患者,保護患者隱私,由手術室醫護人員對患者給予充分的情緒支持;手術室及手術器材要嚴格消毒處理,對特殊感染患者應給予含氮消毒劑消毒;術中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如心率、血壓等,手術時動作輕柔,各項操作嚴格符合規范。③切口護理:改進術區消毒技術,在切口區域貼3 M皮膚保護膜,皮膚消毒面積需超過切口周圍16 - 22 cm;手術時,打開腹腔后,需理解使用切口全層保護器和潔凈袋以預防切口或周圍組織受到糞便感染及消化液等的污染;當胃腸道切口后,需使用保護墊對切口進行保護;胃腸道斷端吻合前使用100 mL聚維酮碘液進行沖洗,待完全吸盡后使用生理鹽水沖洗,使用干紗布擦拭干凈后進行逐層縫合。④術后護理:選擇合適敷料覆蓋縫合后的手術切口,并定時更換,更換敷料時嚴格按照無菌操作進行,并檢查切口是否有感染;在檢查、治療時要確保動作的輕柔、準確,盡量使疼痛刺激減少;對疼痛明顯的患者,醫護人員可以通過分散注意力等方式減輕患者疼痛感,必要時適當使用鎮靜止痛藥,不僅可以穩定情緒,還可以緩解疼痛。
  觀察指標:①切口愈合判斷標準:參照《醫院感染診斷標準》[3]來評估患者手術切口感染程度,共分3種級別,其中患者切口愈合良好,無切口不良反應表示甲級愈合;患者切口處存在積液和血腫,但無化膿現象,切口愈合一般,經處理后能慢慢得到恢復表示為乙級愈合;患者切口愈合極差,切口有化膿現象,需要采取手術引流等措施表示丙級愈合,其中丙級愈合表示切口感染。②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行設計的滿分100分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分3個評價等級,其中量表總分> 90分表示非常滿意,量表總分70 - 90分表示滿意,量表總分< 70分代表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該組總例數×100%。
  統計學方法:選用SPSS 21.0軟件進行分析。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和構成比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切口感染情況在兩組患者間的比較:與對照組患者(36.43%)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甲級愈合率(65.00%)明顯較高,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切口感染率:對照組患者22.14%,觀察組患者2.14%,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護理滿意度比較: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90.71%)明顯高于對照組(72.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腹部切口感染是普外科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以胃腸道疾病術后多見。有調查報告顯示[4],由于機體胃腸道菌群數量及種類繁多,易滋生細菌,且手術切口多為Ⅱ~Ⅲ類,術后具有較高的切口感染率(約9%~ 26%)。切口感染作為醫院感染的常見因素之一,不僅會延長患者術后切口的愈合時間,增加患者的住院費用及醫療費用,而且如果處理不當,感染程度加深后可能導致不同程度的全身反應,嚴重者往往會出現切口膿腫、疼痛以及器官功能障礙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切口感染是細菌源及細菌傳播的載體,空氣、環境、器械、醫護人員及患者自身等均可能是其發生、發展的影響因素。因此,強化手術室的管理,嚴格執行術區消毒規范,優化醫護人員洗手方式,保證手術無菌操作,有效切斷細菌源感染切口的途徑,對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的尤為重要。
  傳統護理干預模式的制定不僅要維護基礎醫療護理工作正常運行,同時又要保證醫療護理工作的安全可靠性和有效性。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的手術室精細化護理,其具有綜合性、系統性,應用它的意義主要是減少并發癥發生率、可使患者的住院時間縮短且改善醫療品質。它不僅標準化、流程化了治療和護理工作,還使由于個人能力差異而出現的漏項得以減少,有效清除細菌源,切斷細菌切口途徑,提高了護理質量。本次研究采用手術室精細化護理對胃腸道手術患者進行干預,發現觀察組患者的甲級愈合率(65.0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36.43%),觀察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2.14%)明顯低于對照組(22.14%),且護理滿意度觀察組(90.71%)明顯高于對照組(72.14%)。說明采用手術室精細化護理對胃腸道手術患者進行干預,可以有效清除細菌源,切斷細菌進入胃腸道患者切口的途徑,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率,促進胃腸道手術切口愈合,提高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羅國瓊.預見性護理在預防胃腸道術后切口感染中的應用分析[J].海軍醫學雜志,2016,37(1):64-66.
  [2]馮麗燕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預防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效果觀察[J]檢驗醫學,2016,26(11):188-189.
  [3]姜英,謝春花.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患者手術室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J]中國急救醫學,2016,36(1):134-142.
  [4]周軍,曹國貞,王紅,等預防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的手術室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22):47-4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7102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