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化瘀解毒湯治療胃癌前病變臨床療效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健脾化瘀解毒湯治療胃癌前病變的臨床療效。方法 100例胃癌前病變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西藥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取常規西藥聯合健脾化瘀解毒湯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胃黏膜炎癥消失時間、腸上皮化生改善時間、腺體萎縮改善時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治療前后癥狀積分、健康量表評分、免疫功能指標(CD4+、CD8+、CD4+/CD8+)。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8.0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4697, P=0.0021<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癥狀積分及CD8+明顯低于對照組, 健康量表評分、CD4+及CD4+/CD8+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胃黏膜炎癥消失時間、腸上皮化生改善時間及腺體萎縮改善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00%, 與對照組的14.00%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884, P=0.7662>0.05)。結論 采用健脾化瘀解毒湯治療胃癌前病變患者的效果顯著, 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癥狀和體征, 提高其免疫功能, 安全有效,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健脾化瘀解毒湯;胃癌前病變;臨床療效
胃癌前病變是胃黏膜向胃癌轉變的重要階段。胃癌的癌前病變主要是指胃癌的組織病理學變化, 即易患癌癥, 包括腸上皮化生和胃黏膜異常增生, 早期識別和治療是逆轉癌前病變和預防癌變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其治療關鍵在于有效抑制胃黏膜異型增生和腸上皮化生。研究顯示, 胃癌前病變的出現主要與慢性萎縮性胃炎有關, 西醫治療胃癌前病變主要為藥物治療或內鏡治療, 但效果不理想。中醫遵循辨證施治, 可緩解胃癌前病變患者的癥狀, 逆轉癌變進程[1]。本研究選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胃癌前病變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西藥治療, 觀察組采取常規西藥聯合健脾化瘀解毒湯治療, 研究分析健脾化瘀解毒湯治療胃癌前病變的臨床療效, 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4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胃癌前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50例。觀察組患者中, 男28例, 女22例;年齡54~77歲, 平均年齡(62.21±5.78)歲;病程1~21年, 平均病程(12.21±3.33)年;活檢檢查結果:輕度萎縮17例, 中度萎縮23例, 重度萎縮10例;體重42~81 kg, 平均體重(62.10±7.01)kg;病變程度:胃黏膜上皮中重度異常增生17例, 伴不完全腸上皮化生28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27例, 女 23例;年齡55~79歲, 平均年齡(62.19±6.34)歲;病程1~21年, 平均病程(12.26±3.31)年;活檢檢查結果:輕度萎縮17例, 中度萎縮22例, 重度萎縮11例;體重42~82 kg, 平均體重(62.56±7.24)kg;病變程度:胃黏膜上皮中重度異常增生20例, 伴不完全腸上皮化生27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活檢檢查結果、體重及病變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西藥治療, 給予胃復春片服用, 4片/次, 3次/d, 均在餐前30 min服藥, 持續治療12周。
1. 2. 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采取常規西藥聯合健脾化瘀解毒湯治療。常規西藥治療同對照組, 健脾化瘀解毒湯組方:白花蛇舌草12 g, 黃芪20 g, 白芍12 g, 茯苓15 g, 白術15 g, 丹參12 g, 蒲公英15 g, 當歸15 g, 川芎12 g, 黨參15 g, 甘草6 g。水煎服, 1劑/d, 分早晚2次服用, 持續治療3個月。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胃黏膜炎癥消失時間、腸上皮化生改善時間、腺體萎縮改善時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治療前后癥狀積分、健康量表評分、免疫功能指標(CD4+、CD8+、CD4+/CD8+)。療效判定標準:①改善顯著:病情恢復正常, 胃黏膜恢復正常, 腸上皮化生以及腺體萎縮、異型增生等癥狀體征消失;②好轉:胃黏膜改善, 腸上皮化生以及腺體萎縮、異型增生等癥狀體征改善≥50%;③無效:腸上皮化生以及腺體萎縮、異型增生等癥狀體征改善幅度<50%[2]。總有效率=(改善顯著+好轉)/總例數×100%。癥狀積分量表總分為10分, 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癥狀越嚴重;健康量表總分為100分, 分數越高表示患者健康狀況越好。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患者改善顯著15例, 好轉24例, 無效11例, 總有效率為78.00%;觀察組患者改善顯著35例, 好轉14例, 無效1例, 總有效率為98.00%。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4697, P=0.0021<0.05)。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健康量表評分、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癥狀積分、健康量表評分、CD4+、CD8+及CD4+/CD8+分別為(8.11±1.36)分、(54.11± 10.16)分、(36.12±8.72)%、(23.92±7.12)%、(1.87±0.11), 與觀察組患者的(8.13±1.34)分、(54.43±11.12)分、(36.33± 8.76)%、(24.03±7.10)%、(1.89±0.31)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癥狀積分及CD8+分別為(1.11±0.11)分、(21.22±4.59)%,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15± 1.01)分、(23.14±4.91)%, 健康量表評分、CD4+及CD4+/CD8+分別為(93.11±10.12)分、(46.57±10.24)%、(2.59±0.21),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12±10.22)分、(40.41±9.22)%、(1.99± 0.41),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患者胃黏膜炎癥消失時間、腸上皮化生改善時間及腺體萎縮改善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胃黏膜炎癥消失時間、腸上皮化生改善時間及腺體萎縮改善時間分別為(6.11±1.41)、(7.12±1.55)、(8.11±1.21)周, 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8.14±1.78)、(9.78±1.55)、(10.55±1.24)周,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發生惡心2例, 頭暈2例, 嘔吐、乏力各1例;對照組患者發生惡心3例, 頭暈2例, 嘔吐、乏力各1例;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00%, 與對照組的14.00%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884, P=0.7662>0.05)。
3 討論
胃癌是我國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 對人類的健康構成了嚴重的威脅。胃癌的腫瘤細胞不是由正常細胞突變而成的, 而是有一個逐步轉變的過程。它被認為是從慢性淺表性胃炎發展到萎縮性胃炎, 萎縮性胃炎發生腸上皮化生再到異常增生, 最后發展到癌變, 而在癌變之前的時期稱為癌前病變。臨床上, 伴中重度異常增生和(或)不完全腸化生的萎縮性胃炎被稱為胃癌癌前病變。目前, 西醫對胃癌的癌前病變無特異性治療, 而中藥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預防或逆轉疾病進展方面具有顯著優勢[3-5]。胃癌癌前病變屬于中醫“胃痛”的范疇, 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復雜, 認為和飲食不節、脾胃受損等有關, 臨床治療以健脾益氣、化瘀解毒為主, 健脾化瘀解毒湯方中的甘草、黃芪、黨參、白術具有健脾益氣功效, 川芎、丹參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當歸能夠活血養血, 黃芪健脾補中益氣?,F代藥理研究表明, 蒲公英中含有的多糖的有效成分對腫瘤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而白花蛇舌草也可有效抗腫瘤。諸藥合用, 可有效促使細胞凋亡, 改善胃黏膜的腸上皮化生和異常增生癥狀, 阻斷疾病進展, 改善患者預后[5, 6]。
綜上所述, 采用健脾化瘀解毒湯治療胃癌前病變患者的效果顯著, 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癥狀和體征, 提高其免疫功能, 安全有效,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加依娜·鐵木爾汗, 李建萍. 健脾化瘀方聯合化療對晚期胃癌患者治療效果分析.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8, 10(22):146-148.
[2] 曾進浩, 潘華峰, 趙自明, 等. 健脾化瘀解毒復方治療胃癌前病變的臨床療效及對HIF-1α、VEGF表達的影響. 時珍國醫國藥, 2018, 29(7):1544-1548.
[3] 潘華峰. 健脾化瘀解毒法對胃癌前病變理論與應用研究. 中國科技產業, 2018, 32(1):94, 96-97.
[4] 李昊. 健脾化瘀解毒湯治療胃癌前病變臨床觀察. 當代臨床醫刊, 2017, 30(1):2858, 2860.
[5] 林鐘宇, 潘華峰, 趙金媛, 等. 健脾化瘀解毒法對胃癌前病變的作用機制研究進展.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16, 31(7):2706-2708.
[6] 趙曉寧, 薛文翰. 健脾化瘀方聯合化療治療晚期胃癌療效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中醫藥學報, 2016, 44(3):105-108.
[收稿日期:2018-11-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6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