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鏡粘膜下剝離術治療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變的臨床療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分析內鏡粘膜下剝離術在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變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從我院2016年1月-2018年7月收治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變患者中抽取108例,隨機分成2組:53例對照組行內鏡粘膜切除術,55例研究組行內鏡粘膜下剝離術,統計2組手術結果。結果:研究組完整切除率比對照組高;并發癥發生率、復發率比對照組低,差異顯著(P<0.05)。術后1天、術后3天,研究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給予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變患者內鏡粘膜下剝離術效果確切,可提高切除率、減少并發癥、減輕疼痛程度,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粘膜下剝離術;上消化道早期癌;癌前病變;并發癥;VAS評分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upper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Methods: 108 patients with early upper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were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uly 2018.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53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endoscopic submucosal resection, and 55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underwent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Results: The complete resection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recurrence rate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VA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one day and three days after operation,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for early upper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is effective, which can improve the resection rate,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relieve pain.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Key words: mucosal dissection; early upper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precancerous lesions; complications; VAS score
【中圖分類號】R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1
上消化道腫瘤是常見的腫瘤之一,是臨床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疾病,消化道腫瘤再臨床主要包括食道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等,不同疾病具有不同的臨床表現,比如胃部腫瘤晚期患者可出現胃脹惡心 嘔吐咖啡色物,而結腸癌患者出現的癥狀則是大便內有血,這些都是消化道腫瘤患者非常危險的信號。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消化道腫瘤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病情一旦發展至中晚期,將使患者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威脅生命安全。當前,臨床多給予外科手術,雖然效果好,但是創傷較大,而且病變器官切除后還會引發消化道功能障礙。因此,選用有效、安全的手術方法是尤為關鍵。有學者研究稱,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變采用內鏡粘膜下剝離術,既能優化手術指標,還能改善患者預后[1]?;诖耍疚膶⑽以?08例患者作為對象,探討了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治療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變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從我院2016年1月-2018年7月收治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變患者中抽取108例,隨機分成2組:55例研究組中,女24例,男31例;年齡33-81歲,平均(58.8±2.6)歲;病變直徑5.0 -35.5mm,平均(20.8±0.9)mm。53例對照組中,女23例,男30例;年齡33-82歲,平均(58.9±2.7)歲;病變直徑5.0-29.4mm,平均(15.9±1.0)mm。2組在一般資料上無統計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且經過倫理學機構審批。
1.2 納排標準 依據《現代消化病學》[2],納入標準:(1)年齡18-85歲,經內鏡檢查及病理活檢確診,超聲內鏡及CT檢查排除黏膜下深浸潤及淋巴結轉移;(2)伴有腹痛、大便性狀改變、腹脹等癥狀,符合手術指征;(3)知情本次研究,具有良好的依從性。排除標準:(1)肝腎或凝血功能障礙患者;(2)精神病史患者;(3)合并其他腫瘤疾病、急性感染患者等。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行內鏡粘膜切除術(EMR),在病灶黏膜下注入生理鹽水+美蘭+腎上腺素混合液,分離肌層和病變黏膜,抬舉良好。將透明帽套于內鏡前端,同時安裝圈套器,將病變黏膜吸入透明帽套內,用圈套器高頻電切除病灶。如若病灶較大,可分多次切除病灶,術后予以止血及鈦夾封閉,送標本病理組織學檢查。
1.3.2 研究組 行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取左側臥位,氣管插管麻醉,奧林巴斯Q260J內鏡前段安裝透明帽,DUAL刀在病灶邊界以外0.5cm標記,病灶黏膜下注入生理鹽水+美蘭+腎上腺素混合液,抬舉良好,DUAL刀在標記點以外環周切開黏膜,逐步黏膜下剝離(ESD),直至完整剝離病變,熱止血鉗處理創面,確定無活動性出血后,抽盡腔內空氣,隨鏡取出標本送病理組織學檢查。
1.3.3 標本處理 術畢將病變標本展平,昆蟲針固定于泡沫板上,泡于10%中性福爾馬林溶液中固定24小時以上,以3mm從口側至肛側逐條完整切割組織。組織脫水、石蠟包埋后切片,于光鏡下觀察組織學特征,明確病理類型。
1.4 判定項目 (1)觀察2組的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出血量、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2)觀察2組的完整切除率、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其中并發癥常見如出血、狹窄、穿孔等。(3)分別在術后1天、術后3天,利用VAS量表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3],0分代表無痛,10分代表最痛。
1.5統計學方法 將文中數據輸入SPSS18.0軟件,手術指標、VAS評分屬于計量類資料,完整切除術、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屬于計數類資料;分別用標準差、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分別行t、卡方檢驗。P<0.05,代表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手術指標比較 分析得知,研究組手術時間、出血量、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和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見下表1。
2.2 手術結果和復發率比較 分析得知,研究組完整切除率、并發癥發生率、復發率和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見下表2。
2.3 術后疼痛程度比較 分析得知,研究組術后1天、術后3天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下表3。
3 討論
針對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變患者,臨床多手術治療,雖然能獲得一定效果,但是術后易出現感染、穿孔等并發癥,影響手術結果。而且,傳統術式還會破壞人體正常的解剖結構,影響患者的生理功能和術后康復[4]。相較之下,經內鏡下手術具有微創、并發癥少的優勢,其中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可一次完整剝離病灶,為病理分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臨床實踐中,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多通過內鏡檢查、染色,確定病灶和病變范圍后再剝離處理,可實現和外科手術相似的結果。此外,該術式不會破壞胃壁結構,也不會影響臟器功能,可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加快康復速度。
本結果顯示,研究組經由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治療后,手術時間、出血量、創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這可能和該術式穿孔直徑小,能在內鏡下直接修補相關[5]。在手術結果上,研究組完整切除率為96.4%,并發癥發生率為5.5%,半年后復發率為3.6%,和對照組的75.5%、28.3%、15.1%相比,差異顯著(P<0.05)。說明:內鏡粘膜下剝離術可提高完整切除率,降低并發癥發生率,預防疾病復發,進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此外,研究組術后1天、術后3天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說明患者術后的疼痛更輕,和李志海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6],說明內鏡粘膜下剝離術的應用價值更高。
綜上,給予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變患者經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效果確切,可提高切除率、減少并發癥、減輕疼痛程度,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劉波穎,汪福群,王勝炳等.內鏡下黏膜剝離術治療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變療效觀察[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14):2346-2348.
許國銘,李石.現代消化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9,1(5):42.
胡曉,李良平,肖迅等.內鏡下黏膜剝離術治療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變的臨床療效[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7,22(1):9-12.
曹洋輝.內鏡下黏膜剝離術在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變中的應用[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8,24(1):133-135.
彭廷發.內鏡下黏膜剝離術治療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變療效觀察[J].醫藥前沿,2016,6(29):144-145.
李志海,郭紅節.內鏡下黏膜剝離術治療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變的療效分析[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6,21(2):271-27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97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