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躺式哺乳姿勢在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半躺式哺乳姿勢在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200例實施剖宮產的產婦, 利用隨機組別的形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100例。對照組剖宮產術后在護士的幫助下進行傳統坐位橫抱式母乳喂養姿勢, 觀察組剖宮產術后由護士協助產婦進行半躺式哺乳姿勢并進行母乳喂養的技術指導。比較兩組產婦術后第1、2、3天的傷口疼痛評分、哺乳體位舒適度評分、母乳喂養率、乳頭皸裂率、乳汁淤積率。結果 觀察組術后第1、2、3天的傷口疼痛評分及哺乳體位舒適度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乳頭皸裂率與乳汁淤積率分別為6.0%、9.0%, 均低于對照組的19.0%、22.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產后第1、2、3天母乳喂養率分別為97.0%、93.0%、89.0%, 均高于對照組的86.0%、81.0%、76.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剖宮產術后產婦中應用半躺式哺乳姿勢, 可以明顯減輕傷口疼痛, 降低乳頭皸裂和乳汁淤積發生率, 提高產婦哺乳舒適度和母乳喂養率, 故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半躺式哺乳姿勢;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傷口疼痛;舒適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emi-lying breast-feeding posture in breast-feeding after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200 maternal women with cesarean section were divided by random grouping metho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100 cases in each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traditional breast-feeding posture was performed with the help of nurses after cesarean section, 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nurses assisted the parturients in semi-lying breast-feeding posture after cesarean section and provided technical guidance for breast-feeding.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wound pain score, lactation position comfort score, breastfeeding rate at 1, 2 and 3 d after operation nipple splitting rate and milk deposi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wound pain score, lactation position comfort score at 1, 2 and 3 d after operation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nipple splitting rate and milk deposition rate respectively as 6.0% and 9.0% than 19.0% and 22.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breastfeeding rate at 1, 2 and 3 d after operation respectively as 97.0%, 93.0% and 89.0% than 86.0%, 81.0% and 76.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semi-lying breast-feeding posture in parturients after cesarean section can obviously relieve wound pain, reduce nipple splitting rate and milk deposition rate, and improve the lactation position comfort and breast-feeding rate.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
【Key words】 Semi-lying breast-feeding posture; Postoperative cesarean section; Breast-feeding; Wound pain; Comfort
作者單位:523000 東莞市婦幼保健院
母乳對新生兒而言是最理想的天然食物, 對促進嬰兒健康發育具有重要作用。世界衛生組織倡導嬰兒出生后6個月采取純母乳喂養, 然而在實際中卻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 導致母乳喂養率達不到標準[1]。剖宮產術后麻醉藥物的藥效逐漸消失, 增加了產婦的疼痛感, 加上受到體位的限制, 對母乳喂養產生畏懼情緒。很多初產婦沒有哺乳經驗, 給母乳喂養帶來一定困難, 選擇合適的哺乳體位對剖宮產術后的母乳喂養尤為重要[2-4]。半躺式哺乳法亦被Suzanne Colson稱作為生物養育法, 是一種向后半斜躺的方法[5]。在此次研究中旨在分析半躺式哺乳姿勢在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中的應用效果, 現將此次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本院實施剖宮產的200例產婦作為此次研究對象, 利用隨機組別的形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100例。納入標準:①產婦溝通能力良好;②足月初產婦且無母乳喂養經驗者。排除標準:①具有乳腺基礎疾病的產婦;②伴有嚴重精神疾病的產婦;③伴有嚴重妊娠并發癥及合并癥;④有喂養禁忌證的產婦。觀察組產婦年齡19~39歲, 平均年齡(27.43±4.14)歲; 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9.06±1.08)周;孕次1~4次, 平均孕次(1.53±0.83)次。對照組產婦年齡18~38歲, 平均年齡(27.40±3.81)歲;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39.33±1.06)周;孕次1~4次, 平均孕次(1.42±0.97)次。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剖宮產術后在護士的幫助下進行傳統坐位橫抱式母乳喂養姿勢, 對新生兒進行按需哺乳, 指導含接姿勢, 介紹傳統的哺乳體位, 鼓勵產婦進行母乳喂養。
1. 2. 2 觀察組 剖宮產術后由護士協助產婦進行半躺式哺乳姿勢并進行母乳喂養的技術指導。由護士對產婦的喂養進行指導, 使產婦掌握半躺式母乳喂養姿勢。在喂養時產婦采取仰臥位, 上半身稍微向后仰, 同時在后背放置軟枕, 提高產婦的舒適度, 在喂養時產婦全身放松, 使全身處于舒適、放松的狀態, 在抱新生兒時利用地心引力, 將新生兒面對面地抱在產婦胸前, 新生兒呈仰臥的姿勢靠在產婦身上, 產婦與新生兒貼合在一起, 經重力作用使新生兒感到舒適, 由新生兒自行尋找乳頭并進行吮吸[6]。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 3. 1 傷口疼痛情況判定標準 采用數字疼痛分級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 分別于術后第1、2、3天對兩組產婦傷口疼痛度進行評分比較, 由0~10分分別代表不同的疼痛度, 產婦根據自身實際感受圈出代表性的數字, 0分代表無痛, 以此類推, 10分代表劇烈疼痛[7]。
1. 3. 2 產婦哺乳體位舒適度判定標準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分別于術后第1、2、3天對兩組產婦哺乳體位舒適度進行評分比較, 由0~10分代表, 無癥狀為0分, 輕度不舒適為1~4分, 中度不舒適為5~7分, 重度不舒適為8~10分[8, 9]。
1. 3. 3 乳頭皸裂率及乳汁淤積率 統計比較兩組產婦住院期間乳頭皸裂及乳汁淤積發生情況。乳頭皸裂表現為乳頭表面出血裂口, 重者局部滲液滲血。乳汁淤積主要表現為乳房紅、腫、熱、痛, 局部硬結且合并壓痛, 乳汁排出困難[7]。
1. 3. 4 母乳喂養率 統計比較兩組產婦術后第1、2、3天純母乳喂養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產婦術后第1、2、3天傷口疼痛評分及哺乳體位舒適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術后第1、2、3天的傷口疼痛評分及哺乳體位舒適度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2。
2. 2 兩組產婦乳頭皸裂率與乳汁淤積率比較 觀察組產婦乳頭皸裂率與乳汁淤積率分別為6.0%、9.0%, 均低于對照組的19.0%、22.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 3 兩組產婦術后第1、2、3天母乳喂養率比較 觀察組產婦產后第1、2、3天母乳喂養率分別為97.0%、93.0%、89.0%, 均高于對照組的86.0%、81.0%、76.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對于嬰兒來說母乳是最好的食物, 是其他代乳品所不能替代的, 另外母乳對于母體來說是極為有利的, 母乳是嬰兒的天然食物, 更符合嬰兒生長發育的需求[4]。母乳的優勢雖然較多, 但是母乳喂養也屬于脆弱的易變行為, 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 最常見的就是喂養姿勢不當, 因此出現乳房脹痛等癥狀, 母親感到痛苦, 進而失去了母乳喂養的信心, 從而降低了母乳喂養率[10]。
目前我國剖宮產比率仍較高, 有報道稱, 剖宮產產婦母乳喂養的成功率低于陰道分娩產婦, 特別是術后第1~3天, 由于腹部切口疼痛、體位受限等影響因素, 導致產婦對母乳喂養產生抵觸心理。有研究顯示剖宮產母乳喂養率要比自然分娩產婦母乳喂養率低[11, 12]。母乳喂養體位直接影響新生兒吸吮效果和母乳喂養質量, 對于剖宮產產婦而言, 母乳喂養體位舒適則更為重要[13]。傳統的坐位橫抱式母乳喂養, 需要產婦靠自身力量托舉新生兒, 耗費大量體力, 有可能會摩擦到母親的傷口, 易使產婦勞累、緊張及增加腹部切口疼痛, 從而影響新生兒含接姿勢、產婦乳汁分泌等。因此, 積極探索適宜的母乳喂養體位對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和新生兒發育均具有重要意義[14]。
采取半躺式哺乳姿勢時產婦處于全身放松的狀態, 且嬰兒與產婦親密接觸, 也增加了嬰兒與產婦之間的感情, 半躺式哺乳姿勢使產婦身心愉悅, 從而降低了剖宮產產婦術后疼痛情況, 同時增加哺乳體位舒適度[10]。半躺式哺乳姿勢主張嬰兒自主尋找乳頭, 使母親可以大大減輕肌肉緊張度, 新生兒極易含接母親乳頭及大部分乳暈, 進行有效吸允, 從而減輕乳頭疼痛, 降低乳頭皸裂率和乳汁淤積率[6]。此外,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術后第1、2、3天的傷口疼痛評分及哺乳體位舒適度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乳頭皸裂率與乳汁淤積率分別為6.0%、9.0%, 均低于對照組的19.0%、22.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產后第1、2、3天母乳喂養率分別為97.0%、93.0%、89.0%, 均高于對照組的86.0%、81.0%、76.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半躺式哺乳姿勢可明顯提高剖宮產產婦母乳喂養率, 其效果優于傳統哺乳姿勢。 綜上所述, 采用半躺式哺乳姿勢進行母乳喂養, 可以明顯減輕傷口疼痛, 降低乳頭皸裂發生率、乳汁淤積發生率, 提高產婦舒適度和母乳喂養率, 具有極佳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秀. 影響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研究. 中外醫療, 2018, 37(5):179-181.
[2] 金衛利. 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體位的臨床探討.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6(52):267.
[3] 黃葉香. 體位指導對提高剖宮產產婦母乳喂養成功率的影響. 數理醫藥學雜志, 2016, 29(11):1691-1692.
[4] 陳麗娟, 蔣亞菲. 剖宮產前后哺乳體位指導對母乳喂養成功率的影響. 中國鄉村醫藥, 2014(9):21-22.
[5] Colson S. Biological Nurturing:the laid-back breastfeeding revolution. Midwifery Today with International Midwife, 2012, 32(101):9.
[6] 厲蒙, 王曉蕾, 王婷婷, 等. 半躺式哺乳姿勢減輕乳頭疼痛的效果觀察. 浙江臨床醫學, 2017, 19(9):1726-1728.
[7] 陳少平. “考拉式體位”對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的影響. 全科護理, 2016, 14(27):2845-2847.
[8] 張艷紅, 張萍. 不同母乳喂養姿勢對剖宮產術后三天產婦舒適度的影響. 中外醫學研究, 2012, 10(5):124-125.
[9] 于艷彬, 魏文峰, 盧敏, 等. 新型母乳喂養護枕在剖宮產產婦母乳喂養中的應用. 全科護理, 2015(7):624-625.
[10] Hsien CF, Fu JC, Long CY,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breast symptoms in breastfeeding women after cesarean section delivery. Asian Nursing Research, 2011, 5(3):196.
[11] 唐劍葉. 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影響因素及其護理干預效果分析. 當代護士(中旬刊), 2018, 25(4):64-66.
[12] 鐘雄, 韋鳳蓮. 影響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 臨床護理雜志, 2014(1):45-46.
[13] 陳小芹, 陸小莉, 屈利潔. 持續性階段護理對剖宮產產婦產后疼痛、舒適度及母乳喂養成功率的影響. 中國現代醫生, 2015(11): 150-152.
[14] 林鳳若, 黃秀鳳, 尤海鴻, 等. 哺乳體位對剖宮產術后產婦母乳喂養的影響. 海南醫學, 2005(6):34.
[收稿日期:2018-11-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6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