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痛人流與藥物流產在降低孕婦術后子宮及附件感染率中的效果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應用無痛人工流產(人流)與藥物流產在降低術后子宮及附件感染率中的臨床現實意義。方法 100例要求早期人流的孕婦, 按照流產方式不同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實驗組孕婦實施無痛人流, 對照組孕婦實施藥物流產。記錄并比較兩組孕婦的感染情況(醫院感染率、術后子宮及附件感染率)、病原菌分布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實驗組孕婦的醫院感染率、子宮及附件感染率分別為4.00%、2.00%,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00%、14.00%,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4.0000、4.8913, P=0.0455、0.0270<0.05)。實驗組有病原菌2株, 對照組有病原菌5株, 兩組孕婦的送檢標本中總共培養出病原菌7株, 其中革蘭陰性菌為主, 占57.14%;其次為革蘭陽性菌, 占28.57%, 最后為真菌, 占14.29%。實驗組孕婦的并發癥發生率為40.00%,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76.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9571, P=0.0147<0.05)。結論 與藥物流產相比, 在臨床中應用無痛人流不僅可以減輕患者痛苦, 而且能夠顯著降低孕婦醫院感染率、子宮及附件感染率, 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子宮及附件感染;孕婦;無痛人工流產;藥物流產
經流行病學實際調查數據顯示, 醫院感染事件每年仍持續增加[1]。因此, 孕婦流產后出血與整體衛生情況難以得到有效保證。孕婦術后子宮及附件感染會對其后期正常生活產生影響, 對于感染程度較重患者可引發宮內感染、盆腔炎性疾病、經期紊亂甚至不孕等[2]。因此, 積極探索科學、安全、有效的人工流產方式對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孕婦術后子宮及附件感染意義重大。鑒于此, 在本次研究中, 選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順利收治的100例要求早期人流孕婦作為研究對象, 探討應用無痛人流與藥物流產在降低術后子宮及附件感染率中的臨床現實意義, 旨在為提高孕婦術后生活質量提供權威性依據,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順利收治的100例要求早期人流孕婦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流產方式不同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實驗組孕婦年齡23~39歲, 平均年齡(27.46±3.99)歲;孕周5~10周, 平均孕周(6.11±3.05)周。對照組孕婦年齡22~39歲, 平均年齡(27.30±4.85)歲;孕周5~10周, 平均孕周(6.14±3.10)周。兩組孕婦的年齡及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所有孕婦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②均為初次懷孕者。
1. 2. 2 排除標準 ①存在宮頸與陰道炎癥者;②伴有心肺功能不全者;③出現其他感染者。
1. 3 治療方法
1. 3. 1 實驗組 實驗組孕婦實施無痛人流。孕婦于手術當天術前6 h常規禁水、禁食, 術前2 h用米索前列醇0.4 mg納入陰道或塞肛門。首先給予靜脈注射布托啡諾注射液0.5 mg, 然后再給予丙泊酚2.0 mg/kg, 有體動時追加1 mg/kg, 麻醉起效后行無痛人流術。術后, 常規應用抗菌藥物, 持續口服3 d, 15 d后復查。
1. 3. 2 對照組 對照組孕婦實施藥物流產。孕婦于入院后1~2 d清晨8∶00空腹狀態下口服米非司酮片75 mg, 于第 3天清晨8∶00空腹狀態下服用米索前列醇0.6 mg, 并在醫師的監視下流產。
1. 4 病原菌鑒定 所有孕婦在入院后均立刻進行標本采集并留取, 接種于S.S平皿, 隨即放置于恒溫箱內, 設定其溫度為35℃, 放置時間控制在18~24 h, 通過觀察菌落生長的實際情況后進行分離;觀察細菌形態與染色反應來判定病原菌種類。
1. 5 觀察指標 記錄并比較兩組孕婦的感染情況(醫院感染率、術后子宮及附件感染率)、病原菌分布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主要包括感染、腹痛、人流綜合征。
1. 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孕婦感染情況比較 實驗組孕婦的醫院感染率、子宮及附件感染率分別為4.00%、2.00%,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00%、14.00%,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4.0000、4.8913, P=0.0455、0.0270<0.05)。見表1。
2. 2 兩組孕婦感染病原菌分布情況 實驗組有病原菌2株, 對照組有病原菌5株, 兩組孕婦的送檢標本中總共培養出病原菌7株, 其中革蘭陰性菌為主, 占57.14%;其次為革蘭陽性菌, 占28.57%, 最后為真菌, 占14.29%。見表2。
2. 3 兩組孕婦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孕婦的并發癥發生率為40.00%,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76.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9571, P=0.0147<0.05)。見表3。
3 討論
早期人流在多種原因的影響下, 已成為當前終止妊娠的有效措施[3]。據多項臨床實踐指出, 無論哪一種流產方式均存在一定的風險。藥物流產雖然具有使用方便、經濟等優勢, 但由于其并發癥相對較多, 加之孕婦出血時間較長, 很容易增加其痛苦, 甚至嚴重威脅著孕婦的健康安全[4]。另外, 一旦藥物流產未凈, 需再次實施清宮術, 會給孕婦后期的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
米非司酮是一種受體水平抗孕激素藥, 具有誘導月經、抗著床的作用, 可促進子宮收縮以及胎盤排出。但本品不良反應較多, 例如惡心、腹痛、出血等不良癥狀[5], 治療依從性較差。而通過人工流產方式(非無痛), 容易在術后引發人工流產綜合征(在受到手術應激源后, 疼痛興奮迷走神經, 從而致使孕婦在術時或者術后, 其各項體征出現異常現象[6])。 無痛人流則是在無痛狀態下進行操作, 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因此被普遍應用于臨床終止妊娠中, 且獲得孕婦的廣泛接受。由此可見, 無痛人流不僅能夠有效彌補藥物流產的缺陷, 還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7]。值得加強注意的是, 在人流前應對孕婦的既往病史、過敏史等多方面臨床資料進行充分了解, 并掌握手術適應證, 做好流產前的白帶化驗等一系列婦科檢查[8]。若發現有存在生殖道感染的現象, 則需先采取有效治療措施后才能實施流產。在流產過程中, 醫師需嚴格遵照無菌操作流程, 一旦發現孕婦出現局部損傷或出血等不良情況, 需對癥處理, 必要時要應用抗菌藥物加強控制與干預。牛曉輝[9]在其研究中對比了無痛人流術及藥物流產對孕婦流產效果的差異性, 結果得出無痛人流術的流產成功率與藥物流產相當, 但出血量及出血持續時間、疼痛程度均低于藥物流產, 提示無痛人流術與藥物流產效果相比, 無痛人流術更具有代表性, 可減少出血量, 有效縮短出血持續時間, 可以獲取更高的流產成功率。 本研究結果表明, 實驗組孕婦的醫院感染率、子宮及附件感染率分別為4.00%、2.00%,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00%、14.00%,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4.0000、4.8913, P=0.0455、0.0270<0.05)。結果提示無痛人流可降低醫院感染率、子宮及附件感染率, 這對于提升孕婦術后生活質量具有重大積極意義。經深入研究分析, 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在無痛操作之下, 便于醫生操作;另一方面由于出血量少, 術后并發癥少, 有助于加速子宮及附件的恢復進程, 促使了病原菌的滋生, 最終有效預防與控制術后感染事件[10]。實驗組有病原菌2株, 對照組有病原菌5株, 兩組孕婦的送檢標本中總共培養出病原菌7株, 其中革蘭陰性菌為主, 占57.14%;其次為革蘭陽性菌, 占28.57%, 最后為真菌, 占14.29%。實驗組孕婦的并發癥發生率為40.00%,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76.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9571, P=0.0147<0.05)。上述結果提示, 無痛人流可最大限度地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 與藥物流產相比, 在臨床中應用無痛人流不僅可以減輕患者痛苦, 而且能夠顯著降低孕婦醫院感染率、子宮及附件感染率, 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馬莉娟, 柴澤英, 蔡王英. 無痛與藥物流產在降低術后子宮及附件感染應用中的作用研究.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5, 25(7):1647-1649.
[2] 溫燕麗. 藥物流產與無痛人流術終止瘢痕性子宮妊娠的效果. 牡丹江醫學院學報, 2016, 37(2):71-72.
[3] 王瑜, 王英芳, 徐俊, 等. 藥物流產后應用屈螺酮炔雌醇片86例 臨床觀察.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17, 31(5):493-495.
[4] 高美. 藥物流產與無痛人工流產術終止早期妊娠的臨床效果比較. 海峽藥學, 2017, 29(8):102-103.
[5] 張鳳平. 不同方法在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孕婦人工流產中的對比分析.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 2016, 3(18):96.
[6] 翁麗, 蘇園園, 歐美珍, 等. 仿生物電療法用于藥物流產后子宮修復的臨床研究.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6, 26(8):146-147.
[7] 程慧, 張艷玲, 湯欣, 等. 子宮動脈栓塞術輔助中、晚孕期前置胎盤孕婦剖宮產引產. 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 2017, 13(1):46-50.
[8] 翁赟婷, 姚艷芝, 應建兒. 探討超聲在藥物流產后子宮檢查的應用價值. 中國生化藥物雜志, 2017, 37(11):409-410.
[9] 牛曉輝. 用無痛人流術與藥物流產法對孕婦進行流產的效果對比. 當代醫藥論叢, 2016, 14(3):88-89.
[10] 余思思. 盆底功能治療儀電刺激治療對藥物流產術后患者康復的影響.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7, 27(19):134-136.
[收稿日期:2018-12-1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6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