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動態心電圖和動態血壓聯合同步監測在臨床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評估并分析動態心電圖與動態血壓聯合同步監測方法應用于臨床中的效果。 方法 150例高血壓患者, 均接受動態心電圖加動態血壓同步監測方法, 觀察所有患者的監測結果。 結果 56例患者的心電圖變化與血壓改變存在關系, 占37.33%, 心電圖明顯變化時出現顯著的血壓波動占53.57%, 出現心律失?,F象占30.36%, 出現傳導阻滯現象占7.14%, 同時發生心律失常以及ST段壓低現象占8.93%。46例患者心電圖變化時發生血壓上升現象占82.14%, 心電圖變化時發生血壓下降現象占8.93%, 表現臨床相關癥狀時血壓下降現象占8.93%。結論 采取動態心電圖與動態血壓聯合同步監測可呈現良好臨床效果, 可以監測患者臨床癥狀、心電圖、血壓之間的關系, 有助于臨床疾病診治, 呈現一定臨床推廣及應用價值。
  【關鍵詞】 動態心電圖;動態血壓;同步監測
  動態心電圖監測方法和動態血壓監測方法均存在無創性, 相關操作比較便捷, 花費比較少, 相對經濟, 患者也易于接受, 對臨床疾病的診治存在重要價值[1]。本文選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7月收入診斷及治療的150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研究并探討將動態心電圖與動態血壓聯合同步監測方法應用于臨床中的效果及意義,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7月收入診斷及治療的150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女80例, 女70例;年齡最大76歲, 最小26歲, 平均年齡(46.82± 9.80)歲;病程最長18年, 最短1年, 平均病程(10.63±4.32)年; 高血壓類型:原發性高血壓100例, 繼發性高血壓50例。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均符合高血壓的診斷標準;②患者及其家屬認真閱讀醫院下發的知情同意書并簽名同意參加本研究, 上報本院醫學倫理會后審批通過并蓋章允許;③納入研究前沒有采取藥物治療或已停止應用降壓藥物>7 d。
  1. 2. 2 排除標準 ①有瓣膜病變的患者;②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后患者;③嚴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1. 3 方法
  1. 3. 1 動態心電圖監測方法 動態心電圖監測儀器為Motara 12通道心電圖儀, 對患者予以24 h同步動態心電圖監測, 告知患者及其家屬仔細記載生活日志。動態心電圖判定心肌缺血的指標如下:①ST段發生明顯位移情況, 維持時間>1 min;②基線ST段均高于等電位, J點后60~80 ms測定ST段為下斜型或是水平型降低≥0.1 mV, 維持時間>1 min; ③心肌缺血發作間隔>5 min。若與患者生活日志比較后, 患者無心絞痛癥狀, 則判定陽性不存在心肌缺血癥狀。
  1. 3. 2 動態血壓監測方法 動態血壓監測儀器為Meditech動態血壓監測儀, 對患者予以24 h血壓測定, 使袖帶固定于患者左上臂, 相隔30 min測定1次血壓, 如果患者發生頭暈、胸悶等情況, 則增加血壓測定頻率。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統計并分析患者的動態心電圖監測結果、動態血壓結果, 其中, 血壓正常的判斷標準:患者24 h血壓測定均值<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 患者的白天血壓測定均值<135/85 mm Hg, 患者的夜間血壓測定均值<120/75 mm Hg。
  2 結果
  動態心電圖監測結果中, 56例患者的心電圖變化與血壓改變存在關系, 占37.33%(56/150), 患者的動態心電圖變化為ST段壓低或抬高、傳導阻值失常、心律失常等。56例患者中, 30例患者心電圖明顯變化時出現顯著的血壓波動情況, 占53.57%(30/56), 其中, 25例患者發生ST段壓低, 占44.64% (25/56), 5例患者發生ST段抬高, 占8.93%(5/56);17例患者出現心律失?,F象, 占30.36%(17/56);4例患者出現傳導阻滯現象, 占7.14%(4/56);5例患者同時發生心律失常以及ST段壓低現象, 占8.93%(5/56)。46例患者心電圖變化時發生血壓上升現象, 占82.14%(46/56);5例患者心電圖變化時發生血壓下降現象, 占8.93%(5/56);5例患者表現臨床相關癥狀時血壓下降現象, 于心電動態血壓監測中觀察到心率加快現象, 占8.93%(5/56)。見表1。
  3 討論
  動態心電圖監測、動態血壓監測均為臨床常用的監測方式, 對患者開展動態心電圖監測可以檢出常規心電圖無法檢出的心電圖異常情況, 對患者開展動態血壓監測能夠對患者血壓狀況予以及時了解, 有利于對患者開展對應干預并進行血壓控制, 避免患者的血壓發生太大波動。同步監測患者的動態心電圖和動態血壓能夠了解癥狀表現、心電圖異常及血壓波動之間的關系[2, 3]。一般情況下, 血壓呈現的晨峰程度與心腦血管相關疾病存在嚴密相關性, 腦卒中、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多發生在早上及上午等。所以, 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實際狀況予以動態心電圖監測結合動態血壓監測, 進而為患者的臨床診斷、治療提供有效參考[4-8]。
  本文研究發現, 37.33%高血壓患者的心電圖變化與血壓改變存在關系, 心電圖明顯變化時可能會出現顯著的血壓波動, 發生心律失常, 出現傳導阻滯, 同時發生心律失常以及ST段壓低情況等。表明高血壓患者心臟病變會引發血壓波動, 開展動態心電圖與動態血壓結合監測有助于分析患者的血壓和心電圖之間的關系。而82.14%高血壓患者心電圖變化時出現血壓上升, 8.93%高血壓患者心電圖變化時發生血壓下降, 8.93%高血壓患者表現臨床相關癥狀時血壓下降且心率加快。結果提示, 動態心電圖與動態血壓聯合同步監測還可以為尋找發生臨床癥狀的原因提供一定參考。
  綜上所述, 采用動態心電圖與動態血壓聯合同步監測可呈現良好臨床效果, 可以監測患者臨床癥狀、心電圖、血壓之間的關系, 有助于臨床疾病診治, 呈現一定臨床推廣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雪來, 呂作啟. 同步動態心電圖、動態血壓監測分析在老年冠心病及高血壓的臨床應用價值. 中國實用醫藥, 2017, 12(33): 76-77.
  [2] 趙希祥. 同步動態心電圖、動態血壓監測分析在 老年冠心病及高血壓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 中國保健營養, 2017, 27(32): 157.
  [3] 吳優, 楊健威, 張華, 等.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24 h動態心電圖及動態血壓同步監測的研究. 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2015, 32(4):591-593.
  [4] 王磊, 于芳, 魏新偉. 腎血管性和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動態血壓和動態心電圖的差異性分析. 中國現代醫生, 2015, 53(35):26-28.
  [5] 杜珊. 動態血壓、動態心電圖同步監測評價高血壓患者無癥狀心肌缺血的臨床價值. 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32):73-74.
  [6] 郭冰, 朱紅梅. 動態心電圖和動態血壓監測在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中的應用研究. 社區醫學雜志, 2016, 14(12):65-66.
  [7] 梁超, 趙興山, 劉建英, 等. 動態心電圖和動態血壓聯合同步監測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 醫療衛生裝備, 2014, 35(12):130-132.
  [8] 吳盛忠, 劉長鑫, 趙明星, 等. 動態心電圖和動態血壓同步監測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 基層醫學論壇, 2017, 21(19): 2590-2591.
  [收稿日期:2018-10-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91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