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家庭醫生服務團隊探討樟木頭鎮醫養融合模式可行性報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醫養融合模式在樟木頭鎮應用的效果, 明確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在其間發揮的作用, 并總結相關方法與措施。方法 3000例家庭簽約的老年患者, 均實施醫養融合模式, 比較醫養融合模式實施前后患者負面情緒、生活質量、患者及家屬依從情況。結果 實施后, 患者患者軀體角色、情緒角色、軀體功能、社會功能以及總體健康評分分別為(79.58±5.32)、(79.65±7.71)、(82.04±5.97)、(79.06±7.84)、(82.67±6.95)分, 均明顯高于實施前的(57.65±5.14)、(60.23±6.36)、(63.54±5.87)、(59.47± 7.74)、(63.98±5.12)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后, 患者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均低于實施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后, 患者及家屬總依從率為92.7%, 顯著高于實施前的70.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醫養融合模式有助于糾正患者的負面情緒狀態, 進而優化其生活質量, 提高慢性病的控制率, 提高患者及家屬的依從性, 促進疾病轉歸, 便于疾病控制, 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 家庭簽約醫生;家庭病床;醫養融合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medical care integration model in Zhangmu Town, clarify the role of family doctor service team, and summarize relevant methods and measures. Methods A total of 3000 elderly patients with family contract were treated with the medical care integration model. The negative emotions, quality of life and compliance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dical care integration model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implementation, patients had obviously higher physical role, emotional role, physic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and overall health score respectively as (79.58±5.32), (79.65±7.71), (82.04±5.97), (79.06±7.84) and (82.67±6.95) points than (57.65±5.14), (60.23±6.36), (63.54±5.87), (59.47±7.74) and (63.98±5.12) points before implementation,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implementation, patients had lower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score than those befor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implementation,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total compliance rate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as 92.7% than 70.7% befor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Medical care integration model is helpful to correct patients’negative emotional state, optimize their quality of life, improve the control rate of chronic diseases, improve the compliance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promote the prognosis of diseases and facilitate disease control. It is worth further promotion.
【Key words】 Family doctor; Family beds; Medical integration
據不完全統計, 截至2014年底, 我國年齡>60歲的老年人口已高達2.12億, 在人口總容量中所占比例為15.5%。老齡人口比例嚴重超過老齡化標準, 進入老齡社會。2.1億的人里有近4000萬人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1]。伴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不斷推進, 健康演變成最核心的問題?!袄嫌兴B”強調的是健康養老。將養老和醫療有機整合, 能同步解除養老與就醫問題, 醫養融合發展已演變成業界共識[2]。在 2014年底, 樟木頭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開始在全鎮開展家庭醫生簽約, 為社區居民提供家庭醫生式服務。目前共有 34個家庭簽約醫生, 250個家庭病床, 本文選擇3000例家庭簽約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 探討醫養融合模式的建設與實施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樟木頭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000例家庭簽約老年患者, 其中男 1264例, 女1736例;年齡62~77歲, 平均年齡(64.2±4.8)歲;合并癥:高血壓656例, 冠心病603例, 糖尿病628例, 腦卒中268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39例, 腫瘤96例。
1. 2 方法 以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為依托, 推行醫養融合模式,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推行“醫養融合”模式, 整合養老院和社區衛生服務的資源, 結合老年人養老和醫療狀況, 2013年 10月1日在樟木頭敬老院掛牌成立“老年康復中心”, 開展一體化健康養老服務。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老年人工作, 與老年人家庭建立簽約服務關系, 推進居家養老服務, 利用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為居家老人提供連續性醫療、康復、護理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范疇的健康管理服務。對低收入的高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或確有困難的老年人提供上門醫療、家庭病床(醫療型、康復型、護理型)等醫療服務。樟木頭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老人日間照料中心協議合作, 做為日間照料中心的醫療保健單位, 兩者聯手將醫療保健等相關內容融入養老, 家庭醫生服務團隊與老年人家庭或個人建立簽約服務關系, 為老人建立健康檔案進行評估, 提供便捷的醫療康復護理服務、定期巡查、疾病預防、定期體檢等服務, 對現有的養老資源補充和優化。具體措施如下:①構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 對家庭醫生簽約培訓, 編制并嚴格執行簽約績效考核體制。②情志干預:積極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流, 明確其心理狀態, 部分患者可能長期由于慢性病的困擾而出現焦躁、抑郁等多種負面情緒, 此時家庭醫生可采用健康宣教、心理疏導等方式, 減輕患者的精神負擔, 提升其參與后續治療的積極性。③對年齡>60歲的居家老人或老人家庭, 采用上門服務、健康教育、門診就診等方式, 詮釋家庭醫生式服務的必要性并進行簽約。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敬老院設置“老年康復中心”, 對患者飲食、運動等進行引導。例如, 鼓勵部分老年患者多食用維生素B和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 以實現降低疾病相關并發癥, 控制病情發展;多食用高纖維食物, 改善機體糖代謝;多食用含鈣高的食物, 預防老人患者骨質疏松, 減輕癥狀。運動能提升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 提升對葡萄糖的攝入量與利用率, 實現控制血糖水平。與此同時, 運動還能增強身體免疫力。家庭醫生應囑患者運動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定時定量, 不可過度勞累、一曝十寒。⑤加強對老年人的基礎護理:老年人皮膚抵抗力降低, 一旦破損就加大了感染發生率, 傷口愈合延遲。家庭醫生要囑患者及其家屬保持室內環境通風順暢性, 做好保暖, 以防上呼吸道感染。保證口腔清潔, 堅持早晚刷牙, 飯后漱口。⑥臨終關懷:臨終關懷護理即指患者即將結束生命之前, 協助患者在身心上得到放松, 提升生活舒適度, 降低心理的痛苦感, 維護尊嚴, 安詳的離開。臨終關懷多針對晚期腫瘤患者, 家庭醫生需從心理、生理與疼痛等方面對患者進行干預。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醫養融合模式實施前后患者負面情緒、生活質量、患者及家屬依從情況。
1. 3. 1 生活質量 采用生活質量評定簡表(SF-36), 共包括軀體角色、情緒角色、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四個維度, 總分100分, 得分越高, 代表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1. 3. 2 負面情緒 ①SAS:輕度:50~60分;中度:61~70分;重度:>70分。②SDS:輕度: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72分。
1. 3. 3 依從性 采用本院自編的《依從情況調查量表》, 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3個級別, 總依從率=(完全依從+部分依從)/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生活質量 實施后, 患者軀體角色、情緒角色、軀體功能、社會功能以及總體健康評分高于實施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負面情緒 實施后, 患者SAS、SDS評分分別為(31.52±3.12)、(44.59±5.21)分, 均低于實施前的(57.51± 4.74)、(59.51±3.27)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50.664、132.853, P<0.05)。見表2。
2. 3 患者及家屬依從性情況 實施后, 患者及家屬總依從率為92.7%, 顯著高于實施前的70.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樟木頭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積極開展醫養結合模式, 在社區服務中心積極推行家庭簽約醫生模式, 因地制宜, 在社區服務中心開展醫療、康復、護理等一系列服務。根據患者病情需求, 使用家庭病床模式, 就近替患者上門提供醫療、康復、護理、臨終關懷等服務, 降低患者就醫困難, 提高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積極和老人日間照料中心協議合作, 做為日間照料中心的醫療保健單位, 兩者聯手將醫療保健等相關內容整合至養老服務中, 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和老年人家庭或個人建設長期的簽約服務關系, 為老年人構建個性化的健康檔案, 對其身體狀況進行全面評估, 進而更加便捷的醫療康復護理服務、定期巡查、健康講座, 疾病預防、定期體檢等多樣化服務, 實現對現存養老資源的補充與完善[3, 4]。
醫養融合模式的建設與實施, 家庭簽約醫生、家庭病床的優越性在如下幾方面有所體現:①從經濟效益上分析:對老年群體進行健康管理, 協助其從被動就醫的角色轉型為主動管理, 疾病預防與治療整合為一, 采用有效的管理干預促使健康“升值”, 降低醫療成本。②從社會效益上分析:家庭醫生式服務囊括了基本醫療、健康咨詢、心理疏導、疾病預防、免疫接種、用藥指導、不良生活方式糾正等內容[5]。以上服務均在團隊中進行, 團隊成員分工明確、密切合作, 為每一例老年患者提供針對性服務, 進而實現不生病、晚生病、生小病等多重目標。③促進社會關系和諧發展:醫養融合模式有效的傳承與發揚了“孝、敬”優秀精神, 有助于強化社會勞動力穩定性, “小家”安定是“大家”繁榮發展的基礎條件[6]。同時, 其也緩解醫患矛盾。家庭醫生隊伍采取家庭病床等模式, 積極參與到社區家庭環境中, 用真情、用愛心感染大眾, 為良好醫患關系的構建創造優勢條件, 也是醫患間信任建設的良機。
在本次研究中, 醫養融合模式實施后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實施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后, 患者SAS、SDS評分分別為(31.52±3.12)、(44.59±5.21)分, 均低于實施前的(57.51±4.74)、(59.51±3.2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后, 患者及家屬總依從率為92.7%, 顯著高于實施前的70.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醫養融合模式有助于糾正患者的負面情緒狀態, 進而優化其生活質量, 提高患者及家屬的配合度, 促進疾病轉歸, 便于疾病控制, 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曹文芳, 朱紅英, 胡影榮. 張堰鎮社區衛生服務醫養融合發展模式的研究思考. 智慧健康, 2017, 3(4):22-26.
[2] 馬曉薇, 鄭玉建, 謝慧玲. 某社區不同公共衛生服務模式下的服務效果研究. 實用預防醫學, 2017, 24(04):415-419.
[3] 楊陽, 王冬, 從紫薇, 等. 家庭醫生式服務引入醫務社工可行性分析及模式探討. 中國醫學倫理學, 2017, 30(2):227-229.
[4] 胡少青. 家庭醫生服務模式研究——以上海市青浦區為例. 法制與社會, 2015(25):192-194.
[5] 吳燕, 趙燕萍, 黃曉霞, 等. 家庭醫生責任制下城市社區公共衛生服務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中國全科醫學, 2015, 18(13): 1504-1509.
[6] 朱穎, 林偉良, 杜麗君. 績效考核管理體系在家庭醫生服務模式中的應用. 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 2014, 34(11):1345-1347.
[收稿日期:2018-09-2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