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與開腹胃癌根治術對早期胃癌患者療效及預后的影響比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與開腹胃癌根治術對早期胃癌患者療效及預后的影響。方法 90例早期胃癌患者, 按照手術方案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 每組45例。實驗組采取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治療, 對照組采取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對比兩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住院時間、5年生存率。結果 實驗組住院時間(11.65±3.34)d、手術時間(153.51±15.78)min短于對照組的(16.23±3.55)d、(178.31±12.43)min, 術中失血量(154.35±70.22)ml少于對照組的(251.78±40.12)m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5年生存率為71.11%, 稍高于對照組的66.67%,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對早期胃癌患者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手術時間較短, 術中失血量較少, 住院時間較短, 患者恢復快, 術后生存率較高,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開腹胃癌根治術;早期胃癌患者;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4.027
胃癌是我國常見的消化系統的惡性腫瘤, 發病率較高, 在臨床上針對早期胃癌的治療, 主要是手術切除根治胃癌。臨床大多采用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 這種微創的手術方式可以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手術時間短, 患者恢復快, 治療效果較好[1]。開腹胃癌根治術時間長, 切口長, 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較高。本次實驗旨在探究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與開腹胃癌根治術對早期胃癌患者的臨床效果及預后的影響[2]?,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8月~2013年9月在本院就診的90例早期胃癌患者, 納入標準[3]:①患者經檢查確診為早期胃癌, 且能配合完成整個實驗;②患者具有良好的認知能力及溝通能力;③患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患者伴有嚴重慢性消耗性疾病、高血壓、心肺功能衰竭等疾病;②患者在本次研究前出現腦部損傷或軀體嚴重損傷;③患者伴有肝腎等內臟功能障礙等癥狀。將患者按照手術方案的不同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每組45例。實驗組中, 男25例, 女20例;年齡36~64歲, 平均年齡(48.63±5.13)歲;病程3~4年, 平均病程(3.53±0.24)年。對照組中, 男21例, 女24例;年齡35~65歲, 平均年齡(47.51±5.83)歲;病程3~5年, 平均病程(3.61±0.47)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采取傳統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 具體操作步驟為:患者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后, 開腹暴露病灶, 對患者的腫瘤進行探查, 根據腫瘤大小、病變部位、有無遠處轉移確定手術方式。
1. 2. 2 實驗組 采取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治療, 具體操作步驟為:患者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取平臥位, 采用五孔手術法在臍部1 cm處建立氣腹放置鏡頭, 在患者左腋前線肋緣下2 cm處切口設置主操作孔, 右側腋下和鎖骨中線臍上2 cm切口設置輔助操作孔。兩組患者均根據腫瘤根治原則行胃癌D2根治術, 進行淋巴結清掃[4]。
1. 3 觀察指標 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5年生存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住院時間(11.65±3.34)d、手術時間(153.51±15.78)min短于對照組的(16.23±3.55)d、(178.31±12.43)min, 術中失血量(154.35±70.22)ml少于對照組的(251.78±40.12)m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5年生存率為71.11%, 稍高于對照組的66.67%,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胃癌是我國常見的消化系統的惡性腫瘤, 發病率較高, 在臨床上診斷不及時, 很多患者沒有進行常規的體檢, 不能做到及時治療, 發現時可能已經癌變, 如胃炎、胃潰瘍, 后期發展成胃癌[5-8]。
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與開腹胃癌根治術相比, 具有以下幾個優點[9-15]:手術時間較短, 術中失血量較少, 住院時間較短, 5年生存率較高。兩種手術方案的遠期療效沒有差別, 生存率接近, 腹腔鏡略高, 但是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的近期療效較好, 該治療方法不需要大范圍的開腹, 只需要打幾個洞, 置入攝像頭與操作柄, 手術切口小, 術后瘢痕少, 患者恢復較快, 近期療效占優勢, 患者體驗較好。
本次實驗結果顯示, 實驗組住院時間(11.65±3.34)d、手術時間(153.51±15.78)min短于對照組的(16.23±3.55)d、(178.31±12.43)min, 術中失血量為(154.35±70.22)ml少于對照組的(251.78±40.12)m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5年生存率為71.11%, 稍高于對照組的66.67%,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手術時間較短, 術中失血量較少, 住院時間較短, 患者恢復快, 患者術后生存率較高, 臨床效果較好,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兆明, 陳小勛, 鄭逸川, 等. 腹腔鏡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臨床療效對比. 中國實用醫藥, 2018, 13(27):1-3. [2] 王政宇, 劉牧林. 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不同分期結直腸癌的短期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中華全科醫學, 2018, 16(10):1659-1661.
[3] 游經宏, 黃品助. 經腹腔鏡結直腸癌切除術后腸道相關并發癥的影響因素研究. 貴州醫科大學學報, 2018(8):962-965.
[4] 李園鐘, 李曉偉, 王鵬, 等. 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與開腹直腸癌根治術的臨床對比研究. 中國處方藥, 2018, 16(8):110-111.
[5] 梁家強. 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后患者血清炎癥、凝血及疼痛因子水平變化. 山東醫藥, 2018, 58(30):68-71.
[6] 嵇建蘭, 卞曉蓉. 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患者應用快速康復護理的療效分析. 當代護士(上旬刊), 2018, 25(8):89-90.
[7] 湯濤. 腹腔鏡與開腹結直腸癌手術對患者腹膜微結構改變和t-PA、PAI-1表達的影響. 結直腸肛門外科, 2017, 23(6):715-718.
[8] 蒲志忠, 鄧彬, 王紅兵. 腹腔鏡與開腹直腸癌根治術后患者感染風險及近期預后比較. 結直腸肛門外科, 2017, 23(6):719-722.
[9] 馬沛. 比較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早期胃癌患者的預后與生存率.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4(2):154-156.
[10] 黃飛, 韋楊年, 盧榜裕, 等. 腹腔鏡輔助下胃癌根治術與開腹胃癌根治術療效的對比研究. 中國內鏡雜志, 2012, 18(10):1018-1022.
[11] 田君平. 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早期胃癌的臨床療效比較.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8, 6(7):183.
[12] 于云雷, 宋成飛, 王江.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在早期胃癌治療中對患者免疫水平和臨床療效的影響. 中國醫藥指南, 2018(2):130-131.
[13] 朱維寧. 腹腔鏡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早期胃癌的臨床對照研究. 中國醫藥指南, 2012(24):441-442.
[14] 王紅鑫 . 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早期胃癌患者的預后與生存率對比分析.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8, 18(2):68.
[15] 柯昌松. 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對早期胃癌的近遠期療效及并發癥的影響研究.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5(3):264-265.
[收稿日期:2018-11-0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41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