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捏脊療法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臨床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捏脊療法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100例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患兒, 按照先后序列號(1~100)分為常規治療組(對照組)和捏脊療法治療組(捏脊組), 各50例。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治療, 捏脊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捏脊療法, 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療效及人工吸痰次數、肺部啰音消失時間、退熱時間、住院時間。結果 捏脊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4.0%(47/50),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0%(38/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捏脊組患兒肺部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 人工吸痰次數顯著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患兒退熱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捏脊療法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臨床療效較常規治療顯著, 可減少患兒人工吸痰次數, 顯著縮短患兒的肺部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 值得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 捏脊療法;新生兒感染性肺炎;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1.090
  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兒常見疾病, 也是引起新生兒死亡的重要病因。據統計, 圍生期感染性肺炎病死率約為5%~20%[1]。本研究比較了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治療中常規治療與捏脊療法的臨床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住院治療的100例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患兒, 按照先后序列號(1~100)分為常規治療組(對照組)和捏脊療法治療組(捏脊組), 各50例。捏脊組患兒中男25例, 女25例;日齡0~20 d, 平均日齡(10.2±3.3)d;出生體重2450~4100 g, 平均體重(3275.3±500.6)g;病程30 min~3 d, 平均病程(1.4±0.6)d;疾病發生時間:20例為宮內, 30例為出生后。對照組患兒中男26例, 女24例;日齡1~20 d, 平均日齡(11.3±2.9)d;出生體重2500~4100 g, 平均體重(3300.1±500.4)g;病程40 min~3 d, 平均病程(1.8±0.7)d;疾病發生時間:21例為宮內, 29例為出生后。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2]:①均有孕婦急性感染性疾病史;②均符合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診斷標準;③均經X線透視檢查確診為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嚴重疾病;②無法有效配合研究;③缺乏清晰的意識。
  1. 3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 即呼吸道管理、供氧、抗病原體治療、支持療法等。捏脊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捏脊療法, 具體操作為:幫助患兒取坐位或俯臥位, 暴漏背部。將少許滑石粉涂撒在患兒脊柱兩側, 雙手半握拳, 兩食指在患兒脊背上抵住, 兩拇指向食指前方伸, 將皮膚合力捏起, 做翻卷動作, 即食指、拇指分別向前推、向后推[3]。沿著脊柱兩側向上捏, 起點和終點分別為尾椎骨長強穴、大椎穴, 反復5遍。捏完后用食指、中指對小腸俞穴、大腸俞穴、腎俞穴、胃俞穴、脾俞穴等進行3~5遍摩擦, 標準為局部溫熱, 1次/d, 3 d為1個療程, 共治療2個療程。
  1. 4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療效、人工吸痰次數、肺部啰音消失時間、退熱時間、住院時間。療效判定標準:如果治療后患兒無感染癥狀, 具有正常的細菌學、實驗室檢查結果, 為痊愈;如果治療后患兒具有顯著較輕的病情, 臨床癥狀體征、細菌學、實驗室檢查結果中只有一項沒有完全恢復正常, 為顯效;如果治療后患兒具有較輕的病情, 臨床癥狀體征、細菌學、實驗室檢查中有兩項沒有完全恢復正常, 為好轉;如果治療后患兒的病情沒有減輕或加重, 為無效[4]。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好轉率。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捏脊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4.0%(47/50),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0%(38/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兒人工吸痰次數、肺部啰音消失時間、退熱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捏脊組患兒肺部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 人工吸痰次數顯著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患兒退熱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 捏脊療法的功效可以達到調和陰陽、氣血、臟腑之功能, 從而可調節免疫力、防治疾病[5]。目前, 捏脊療法在干預早產低體重兒、治療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兒童保健中的運用和對體重、黃疸的作用等方面均有研究, 其研究結果均表明了捏脊療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 7]。但是捏脊療法在對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治療中, 目前國內外尚無相關研究報道。相關醫學研究表明[8-10], 捏脊療法是一種中醫外治法, 有科學的理論基礎和規范的操作方法, 在臨床應用中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 捏脊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4.0%(47/50),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0%(38/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捏脊組患兒肺部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 人工吸痰次數顯著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患兒退熱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上述相關醫學研究結果一致, 說明捏脊療法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臨床療效較常規治療顯著。
  總之, 捏脊療法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臨床療效較常規治療顯著, 可減少患兒人工吸痰次數, 顯著縮短患兒的肺部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 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梁忠培, 崔瑾, 龍奉璽. 捏脊療法古代運用探悉. 光明中醫, 2011, 26(5):983-985.
  [2] 歐陽學認, 連逸青, 陳火蓮, 等. 捏脊療法干預早產低體重兒的臨床研究. 上海中醫藥雜志, 2016, 50(11):55-57.
  [3] 王波, 呂靜. 捏脊療法治療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效果. 中國醫藥導報, 2015, 12(30):106-108.
  [4] 江棟昌. 分析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診斷與治療.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2(2):116-118.
  [5] 袁戰. 捏脊推拿技術在兒童保健中的運用.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5, 26(4):784-785.
  [6] 曾秋月, 梁臘梅, 黃曉凌, 等. 捏脊聯合撫觸對新生兒體重及黃疸的影響. 護理研究2014, 28(11):4181-4182.
  [7] 王春梅, 王錦, 賴瑜, 等. 捏脊療法輔助治療小兒肺脾氣虛型肺炎喘嗽臨床研究. 廣西中醫藥, 2018, 41(3):20-21.
  [8] 陸雪花, 胡金花, 徐春英. 四時捏脊療法佐治小兒肺炎喘嗽肺脾氣虛證的效果觀察. 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10):299.
  [9] 全薛蓉, 王杰, 時亞娟, 等. 推拿治療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肺脾氣虛證)的選穴規律研究. 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5, 34(4):206-210.
  [10] 唐俊, 劉曉瑞, 黃彬洋. 小兒捏脊法配合藥膳輔助治療小兒肺癆臨床觀察.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6(12):1165-1166.
  [收稿日期:2018-08-3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810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