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環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在腹股溝疝治療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探究疝環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在腹股溝疝治療中的應用。方法:選取40例在筆者所在醫院接受腹股溝疝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治療時間的先后,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各20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平片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給予試驗組患者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使用統計學進行分析。結果:試驗組患者手術時長、住院時長、使用鎮痛藥患者例數、局部有異物感患者例數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11.514 3,P=0.000 0;t=10.494 8,P=0.000 0;字2=10.494 8,P=0.018 0;
字2=5.166 7,P=0.023 0)。試驗組患者TNF-α、IL-6、CRP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6.684 9,P=0.000 0;t=8.990 8,P=0.000 0;t=4.987 1,P=0.000 0)。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5.226 7,P=0.0 222)。試驗組患者復發率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4.800 0,P=0.028 5)。結論:使用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對腹部溝疝患者進行治療,有效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與手術時間,降低了患者的復發率,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 疝環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 腹股溝疝; 治療; 應用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6.06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06-0-02
腹股溝疝是一種常見的外科疾病,發病部位為下腹壁與大腿對的交界處,多發人群為男性,主要是由于腹內的壓力增高而產生的疾病,臨床表現為腹股溝處出現突出的外包等,伴隨著多種并發癥的發生[1]。腹股溝疝作為一種特殊的疝,主要高發于老年群體中。當患者發生腹股溝疝時,容易出現肢體運動受限、語言表達能力缺失、吞咽困難等表現,對正常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上常使用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兩種手段對患者進行治療,本文將對筆者所在醫院40例腹股溝疝患者進行分析,探究疝環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在腹股溝疝治療中的應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7年5月40例在筆者所在醫院接受腹股溝疝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治療時間的先后,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各20例。其中對照組男14例、女6例;年齡18~76歲,平均(36.85±5.71)歲;其中斜疝11例、直疝9例;
雙側疝7例、復發性斜3例、馬鞍疝2例[2]。試驗組男16例、女4例;年齡20~78歲,平均(37.01±5.35)歲;其中斜疝12例、直疝8例;雙側疝8例、復發性斜4例、馬鞍疝3例。所有患者均被診斷為腹股溝疝,符合本次研究的標準,并表示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填充材料 填充材料是聚丙烯網塞與成型網狀的補片,生產于美國,具有相容性好、感染性好的特點。網片的空隙較大,可通過中性粒細胞;網塞具有較大的承受力,對復發率具有降低的作用[3]。
1.2.2 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患者平片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治療方法:使患者保持平臥位體位,使用碘酒與酒精分別進行消毒。取腹股溝的斜切口,在腹股溝的韌帶中點以上的2 cm,將患者的腹外斜肌腱膜及外環進行切開,并提起切后的肌膜,做鈍性分離[4]。使患者的疝囊暴露,將游離的翻入腹膜腔內,對于較大的硬予以橫斷。將填充物置入患者的腹外斜肌腱膜下,進行間斷或者連續的縫合。
1.2.3 試驗組 給予試驗組患者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治療方法為:對患者進行膜外麻醉,體位為平躺位。取患者腹股溝的下側2 cm處[5],沿著皮膚的紋理進行切口,使患者的病囊暴露。觀察患者的病囊情況,包括大小、形態,以便切口與填充物大小的確定,若患者的病囊較小,使用小的切口即可,并對游離的病囊結扎操作[6];若患者的病囊較大,使用大的切口,并將周圍組織切開,對游離的病囊結扎操作。進入腹腔后,使用合適的填充物,進行縫合。
1.3 觀察指標
(1)記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鎮痛藥使用等治療情況;(2)于患者治療后抽取患者的靜脈血,對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予以檢測,其中TNF-α與IL-6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進行檢測,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進行檢測[7];(3)記錄患者術后的不良反應情況,計算其不良反應發生率;(4)治療結束后1個月,采用電話回訪的形式,對患者的復發情況進行統計。
1.4 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 21.0的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對比
試驗組患者手術時長為(0.62±0.31)h,住院時長為(5.16±1.89)d,使用鎮痛藥患者為7例(35.00%),局部有異物患者為1例(5.00%)。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長為(2.53±0.87)h,住院時長為(9.56±1.37)d,使用鎮痛藥患者為16例(80.00%),局部有異物患者為7例(35.00%)。試驗組患者手術時長、住院時長、使用鎮痛藥患者例數、局部有異物感患者例數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11.514 3,P=0.000 0;t=10.494 8,P=0.000 0;字2=10.494 8,P=0.018 0;字2=5.166 7,P=0.023 0)。 2.2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試驗組患者TNF-α為(9.45±2.34)ng/L,IL-6為(26.93±4.26)pg/ml,GRP為(10.01±2.31)mg/L,對照組患者TNF-α為(14.12±2.07)ng/L,IL-6為(41.22±5.69)pg/ml,GRP為(14.25±3.02)mg/L。試驗組患者TNF-α、IL-6、CRP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6.684 9,P=0.000 0;t=8.990 8,P=0.000 0;t=4.987 1,P=0.000 0)。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發生刀口感染2例,血清腫1例,陰囊水腫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0%;對照組患者發生刀口感染3例,血清腫4例,尿潴留2例,陰囊水腫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5.0%。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5.226 7,P=0.022 2)。
2.4 兩組患者復發情況比較
根據隨訪記錄顯示:試驗組20例患者,出現復發患者2例,復發率為10.0%。對照組20例患者,出現復發者8例,復發率為40.0%。試驗組患者復發率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4.800 0,P=0.028 5)。
3 討論
腹股溝疝又被稱為腹股溝疝氣,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并且老年人發病率相對較高,這主要是因為老年人往往出現肌肉萎縮,腹壁與腹股溝區相對薄弱,血管、精索與子宮圓韌帶會經常從內穿過,提供了疝的通道[8-10]。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腹股溝疝的發病率不斷的增加,同時由于其語言功能、運動功能等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生活,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為此,探尋積極合理的治療方式十分重要。無張力疝修補術作為治療成年人腹股溝疝的主要方式,且療效確切。隨著醫學界微創技術的快速發展,無張力疝修補術以其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為越來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平鋪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是使用將患者的缺損部位進行縫合,減少了患者牽扯的疼痛感,具有創傷小、手術簡單、手術時間短等特點。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11],使用填充材料對患者進行修補,在對人體解剖結構無破壞的基礎上,有效減少了對心胸等重要器官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次的研究表明,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鎮痛藥使用患者例數、局部異物感患者例數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同時,試驗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與不良反應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以上數據對比說明,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不僅可以縮短患者手術治療時間與住院時間,降低患者所受疼痛,還能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降低患者機體內的炎癥水平。此外,該手術操作簡單,創傷小,有利于患者的預后恢復。無張力疝修補術是疝外科學的跨時代進步,主要是引入人工合成材料的補片來修補腹壁缺損,明顯減少了腹股溝疝修補術后的復發率。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主要是將補片卷成網狀塞子,并與患者環形切口處進行填充,最后將患者機體各個組織進行縫合[12]。該手術作為一種新的腹股溝疝修補手術,利用人工合成材料,其重點在于加強腹橫筋膜上[13]。同時,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操作時間較短,這就使得患者創口暴露于空氣中的時間大大縮短,降低了細菌感染的風險。加之術中切口較小,有效減少機體所受的創傷,保證了治療的安全性。
綜上,使用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對腹部溝疝患者進行治療,一方面可以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與手術時間,降低患者所受疼痛;另一方面,該治療方案可以減少患者所受創傷,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保證患者的生存質量,治療效果顯著。因此,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具有療效顯著、安全性高的優勢,可在臨床實踐中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永紅.疝環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在腹股溝疝治療中的應用[J].醫療裝備,2016,30(21):102-103.
[2]崔明勛.疝環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與傳統疝修補術在腹股溝疝治療中的療效比較[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7):62-63.
[3]胡瑞華.比較腹股溝疝運用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與傳統疝修補術治療的療效[J/OL].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7):5349-5350.
[4]閆永堂.傳統疝修補術與疝環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對比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532-533.
[5]丁克儉.疝環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應用于腹股溝疝治療中的效果觀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32(4):127-128.
[6]蘇紅軍,戴圣海.傳統疝修補術和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療效比較研究[J].臨床軍醫雜志,2017,45(12):1305-1307.
[7]孟凡軍.平片式與疝環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效果比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8):92,95.
[8]劉蜀閩.疝環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在腹股溝疝治療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16):125-126.
[9]朱勇.疝環填充及雙層補片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效果[J].現代醫藥衛生,2017,33(3):416-417.
[10]沈海濱,劉小金.開放疝環填充式無張力修補術與腹腔鏡經腹腔腹膜前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對比[J].浙江創傷外科,2017,22(6):1083-1084.
[11]黎云.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25):126-128.
[12]王濤武.平片式與疝環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效果比較[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3):38-39.
[13]陳庭.疝環填充式和平片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對比[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72):54,5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9094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