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與傳統手術治療小兒斜疝的臨床效果比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探究腹腔鏡和傳統手術治療方法對小兒股溝斜疝疾病的療效差異。方法:對2018年1月~2018年7月來我院進行小兒股溝斜疝疾病治療的兒童患者共計90例的患者資料進行收集,并依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手術治療的方法進行小兒股溝斜疝疾病治療,對試驗組患者則使用腹腔鏡手術方法進行治療,隨后對兩組患兒的手術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長、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和治療滿意度進行記錄,并利用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結果:通過兩組患者的對比結果表明,采用腹腔鏡手術方法的試驗組患兒平均手術出血量為6.72±2.34ml,要顯著優于采用傳統手術方法的對照組患兒的13.51±4.27ml(p<0.05)。試驗組患兒平均住院時長為4.45±0.65d,也要顯著由于對照組患兒的6.95±1.24d(p<0.05)。試驗組患兒在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上也要顯著優于對照組患兒(p<0.05),且試驗組患兒及其家屬對手術治療的滿意度更高。結論:腹腔鏡手術方法治療小兒腹溝斜疝可以有效減少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減少手術并發癥,縮減患兒住院時間。因此,腹腔鏡手術方法值得在臨床小兒斜疝疾病的治療中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腹腔鏡;小兒斜疝;腹股溝疝;臨床醫療
【中圖分類號】R7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1
幼兒在生長過程中由于腹膜鞘狀突沒有完全閉合,就會出現小兒斜疝疾病,小兒斜疝作為一種先天性疾病,在幼兒群體中具有著較高的發病率,并且一旦患病,通過自愈的方法恢復的可能性非常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2018年1月~2018年7月來我院進行小兒斜疝疾病治療的幼兒患者共計90例的患者資料進行收集,并依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45例患兒。其中,對照組患兒包含男性38例,女性7例,患兒年齡在4.5個月~11歲,患兒平均年齡(3.68±1.37)歲,嵌頓疝患兒為13例。試驗組患兒包含男性36例,女性9例 患兒年齡在5~12歲,患兒平均年齡(3.59±2.17)歲,嵌頓疝患兒12例。全部患兒均為腹溝斜疝疾病,病變部位在左側的患兒為34例,在右側的患兒為36例,兩側均出現病變的患兒為20例。試驗組和對照組患兒在性別、年齡、所患病癥等一般資料上均無顯著差異性(p>0.05),具有統計學分析的意義。
1.2 方法 對對照組患兒采用傳統手術方法進行股溝斜疝治療。對試驗組患兒麻醉后取傾斜位,頭部高于腳部,隨后在肚臍褶皺處取一微創切口,從該切口入Veress針,建立人工氣腹,隨后置入腹腔鏡。隨后再在患兒的肚臍另一側開小切口,置入操作鉗,找到患兒腹腔內的未閉內環口,使用雪橇線潛行穿刺于腹膜淺面,讓內環荷包縫完全閉合后即可解除腹壓,縫合皮下組織及皮外切口。需要注意的是,在對男性患兒進行操作時必須要繞開精索血管。
記錄兩組患兒的手術時間,以吸血紗布重量+吸引瓶內血量-沖洗量算出兩組患兒的術中出血量。術后對兩組患兒的住院時間和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收集,并制定手術治療滿意度量表,由患兒家屬對手術情況進行測評。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結果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通過對兩組患兒的術中出血情況、手術時長和住院平均時長的對比結果表明,采用腹腔鏡手術方法的試驗組患兒在術中出血更少,手術所需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更短,要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兩組患者的手術出血量、手術時長和住院時間對比詳見表1。兩組患兒在術后出現的并發癥包括切口出血、皮下氣腫、陰囊腫脹等,試驗組患兒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狀況要顯著優于對照組患兒(p<0.05),兩組患兒的具體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詳見表2。從兩組患兒在術后對手術的滿意度對比結果來看,試驗組患兒及其家屬對手術非常滿意的為35例,滿意的為7例,滿意率93.33%;對照組患兒及其家屬對手術非常滿意的為26例,滿意的為6例,滿意率71.11%,試驗組患兒對治療的滿意程度要顯著優于對照組患兒(p<0.05)。
三、結論
小兒股溝斜疝疾病是幼兒的生長的常見病之一,一般通過高位結扎便可以對其進行根治。傳統的手術方法通過對股溝疝囊直接進行高位結扎來實現治療的目的,但是需要為患兒造成較長的切口,并且對正常的解剖部位破壞也比較大,容易導致術后復發。傳統手術方法所需的恢復時間也比較長,兒童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因此在恢復的過程中也非常容易因為過度活動而導致疾病復發。
腹腔鏡手術方法治療腹股溝斜疝治療一般是在腹腔鏡內進行手術操作,因此對腹股溝管不會造成傷害,由于手術切口通常位于患兒的肚臍兩側,因此造成患兒,尤其是男性患兒出現精索損傷的可能性更小,可以極大的減少患兒出現醫學性隱睪的可能性。
本次實驗的結果表明,采用腹腔鏡手術方法進行腹股溝斜疝治療可以極大的避免術中損壞患兒輸精管、腹腔組織的風險,并且手術出血量更少,手術創口也比較小,可以有效的減少患兒住院時間,幫助患兒早日恢復。由于腹腔鏡手術方法對患兒造成的痛苦較小,因此患兒及其家屬對于手術的滿意度也比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和諧醫患關系的保持。
參考文獻
張凌志,李凱江.腹腔鏡腹膜外高位結扎術與傳統開放手術治療小兒腹股溝疝的隨機對照研究[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8,23(08):625-627.
段永福,趙成鵬,周曉波,李付奎.腹腔鏡與傳統手術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的對比研究[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7,17(03):234-236.
方小三,王小明,胡明華,孫衛東.腹腔鏡與傳統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5,18(03):235-23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238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