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的臨床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異位妊娠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46例異位妊娠患者作為觀察組, 另選取同期接受開腹手術治療的30例異位妊娠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手術指標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后腸蠕動恢復時間及首次離床活動時間分別為(32.64±11.24)min、(10.27±3.16)h、(7.26±1.37)h, 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54.19±10.95)min、(13.62±4.59)h、(9.85±2.63)h;術中出血量為(26.42±3.16)ml, 明顯少于對照組的(51.33±2.67)ml,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8.70%,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6.6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4.484, P=0.000<0.05)。結論 針對異位妊娠患者行腹腔鏡手術治療可提高治療效果, 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促進患者術后盡快恢復, 此手術治療方案值得臨床應用并推廣。
【關鍵詞】 異位妊娠;腹腔鏡手術;效果
異位妊娠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 其腹腔內出血量較大是導致孕婦死亡的主要原因, 被視為一種危險度極高的妊娠并發癥。在治療該疾病的過程中, 以往的方式為開腹手術, 但隨著臨床醫學的不斷發展, 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得到了廣泛應用[1]。本文選取76例異位妊娠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旨在探討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的臨床應用效果, 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7月~2018年8月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46例異位妊娠患者作為觀察組, 另選取同期接受開腹手術治療的30例異位妊娠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年齡21~42歲, 平均年齡(28.2±5.4)歲;初產婦16例, 經產婦30例;異位妊娠部位:傘部妊娠6例, 峽部妊娠12例, 壺腹部妊娠24例, 間質部妊娠4例;存在停經史患者30例, 存在失血性休克者1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0~43歲, 平均年齡(27.6±5.6)歲;初產婦10例, 經產婦20例;異位妊娠部位:傘部妊娠2例, 峽部妊娠7例, 壺腹部妊娠17例, 間質部妊娠4例;存在停經史患者16例, 存在失血性休克者18例。兩組患者年齡、產次、異位妊娠部位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術方法 觀察組患者均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颊呓o予常規全身麻醉, 保持頭高腳低位, 取常規的兩孔操作法。手術過程中, 首先對腹腔內出血進行清除, 詳細探察患者盆腔情況, 若存在盆腔粘連, 應該進行粘連松解術, 結合患者輸卵管妊娠具體部位、類型及是否有生育要求等情況合理選擇手術方式。對照組患者均采取常規開腹手術治療。
1. 2. 1 輸卵管切開取胚術 對照組有7例患者接受該手術方式, 觀察組有31例患者接受該手術方式。該術式適合具有生育要求以及有條件接受輸卵管開窗術聯合取胚術的患者, 特別適用于初產婦。在確認患者為輸卵管妊娠之后在其表面薄弱處以電凝進行切開, 長度約為3 cm, 針對已經發生破裂的輸卵管妊娠情況需要沿破口處逐漸向兩側縱向延伸, 對腫塊兩端進行擠壓, 應用手術鉗夾對妊娠產物進行夾出, 并對創面進行反復沖洗, 對于殘留絨毛組織以及出血點予以電凝治療, 對殘端行0/2微喬縫合。
1. 2. 2 輸卵管切除術 對照組有18例患者接受該手術方式, 觀察組有6例患者接受該手術方式。該術式適合無生育要求以及輸卵管并無保留價值的部分患者。首先需對輸卵管傘部進行提起, 對輸卵管系膜行電凝切斷, 以電凝切斷貼近子宮角部處。對于存在粘連患者首先進行粘連分離, 保持輸卵管游離狀態, 應用雙極電凝對患側輸卵管的傘部行凝結之后剪斷其系膜, 直到患處內部大約1 cm位置處切除輸卵管, 對殘端行0/2微喬縫合。
1. 2. 3 輸卵管端端吻合術 對照組有5例患者接受該手術方式, 觀察組有9例患者接受該手術方式。該術式適用于下腔靜脈后輸卵管引發的腎盂積水以及輸卵管上段存在顯著擴張情況的患者, 開腹或在腹腔鏡輔助下探查其雙側輸卵管的情況。傘端明確阻塞部位, 切開輸卵管的漿膜并游離管心。游離結扎斷端并切斷盲端, 由傘端置入塑料管直到近端輸卵管腔內, 以尼龍線行間斷縫合其輸卵管的肌層, 并以絲線對漿膜層進行縫合。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手術指標, 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腸蠕動恢復時間及首次離床活動時間。統計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包括感染、出血、便秘和尿潴留等。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一般手術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后腸蠕動恢復時間及首次離床活動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8.70%,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6.6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4.484, P=0.000<0.05)。見表2。
3 討論
我國女性異位妊娠發生率約占妊娠總數的2%左右[2], 主要原因可能與女性感染性疾病發病率上升、人工流產率和剖宮產率升高、宮內節育器大量使用以及輸卵管手術失敗等因素有關[3]。腹腔鏡技術的運用對異位妊娠患者的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均提供了良好基礎。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患者可選擇性地采取保守性輸卵管手術以及根治性部分輸卵管切除術[4]。針對已經切除一側輸卵管、無子女生育要求以及輸卵管妊娠為首次妊娠者或者已經生育但堅持保留輸卵管的女性來說, 通過腹腔鏡手術行輸卵管線行切開取胚術和電凝術等, 能夠取得良好的手術效果。針對下腔靜脈后輸卵管出現腎盂積水、輸卵管上段存在顯著擴張情況的患者可采取輸卵管端端吻合術治療。諸多臨床研究均表明, 通過行輸卵管切開取胚縫合, 不僅能夠保持輸卵管暢通, 同時也能極大地減少術后粘連的發生, 可顯著縮短手術時間, 減少對患者術中的刺激, 有利于術后康復[5-8]。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后腸蠕動恢復時間及首次離床活動時間分別為(32.64±11.24)min、(10.27±3.16)h、(7.26±1.37)h, 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54.19± 10.95)min、(13.62±4.59)h、(9.85±2.63)h;術中出血量為 (26.42±3.16)ml, 明顯少于對照組的(51.33±2.67)ml,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8.70%,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6.6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4.484, P=0.000<0.05)。
綜上所述, 針對異位妊娠患者行腹腔鏡手術治療可提高手術治療效果, 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促進患者術后盡快恢復, 此手術治療方案值得臨床應用并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霞. 腹腔鏡在異位妊娠診治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當代醫學, 2015, 21(3):98-99.
[2] 吳國華, 戴月. 腹腔鏡手術在異位妊娠治療中的價值. 中華全科醫學, 2015, 13(2):241-243.
[3] 梁華慶. 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58例臨床分析. 微創醫學, 2014, 9(4):522-523.
[4] 田明英, 鄒玲, 桂定清. 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340例臨床分析. 中國醫刊, 2015, 50(6):88-90.
[5] 劉海英, 呂燕, 劉小紅. 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異位妊娠150例對比研究. 陜西醫學雜志, 2016, 45(9):1212-1213.
[6] 冼志霞, 吳超平. 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臨床分析. 吉林醫學, 2015, 36(3):1147-1148.
[7] 王麗華. 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60例臨床分析. 中國現代醫生, 2015, 53(34):52-54.
[8] 聶紅梅, 喬麗娟. 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的臨床效果觀察.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9(9):53-55.
[收稿日期:2018-11-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8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