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與開腹手術在結直腸癌治療中的臨床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鏡與開腹手術在結直腸癌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60例結直腸癌患者,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30例。研究組采用腹腔鏡手術進行治療, 對照組采用開腹手術進行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 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123.1±18.1)min及切口長度(4.3±1.2)cm均短于對照組的(156.2±20.6)min、(12.5±5.0)cm, 術中出血量(170.1±17.9)ml少于對照組的(215.6±19.7)m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排氣時間(1.7±0.8)d、下床活動時間(3.1±2.4)d、住院時間(8.0±2.6)d均短于對照組的(2.6±0.9)、(5.5±2.8)、(11.2±3.5)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3.3%(4/30), 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36.7%(11/30);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結直腸癌更具優勢, 其操作更加簡便、創傷更小、術后恢復速度更快, 且并發癥發生率更低,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開腹手術;術后恢復情況;并發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9.021
結直腸癌是一類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 其危害較大, 臨床中多采取手術方法進行治療, 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是其常用術式[1, 2]。本次試驗選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結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 采用分組試驗, 比較了腹腔鏡與開腹手術在結直腸癌治療中的應用效果?,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結直腸癌患者納入本次試驗,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30例。研究組中男18例, 女12例;年齡最小35歲, 最大79歲, 平均年齡(58.1±7.1)歲;其中結腸癌14例, 直腸癌16例。對照組中男16例, 女14例;年齡最小33歲, 最大78歲, 平均年齡(58.5±7.4)歲;結腸癌13例, 直腸癌1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開腹手術進行治療, 于患者下腹正中部位作切口, 后進行腹腔探查以明確腫瘤位置, 并切除腫瘤, 清掃周圍淋巴結后關閉腹腔。研究組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進行治療, 指導患者取頭高腳低截石位, 在肚臍下方作一切口, 在切口內插入12 mm套管, 并建立氣腹, 氣腹壓力控制在15 mm Hg(1 mm Hg=0.133 kPa), 之后在鎖骨與骶髂骨前連線交點處插入12 mm套管以作為手術主操作孔, 并于鎖骨兩側及與肚臍保持水平方向位置插入2個5 mm套管作為手術輔操作孔。兩組患者術后均給予鎮痛、補液、抗感染、化學治療。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術后恢復情況(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腸梗阻、吻合口出血、下肢靜脈血栓等)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123.1±18.1)min及切口長度(4.3±1.2)cm均短于對照組的(156.2±20.6)min、(12.5±5.0)cm, 術中出血量(170.1±17.9)ml少于對照組的(215.6±19.7)m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術后排氣時間(1.7±0.8)d、下床活動時間(3.1±2.4)d、住院時間(8.0±2.6)d均短于對照組的(2.6±0.9)、(5.5±2.8)、(11.2±3.5)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3.3%(4/30), 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36.7%(11/30);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結直腸癌在臨床中較為常見, 其發病部位多集中于直腸及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 其發病人群以中老年人為主, 男性發病率明顯高于女性, 其危害較大, 在發病初期多無明顯癥狀, 難以被發現和確診, 中晚期患者可見食欲減退、消瘦、貧血、排便困難等癥狀, 會給其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在確診后需盡早進行系統治療[3, 4]。傳統的開腹手術在結直腸癌的治療中應用較廣, 但其創傷性較大, 手術風險大, 術后恢復慢, 患者滿意度不高, 近些年來正逐步被新型的腹腔鏡手術所取代[5]。腹腔鏡手術是一類先進的微創手術, 將其應用于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中不會損傷其腹腔器官, 并能實行全方位的探查, 利于提升診斷的準確性, 且腹腔鏡手術操作難度較小, 還不會影響患者皮膚外觀, 術后并發癥較少, 康復速度快, 利于減輕其經濟負擔[6]。梁鴻等[7]的研究認為腹腔鏡手術相比于開腹手術更適用于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 其療效更佳, 安全性更高。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123.1±18.1)min及切口長度(4.3±1.2)cm均短于對照組的(156.2±20.6)min、(12.5±5.0)cm, 術中出血量(170.1±17.9)ml少于對照組患者的(215.6±19.7)m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排氣時間(1.7±0.8)d、下床活動時間(3.1±2.4)d、住院時間(8.0±2.6)d均短于對照組的(2.6±0.9)、(5.5±2.8)、(11.2±3.5)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3.3%(4/30), 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36.7%(11/30);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結果與趙金等[8]試驗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 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結直腸癌更具優勢, 其操作更加簡便、創傷更小、術后恢復速度更快, 且并發癥發生率更低,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先達, 黃錦榮, 鄭赟, 等. 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結直腸癌患者臨床療效和術后腸梗阻發生率的比較. 中國腫瘤, 2015, 22(11):1367-1369.
[2] 袁波, 曾昊. 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結直腸癌療效比較. 結直腸肛門外科, 2014, 20(5):332-334.
[3] 李德福, 徐國宏, 朱靜, 等. 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結直腸癌的臨床療效觀察. 腹部外科, 2013, 26(4):265-267.
[4] 黃祥魁. 腹腔鏡和開腹手術治療結腸癌的臨床效果比較. 中國當代醫藥, 2013, 20(1):64-65.
[5] 劉世宇. 腹腔鏡手術治療結直腸腫瘤的臨床應用價值. 中國醫藥指南, 2017, 15(3):125-126.
[6] 羅斌, 楊虎強, 漆家康, 等. 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結直腸癌短期療效比較.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16, 13(5):111-113.
[7] 梁鴻, 張輝, 鄭偉, 等. 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結腸癌療效分析.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14, 28(10):1009-1010.
[8] 趙金, 劉云, 孟化. 腹腔鏡與開腹手術在結直腸癌治療中的臨床分析.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3, 12(3):201-203.
[收稿日期:2018-10-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4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