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持續性的人文關懷理念在ICU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研究以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為指導,對ICU患者實施相應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將90例ICU患者作為研究樣本,采用隨機雙盲法分別納入常規組(45例)和人文組(45例),分別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和以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為指導的護理干預,統計兩種護理干預方式下的護理質量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護理后人文組護理質量評分(90.58±3.58)分高于常規組的(85.87±4.51)分,護理滿意度95.56%高于常規組的84.44%,(P<0.05)。結論:以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為指導,對ICU患者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可以提高科室護理質量,并可增加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關鍵詞】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ICU;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5--02
  ICU患者病情危重且復雜,對護理工作的要求較高,強調不僅要對患者現存的臨床癥狀進行相應的護理,提高患者生理方面的舒適度,而且要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以保證患者身心都能處于較為舒適的狀態[1]。然而常規護理模式并不能滿足ICU患者的護理需求,故本文主要研究了以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為指導,對ICU患者實施相應護理干預的效果,旨在為ICU護理工作者更有效地開展臨床護理工作提供參考。
  1 基線資料與研究方法
  1.1 基線資料 將90例ICU患者作為研究樣本,均為2017年9月-2018年9月入院治療,采用隨機雙盲法分別納入常規組(45例)和人文組(45例)。兩組男女比例分別為27:18、26:19,年齡均值分別為(49.52±5.73)歲、(49.46±5.68)歲,兩組在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多發傷、泌尿系統疾病及其他各疾病所占人數比例分別11:16:7:6:5、10:17:7:5:6。組間患者各項基線資料差異經檢驗顯示P>0.05,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常規組和人文組分別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和以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為指導的護理干預,其中常規護理包括病情觀察和記錄、定期對病室、病區進行清潔和消毒、遵醫囑進行用藥護理、保證患者營養和水分充足等;以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為指導的護理干預方式如下:(1)優化科室環境 在保證科室環境清潔、溫濕度適宜等情況下,適當裝飾病房以營造一個溫馨、讓人感覺溫暖的環境,并可通過“四輕”(操作輕、關門輕、說話輕、走路輕)來降低噪聲,同時注意不同患者對科室環境的不同要求,例如對于不宜曬太陽的皮膚病患者應避免將其病床置于窗邊,對于有睡眠障礙的患者在其睡眠時要盡量減少光照和噪聲等;(2)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 完善健康宣教內容,豐富健康宣教方式,靈活應用溝通技巧,與患者保持共情,并注意將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相結合,例如健康宣教內容除了相關治療、護理操作知識外,還應增加疾病相關知識、醫生護士基本信息、科室環境設施以及治療成功案例等內容;健康方式則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除了口頭宣教外,增加健康知識手冊、健康知識講座、宣傳欄展示等方式;溝通方面則要學會靈活應用引導式、傾聽式、聊天式等多種形式進行,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后再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且要注意不僅要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對家屬的護理同樣十分重要;(3)病情護理 加強夜間護理,合理放置搶救物品,注重對患者皮膚、呼吸道、口腔以及陰道等部位的護理,強化對各種導管的護理,妥善固定,保證引流通暢,準確記錄引流量、引流液性質等,同時為活動不便的患者及時提供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方面的幫助。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種護理干預方式下的護理質量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護理質量通過科室護理質量評分表進行評價,護理滿意度通過問卷調查進行統計,分為完全滿意、部分滿意和不滿意,完全滿意和部分滿意均表示滿意。
  1.4 數據處理 計量和計數數據分別用()和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利用SPSS 18.0軟件分別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組間差異顯著。
  2 結果
  護理前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分別為(75.87±5.41)分、(75.79±5.38)分,差異不顯著(t=0.070,P=0.944);護理后人文組評分(90.58±3.58)分高于常規組的(85.87±4.51)分,(t=5.487,p=0.000);人文組護理滿意度95.56%(43/45)高于常規組的84.44%(38/45),(χ2=6.870,p=0.009)。
  3 討論
  以往臨床上對于ICU護理工作總是強調通過完善理論知識、改進護理操作技術以及護理流程等來保證患者的安全,而近年來隨著醫療事業的發展,人們對ICU護理工作和護理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ICU護理人員在具備扎實護理理論知識和操作能力的同時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和人文素養[2]。
  本文通過研究發現,護理后人文組護理質量評分(90.58±3.58)分高于常規組的(85.87±4.51)分,護理滿意度95.56%高于常規組的84.44%,(P<0.05)。提示以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為指導來開展ICU護理工作利于ICU護理工作質量及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提高,與孫珊觀點一致[3],考慮是因為以人文關懷理念為指導的護理干預模式強調以患者為中心,注重患者生理和心理雙方面的需求,強調通過加強環境護理、健康宣教、心理護理等來為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就醫環境和條件,以保證患者身心都能處于一個相對較好的舒適狀態,并注重通過從常規護理不注重的細節方面著手,通過完善這些護理細節來最大程度地減輕疾病對患者的折磨[4]。
  綜上所述,以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為指導的護理干預模式可以提高ICU護理工作質量和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利于護患關系的和諧。
  參考文獻
  楊瑾,白亞娟,王軍霞等.人文關懷在神經內科ICU后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8,21(4):440-443.
  馮磊,韓銀風.持續性人文關懷在 ICU 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7):57-58.
  孫珊.ICU護理中采用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的效果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15):2083-2086.
  米元元,黃海燕,孫亮等.ICU人文關懷查檢單的設計及應用[J].護理學報,2017,24(7):72-7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95791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