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醫院近效期藥品的管理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如何加強醫院近效期藥品的管理。方法 對近效期藥品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結果和結論 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可以很好地對近效期藥品進行管理,既保證了藥品的質量,又降低了醫院的經濟損失。
【關鍵詞】 效期;藥品;管理;質量
【Abstract】 OBJECTIVE: Study the way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hospital pharmaceutical nearly valid.METHOD: Analyze the causes of drugs in recent valid and tak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measures.RESULTS AND CONCLUSION: Taking a series of management measure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drugs and reduce the financial losses of the hospital
【Key words】 term of validity;medicine; management;quality
藥品的有效期是指該藥品被批準的使用期限,表示該藥品在規定的儲存條件下,能夠保持質量穩定的期限[1]。有效期對于藥品有兩種意義:一是表示該藥品性質不穩定,在符合規定的儲存條件下,必須在有效期內使用,超過有效期即為劣藥,禁止銷售、使用;二是表示藥廠對該產品質量負責的時間期限,即如果在儲存條件符合藥品要求的條件下,藥品在有效期內出現質量問題,藥廠對此負有工商責任[2]。近效期藥品一般是指有效期在半年之內的藥品。效期藥品的管理主要是指對有效期藥品的管理,特別是對近效期藥品的管理。加強對近效期藥品的管理,是保證藥品質量,保障人民群眾用藥安全有效,防止由于藥品過期而造成浪費的重要措施。因此藥學工作人員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嚴格執行各種規章制度,使藥品管理更科學、更規范。
1 近效期藥品形成的原因
1.1 采購因素 采購人員在編制采購計劃時,未能按照臨床實際需求制定采購計劃,導致進貨過多造成積壓過期。
1.2 藥庫因素 藥庫工作人員在驗收藥品時,對效期臨近的藥品未能及時與醫藥公司進行退、換貨。在藥房請領藥品時,未按照“先產先出、近期先出、按批號發貨”的原則[3]發放藥品。導致一些藥品積壓時間太長而過期。
1.3 藥房因素 藥房工作人員在藥品上架擺放過程中,對同種藥品未按有效期的遠近次序擺放,致使在發藥過程中,效期遠的藥品先行發出,效期近的藥品滯壓而形成近效期藥品并導致藥品最終過期失效。
1.4 其他因素 當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后,一些本來常用的藥品由于不良反應突出,致使臨床醫生改用其他藥品而導致積壓。
當醫院工作人員流動性過大時,由于用藥習慣的不同,常常導致一部分藥品由暢銷變成滯銷,最終變成近效期藥品。當疾病流行或季節變換時,也會導致一些當前常用的藥品日后淪為近效期藥品。在一些醫藥代表活動頻繁的醫療機構中,一些藥品的用量也無規律性可查,常會有一些藥品的用量出現大起大落,從而導致一些近效期藥品的產生。另外,一些必備搶救藥品備而未用也經常會成為近效期藥品。
2 對近效期藥品的管理措施
2.1 加強藥學工作人員的業務學習,提高對近效期藥品的管理水平和責任心 加強對近效期藥品危害性的認識。一般藥品在正確的儲藏條件下能夠在藥品有效期內保持有效性,但是某些藥品如抗生素、生物制品、某些化學藥品和放射性藥品等,即使在正常的儲藏條件下,其效價(或含量)也會逐漸下降,甚至會增加毒性,不但達不到治療的目的,反而會給患者帶來更大的傷害[4]。當儲藏條件發生變化或達不到規定要求時(藥品周轉環節過多、一些藥房硬件條件不夠等),就更容易發生這些危害。
作為藥學工作人員,除應掌握對藥品的性質、貯存、保管方面知識外,還要熟悉各種藥品有效期的標示方法和規律,熟記一些在標示中的常用外文縮寫及原文,增強對藥品有效期管理能力。
2.2 制定嚴謹、科學、合理的藥品采購計劃 藥品的采購是藥品供應最關鍵的環節,藥品采購計劃是否嚴謹、科學、合理,直接影響到醫院藥品供應的工作效率、經濟效益。相對于某一品種在用量一定的情況下,批采購量大,采購次數就少,占有資金就多,不但影響資金周轉率,而且容易形成近效期藥品;反之,批采購量小,采購次數就多,占有資金就少,但會增加缺貨機會,也會增加采購成本。所以在編制藥品在采購計劃時,一定從調查研究入手,深入臨床,掌握藥物使用的一般規律,并根據目前醫療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嚴謹、科學、合理的藥品采購計劃。盡量避免計劃的偏大或偏小,以免積壓或缺貨。在采購原則上宜分次少量,對有效期限在6個月內的近效期藥品拒絕入庫。對用量較少的藥品,其存量不得超過一個月的用量。盡量避免近效期藥品的形成。
2.3 加強藥品的入庫、出庫管理 在藥品入庫驗收時,除檢查藥品的一般項目外,需特別注意藥品的有效期。對已超過1/2有效期的藥品謹慎入庫,對已經在6個月內的近效期藥品,一律不得入庫(臨床有特殊需求的除外)。在藥品上架擺放過程中,同種藥品按有效期長短次序分開擺放,在藥品出庫時,嚴格按照“先產先出、近期先出、按批號發貨”的原則[3]發放藥品。加強藥品的日常養護工作,及時發現近效期藥品并對其作出處理。
2.4 充分發揮計算機在近效期藥品管理上的作用 通過對程序的設定,使同種藥品出庫時,計算機自動按照“先產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則打出藥品出庫單,藥庫工作人員只要仔細核對藥品出庫單上的藥品批號或藥品效期,便可準確發放藥品。
用計算機設定每一種藥品庫存的高低限,當超出所設定的限值范圍時計算機就會自動給出報警提示,告知藥學工作人員現在該種藥品庫存量過大或偏小,以便采取停止采購或盡快補充的措施,為采購計劃的制定提供參考。
用計算機設定近效期藥品報警機制,一旦存在近效期藥品,計算機便會發出報警信息,藥學工作人員必須做出相關處理,否則不斷重復報警,以提醒藥學工作人員對該批藥品進行處理。
用計算機設定未消耗藥品及滯銷藥品查詢,可查詢任意天數內未消耗藥品及滯銷藥品的情況,這樣可以掌握某個時間段里的未消耗藥品及滯銷藥品,及時對此類藥品進行處理,避免遠效期藥品由于不用或滯銷而成為近效期藥品。
2.5 劃分區域,使用近效期標識 我院是一家國家三級甲等的綜合性醫院,藥庫、藥房面積較大。我們將藥庫、藥房分成若干個區域,每個區域指定專人負責。相應的責任人員每月一次定期對責任區域內的近效期藥品進行檢查并作書面登記,同時對近效期藥品使用近效期標識,提醒藥劑人員在發放藥品時給予注意。負責近效期藥品管理的藥師將各位責任人員的數據匯總后上報藥劑科主任并協調處理相應工作。
2.6 加強相互溝通,共同處理近效期藥品 加強與采購部門的溝通。我院采購部門在與藥品供貨單位簽訂協議時,協議中注明非近效期藥品,供貨單位無條件給予退換貨,近效期藥品供貨單位盡最大可能給予協助處理,送貨時即為近效期藥品的,所有損失均由供貨單位承擔。因而在日常的藥品管理過程中,發現滯銷藥品及近效期藥品,藥學工作人員及時與采購部門進行溝通,聯系供貨單位進行退換貨及其他相應處理。
加強藥劑科內部各科室之間的溝通。我院設有門診藥房、急診藥房、病區藥房,各個藥房在藥品使用類別、劑型上有很大的區別。有些近效期藥品在各個藥房的用量也有很大的區別??梢酝ㄟ^相互溝通,將近效期藥品及本藥房積壓的藥品在其他藥房之間進行交流,內部調劑以加快使用。
發揮臨床藥師對臨床用藥的指導作用,在符合醫療許可的原則下,按照藥物經濟學的原理和方法,指導臨床合理、安全用藥,減少藥品資源的浪費。
3 加強近效期藥品管理的意義
3.1 保證藥品質量,確?;颊哂盟幇踩?近效期藥品的管理過程,其實就是對醫院藥品質量的控制過程。我院自07年開業以來,由于藥劑科一直重視對近效期藥品的管理,因而未出現一例因藥品過期導致藥品質量問題而引發的醫療糾紛,也沒接到患者對藥品過期的相關投訴,為醫院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
3.2 減少經濟損失,創造經濟效益 由于重視對近效期藥品的管理,使得藥品因過期失效的情形大大減少,既避免了無謂的浪費,又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3.3 提升了藥劑人員的業務水平 藥品質量控制是藥事管理學科的基本理論,是保證藥品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通過對近效期藥品管理的培訓,提升了藥學工作人員的質量意識和服務意識,促進了藥劑人員業務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楊世民,葉樺,吳利雅,等.藥事管理與法規[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 233.
[2] 張靜華.醫院藥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1.11.
[3] 楊世民,葉樺,吳利雅,等.藥事管理與法規[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 171.
[4] 杜學勤.加大效期管理,降低藥品損耗.海峽醫藥,2007,19(9):145-14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290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