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煙臺市藥品不良反應數據庫對嚴重藥品不良反應的分析與評價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 對煙臺市藥品不良反應數據庫嚴重不良反應(SADR)進行分析與評價,為臨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藥和進一步深化藥品安全監測工作提供參考,減少或預防不良反應的產生,以保障公眾用藥安全。方法 提取煙臺市藥品不良反應數據庫中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上報的3985例SADR報告進行數據清洗。采用描述性分析對患者的性別、年齡、既往病史、既往藥品不良反應、藥品種類、給藥途徑、藥物劑型、累及系統/器官與臨床表現、轉歸及對原患疾病的影響、停藥減藥反應和再次使用等進行分析。結果 獲得數據庫中有效的SADR報告3030例。其中新的嚴重的SADR 675例(22.3%);占比最大的年齡組為60歲以上的患者(44.9%);靜脈滴注是引起SADR的主要途徑,占70.3%;大多數患者發生SADR后經停藥及對癥處理后痊愈(47.7%)或好轉(47.3%);引起SADR頻次較高的藥物為抗感染藥(26.8%)和抗腫瘤藥(15.4%);SADR報告中以皮膚及粘膜損害為最多(22.3%)。結論 SADR發生較多且危害嚴重。本研究對嚴重不良反應報告進行了分析,為臨床安全用藥提供了參考,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關鍵詞]嚴重藥品不良反應;數據清洗;描述性分析;危險因素;安全監測
  [中圖分類號] R28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5(a)-0193-05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seri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SADR) in Yantai city adverse drug reaction database were carried out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safety, effective and rational drug use and further deepening drug safety monitoring, reduce or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ublic medica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7, 3985 SADR reports reported in Yantai city adverse drug reactions database were extracted for data cleaning. Descriptive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gender, age, past medical history, past adverse drug reactions, drug types, drug delivery routes, drug dosage forms, involvement of system/organ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utcome and impact on the original disease, drug withdrawal and drug reduction reactions, and re-use of the patients. Results There were 3030 valid SADR reports in the database. Among them, there were 675 new serious SADR cases (22.3%). The age group with the largest proportion was patients over 60 years old (44.9%). Intravenous drip was the main cause of SADR, accounting for 70.3%. After SADR′s occurrence, most patients recovered (47.7%) or improved (47.3%) after drug withdrawal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 The drugs causing SADR′s high frequency were anti-infective drugs (26.8%) and anti-tumor drugs (15.4%). According to SADR, skin and mucosal lesions were the most common (22.3%). Conclusion SADR occurs more and is seriously harmful.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report of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safe medication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 Seri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Data cleaning; Descriptive analysis; Safety monitoring
  嚴重藥品不良反應(seri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SADR)易對患者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對生命有危險并會對人體造成永久或顯著性傷害;對器官功能會產生永久損傷;導致患者住院或住院時間延長,甚至死亡[1]。SADR在給患者造成巨大生理、心理傷害的同時,也額外增加了經濟負擔,對SADR報告分析評價,不但可以促進生產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而且可以提高臨床安全合理用藥水平,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2-3]。本文通過對煙臺市SADR數據庫進行分析,為臨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藥和進一步深化藥品安全監測工作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數據來源于煙臺市藥品不良反應數據庫中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上報的3985例SADR報告。
  1.2方法
  數據清洗方法,除去重復記錄,轉換成標準格式,統一數據的用量單位,規范藥品名稱并對藥品不良反應名稱進行整理。
  描述性統計方法,利用Excel對SADR報表中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資料以例數和構成比進行統計。
  1.3觀察指標
  對患者的性別、年齡、既往病史、既往藥品不良反應、藥品種類、給藥途徑、藥物劑型、累及系統/器官與臨床表現、轉歸及對原患疾病的影響、停藥減藥反應和再次使用等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描述性統計方法,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數據清洗結果
  從收集的3985例藥品嚴重不良反應報告中提取懷疑/并用項下的懷疑藥品,并剔除重復記錄的報告,獲得有效的SADR報告3030例。統一數據用量單位為mg,對藥品不良反應名稱按照《WHO藥品不良反應術語集》進行整理。
  2.2基本情況
  在3030例有效藥品嚴重不良反應報告中,新的SADR 675例,占22.3%。絕大部分案例為首次報告,僅有2例跟蹤報告。SADR由醫療機構報告的3016例(99.5%),經營企業和生產企業分別有8例和6例。SADR結果分布情況見圖1。
  2.3患者性別與年齡分布
  本研究數據中,男性患者1556例(占51.7%),女性患者1456例(占48.3%),男女比例1.07:1,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占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84),提示男女比例整體比較,無明顯差異?;颊叩闹形荒挲g為53歲,最小年齡為243 d,最大為133歲。不同年齡段(20~<30、30~<40、40~<50、50~<60、60~<70歲及≥70歲)患者的性別占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詳見圖2。
  2.4既往ADR與既往病史
  3030例報告中,有既往ADR者90例,占3.0%;無既往ADR者2136例,占70.5%;不詳804例,占26.5%(表1)。由于同一患者可能有多個既往病史,因此會出現既往病史合計頻次多于SADR報告例數的情況。
  2.5藥品分類情況
  按照《臨床用藥須知》(2010版)[4]和《新編藥物學》(第17版)[5]對藥物類別進行分類,本組數據共涉及17個類別,494個品種的藥物。具體分類情況見表2。
  2.6藥物劑型與給藥途徑分布
  藥品劑型以注射劑和粉針劑為主,分別占54.1%和24.7%,口服藥占19.7%,其他劑型占1.5%。
  給藥途徑以靜脈滴注為主,給藥途徑分布情況見表3。
  2.7 SADR患者轉歸及對原患疾病的影響
  疾病有一個產生和發展的進程,大多數疾病發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終將結束,這便是轉歸。多數患者發生SADR經停藥及對癥處理后痊愈或好轉,具體情況見表4。
  61.1%(1851/3030)SADR患者對原患疾病影響不明顯,34.4%(1042/3030)導致原患疾病病情延長,4.5%(137/3030)導致病情加劇。
  2.8停藥后反應及再次使用情況
  停藥后有2526例患者SADR減輕或消失,占83.4%(2526/3030);再次使用可疑藥后出現同樣反應201例,占6.6%(201/3030),80.2%(2430/3030)未再次使用可疑藥品。
  2.9 SADR累及系統/器官及臨床表現
  對SADR累及的系統/器官進行分類,對于同一報告累及多個系統/器官的分別計算頻次,經數據拆分后共3893例。分布情況見表5。
  3討論
  3.1醫療機構是SADR報告的主體
  在國外,ADR報告的主要來源是藥品的生產企業。相比較之下,煙臺市的SADR報告主要來自于醫療機構,醫療機構是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系統中的主體?;鶎俞t院開展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對于藥品不良反應能夠及時發現并上報,應用時加強監測,以提高合理的用藥水平[6]。
  3.2關注重點人群的SADR
  在3030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中,男女比例1.07∶1,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根據t檢驗結果并無顯著差異,說明不良反應的發生與性別的關聯性不大。根據本文結果可以看出,SADR發生在任何年齡段人群,其中60歲以上的所占比例最大,這與老年人自身的特點有關。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退化,藥物代謝及排泄速度減慢,所以較成年人更易發生ADR[7]。因此,提醒臨床醫生對老年人用藥更加謹慎,減少和避免ADR的發生。本研究結果提示,40~<60歲女性發生ADR的概率明顯高于男性,這可能與男女激素分泌、脂肪分布、體質差異等生理特點不同有關[8]。
  3.3既往ADR與既往病史
  本研究結果提示,有26.5%患者既往ADR不詳,說明仍有一部分醫生對ADR的認識和重視度不夠,在用藥前沒有對患者進行詳細的詢問,增加了ADR發生的概率。因此臨床應該加強對醫務人員的培訓與監督,使其對ADR有全面的認識和足夠的重視,盡量避免SADR的再次發生[9]。
  3.4涉及的藥品種類分布
  SADR涉及的藥品種類中,抗感染藥(26.8%)、抗腫瘤藥(15.4%)和神經系統用藥(14.9%)位居前三位??垢腥舅幐歉呔影袷?,抗感染藥的品種較多,在臨床應用廣泛,使用率高[10];抗感染藥的使用不當和耐藥菌的增加,使得用藥劑量不斷提高,引發SADR增多。臨床醫生應了解病菌的流行趨勢和易感性及致病原的耐藥性,嚴格掌握用藥指征及聯合用藥指征,加強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降低因使用抗感染藥而引起SADR的發生率[11]。   抗腫瘤藥所占的比例也較高,這可能與此類藥品在臨床使用率較高或與此類藥物的自身因素有關??鼓[瘤藥品具有細胞毒性,往往破壞正常生理平衡,損害機體造血功能,使白細胞、血小板數量發生變化[12]。因此,臨床在用藥時必須注重個體化,優化腫瘤患者的用藥方案另外也并不排除患者自身的身體因素、聯合用藥以及病情進展對SADR的影響[13]。
  3.5 SADR與給藥途徑的關系
  靜脈滴注是引起SADR發生率最高的給藥方式,占70.3%。靜脈給藥高發生率與其特殊性有關,注射劑中一些半抗原類小分子物質可與體內的蛋白質結合,導致過敏反應增多[14];另有報道,ADR發生率與滴速成正比,滴速過快可使瞬間進入靜脈的藥物過多,從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應[15]。建議醫療工作者在制訂治療方案時,對非急重病患者能選擇口服劑型時盡量選用口服劑型,對采取靜脈給藥的急重癥患者隨著病情的好轉,應盡早轉為口服貫序治療[16]。
  3.6 ADR轉歸分析
  痊愈和好轉的占絕大多數,僅有少部分病例表現為持續、有后遺癥或者死亡。說明患者一旦發生嚴重藥品不良反應,醫護人員能及時處理,使其得到有效的控制,轉歸較好。
  3.7 SADR累及系統/器官及臨床表現
  本研究結果提示,皮膚及黏膜損害、全身性損害、呼吸系統居前三位。皮膚及黏膜損害占首位,其次是胸悶、憋氣、呼吸困難,全身性損害中最為常見的為發熱、寒戰、過敏性休克。
  SADR報告中皮膚及黏膜損害的發生率最高與國內外的相關報道一致,皮膚及附件損害易引起患者及醫護人員的注意。建議臨床用藥時注意監測患者肝功能、尿常規、血常規等,出現異常及時作出相應處理,避免給患者造成嚴重后果[17]。醫護人員在臨床工作中應加強ADR監護意識,用藥前先評估患者可能出現的ADR,通過規范用藥行為盡量避免出現并做好對癥處理的措施,臨床藥師也應協同臨床科室做好高危藥物的用藥警示、重點藥物治療監測工作,避免SADR的發生[18]。
  4結論
  SADR發作迅速、后果較為嚴重,其發生可能與患者的年齡、給藥途徑、既往病史、用藥療程、用藥劑量等多種因素有關,雖然有一定的不可預測性,但在臨床實際用藥時,有些客觀因素是可以減少和避免的。首先,醫務人員要充分了解各類藥物的特性,盡量選擇不良反應少、毒性低的藥品,并選擇適宜的劑量和合理的給藥途徑。其次,用藥前要詳細詢問患者既往藥史和既往病史,以此作為臨床安全用藥的重要依據之一。再次,要密切關注患者用藥后的反應,隨時發現ADR的先兆癥狀,出現嚴重ADR時應迅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最后,做好ADR的報告工作,盡量減少和避免嚴重ADR的再次發生。
  [參考文獻]
  [1]牟萍,蘭伯恩,吳孟軒.醫院81例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不良事件報告分析[J].中國藥業,2016,25(12):85-88.
  [2]彭誼.揚州市198例嚴重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海峽藥學,2018,30(6):262-264.
  [3]沈璐,劉巍,郭雪,等.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模式的趨勢探析[J].中國藥物警戒,2017,14(5):295-297,308.
  [4]李淼,徐輝,李秀麗.最新臨床用藥須知[M].2011版.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11:1-320.
  [5]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1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3-23.
  [6]毛益輝.基層醫院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管理現狀解析[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25(13):83-84.
  [7]陳思穎,尤海生,朱亞寧,等.134例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分析[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6,25(9):559-562.
  [8]吳杰,方歡,唐輝.355例藥品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4,14(1):75-77.
  [9]劉煒,彭丹梅,賴江麗.2014年度我院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5):5397-5398.
  [10]朱春梅,吳民.我院2007~2016年新的、嚴重的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7,26(8):551-555.
  [11]朱磊,黃萍,李穎.519例嚴重藥品不良反應病例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5,35(2):147-152.
  [12]熊代琴,買吾麗旦·哈力木拉提,余文瀟,等.抗腫瘤藥物不良反應信息評價與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8, 38(4):407-411.
  [13]楊春琳,盧浙文,章建華.2007~2010年105例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分析[J].海峽藥學,2012,24(4):252-254.
  [14]臧清策,靳洪濤,再帕爾·阿不力孜,等.注射劑中致敏成分分析方法研究進展[J].中國藥物警戒,2018,15(4):216-220,225.
  [15]王干一,閆夢青,連祎曉,等.河南省三甲醫院藥品不良反應分析[J].醫藥論壇雜志,2017,38(3):68-70.
  [16]朱磊,黃萍,李穎.519例嚴重藥品不良反應病例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5,35(2):147-152.
  [17]隨何歡,蘇強,朱麗莎,等.某三級甲等醫院400例新的及嚴重的藥品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藥師,2018,21(6):1028-1031.
  [18]周鵬,姜曉芹,崔嵐.107例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分析[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測,2016,13(6):356-359.
 ?。ㄊ崭迦掌冢?018-10-19 本文編輯:孟慶卿)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4897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