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降壓藥物的合理應用及不良反應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究不同降壓藥物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臨床降壓藥物的合理應用提供參考資料。方法:納入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高血壓患者278例為研究樣本,采用回顧性分析法對入選者使用降壓藥物種類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統計,為臨床降壓藥物的合理應用提出建設性改進對策。結果:本組患者利尿劑類、β受體阻滯劑類、鈣離子拮抗劑類、血管緊張素Ⅰ轉化酶抑制劑類、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斷劑類降壓藥物的使用比例依次為23.74%、21.94%、20.14%、17.27%、16.91%,不良反應發生率依次為21.21%、18.03%、14.29%、10.42%、8.51%。結論:不同品類降壓藥物均可誘發不良反應,臨床醫師在開具藥方時應嚴格參考患者病情實際,并在用藥期間就不同藥物致不良反應進行監護,以確保用藥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關鍵詞】 降壓藥物;合理用藥;不良反應;高血壓
  【中圖分類號】R36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246-02
  高血壓是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一組終身性疾病,以頭昏眼花、心悸、難以集中注意力、嘔吐、頭疼等為主要臨床特征。值得一提的是,患病者需要終身服用降壓藥物進行血壓管控,以延緩/遏制多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損害進展。可喜的是,醫藥學的發展以及臨床對高血壓研究的不斷深入,可供高血壓患者選擇的降壓藥物品類增多,相對而言高血壓的臨床治療效果得到了大幅提升[1]。為進一步提高降壓藥物的合理利用率,為患者群體提供兼具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的藥物治療方案,本院對278例高血壓患者的用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了回顧性研究,現結合研究成果作如下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樣本均為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收治高血壓患者,278例入選者中男性155例,女性123例,年齡為54-79歲,均齡為(66.74±4.12)歲。經臨床證實,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即收縮壓不低于140mmHg或舒張壓不低于90mmHg,且無合并臟器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精神障礙及其他嚴重疾病者。
  1.2 方法 抽調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收治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使用降壓藥物種類以及上報等級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將不符合標準者剔除,并將278例入選者的相應資料錄入EXCEL文檔中進行統計,主要統計指標包括利尿劑類、β受體阻滯劑類、鈣離子拮抗劑類、血管緊張素Ⅰ轉化酶抑制劑類、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斷劑類降壓藥物的使用比例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
  2 結果
  278例入選者中,66例使用利尿劑類,其中14例伴發不良反應,61例使用β受體阻滯劑類,11例伴發不良反應,56例使用鈣離子拮抗劑類,8例伴發不良反應,48例使用血管緊張素Ⅰ轉化酶抑制劑類,5例伴發不良反應,47例使用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斷劑類,4例伴發不良反應。詳見表1所示。
  3 討論
  持續高血壓狀態可造成靶器官損害,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因此患者需要長期服用降壓藥物平穩控制血壓。但大部分降壓藥物均存在毒副作用,使用不當或會對人體機能造成嚴重影響,因此臨床需要重視降壓藥物的合理應用。當前,臨床用于血壓管理的常用藥物主要包括利尿劑類、β受體阻滯劑類、鈣離子拮抗劑類、血管緊張素Ⅰ轉化酶抑制劑類、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斷劑類,其中尤以利尿劑類使用最為普遍。吲達帕胺、雙氫克尿噻、速尿等利尿劑類降壓藥物的作用機制是以排尿的形式將體內鈉離子排出體外,繼而促使血管張力下降、循環血容量減少。但是,長期服用利尿劑類降壓藥存在擾亂電解質平衡以及糖脂代謝異常的可能性,需引起注意。相關資料提示,男性高血壓患者長期服用利尿劑或會出現陽痿,伴發低鉀血癥、高尿酸和高鈣血癥,且利尿劑類降壓藥并不適應于痛風、糖尿病、肝腎功能異常者。β受體阻滯劑類降壓藥物以美托洛爾、阿替洛爾最為多見,其作用機制是對交感神經活性進行抑制,繼而促使心率減緩,心肌收縮下降,最終實現降壓目的。
  通常,伴發心絞痛、心梗、冠心病的高血壓患者多使用β受體阻滯劑類藥物進行治療。通過本次研究我們發現,該類藥物可誘發抑郁、失眠等不良反應,若患者合并周圍血管疾病、哮喘、抑郁癥等,勢必會加重病情,因此需慎重選擇[2]。鈣離子拮抗劑類降壓藥物主要包括絡活喜、尼莫地平片等,進入人體后可對鈣離子向心肌細胞的滲入過程產生阻礙,繼而促使外周血管擴張、心肌收縮力下降、血壓降低。該類藥物尤其適用于糖尿病和腎功能障礙伴發者,但藥物致過敏、頭痛、大便干燥、皮疹等發生的風險不可忽視。血管緊張素Ⅰ轉化酶抑制劑類降壓藥物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苯那普利、福辛普利等,通過抑制血管緊張素Ⅰ轉化酶能夠避免大量血管緊張素Ⅱ生成以及過多緩激肽被降解,從而達到擴張動脈血管、降低血壓的目的。筆者在臨床實踐中發現,肝腎功能障礙、刺激性咳嗽合并者不宜服用血管緊張素Ⅰ轉化酶抑制劑類降壓藥,以免造成咳嗽加重,甚至引起胃腸功能紊亂、血尿素氮和血鉀異常高升、尿蛋白等。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斷劑類降壓藥物可通過作用于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而達到降壓目的,且研究證實該類藥物毒副作用相對較小,大部分患者對藥物耐受,尤其適用于心腎疾病、高血壓的治療。目前,臨床應用最為普遍的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斷劑類降壓藥物主要包括氯沙坦、纈沙坦。
  通過本次研究我們發現,不同品類降壓藥物均可誘發不良反應,因此臨床醫師在開具藥方時應嚴格參考患者病情實際以及藥物適應癥和禁忌癥,并在用藥期間就不同藥物致不良反應進行監護,以確保用藥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高血壓合理用藥指南(第2版)[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7,9(07):28-126.
  [2] 曹莉.高血壓常見藥物不良反應及藥物合理應用效果分析[J].北方藥學,2018,15(08):15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1485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