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房藥品調劑差錯及防范措施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探討藥房藥品調劑差錯,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減少差錯率,提高藥房藥品調劑的安全性。方法:針對我院從2018年1月到12月之間門診藥房藥品調劑差錯登記中共74例信息進行分析,對應的回顧其產生調劑差錯的根本誘因,通過藥房工作人員的討論反思并制定防范措施。結果:我院的藥房藥品調劑差錯因素有:藥品混淆、數量錯誤、用法用量錯誤、對應的患者身份不清幾大項,采取的防范措施為:強化差錯防范意識、規范化藥品的管理、加強藥房人員的培訓、嚴格執行參錯制度規范工作流程。結果:對藥房藥品調劑差錯的問題進行系統化的分析,了解產生差錯的因素并進行數據統計,劃分相應的差錯條件,可提供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減少差錯幾率,提高了整體的藥方藥品調劑安全性。
關鍵詞:藥房藥品;調劑差錯;防范措施
引言:近年來醫院就醫的人群數量逐漸增多,醫院經常人滿為患,我國政策的優化,使得醫療政策更加利民,就醫的人也就不斷的增多,醫院藥方工作十分忙碌,在較為緊張的狀態下,藥方零碎的工作混雜就容易出現調劑差錯等問題,不僅影響醫院的服務形象,一定程度上還可能對患者造成嚴重的生理傷害,是藥三分毒,藥方藥品調劑應結合以往出現差錯的因素,展開合理的調查分析,進而采取防范措施,使得藥方藥品調劑工作有序進行。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抽選我院從2018年1月到12月之間門診藥房藥品調劑差錯登記中共74例信息進行分析,整理已有的資料進行信息的調查與匯總。
2.方法
將收集的資料分別錄入電子表格中,將全部的差錯問題分別劃分為不同的因素,回顧出現差錯的情況,與相應的負責人進行溝通,具體分析產生差錯的主觀和客觀條件,將藥房藥品調劑差錯按照不同的后果分為三個層次,一層:藥物在客觀情況下調劑錯誤,但未發放給患者,或者發放后及時追回,患者并未將藥物帶走,無實質性傷害。二層:已對患者造成暫時性的傷害,患者自愈或無藥物反應,與患者溝通后取得諒解。三層:調劑錯誤導致患者延長住院時間,患者出現不良反應,造成永久性傷害。全部的差錯案例中未造成患者死亡,均已經溝通處理。
二、結果
共計74例調劑差錯中,有42例一層差錯、19例二層差錯,13例三層差錯,其中藥品混淆29例,占比39%、數量錯誤6例,占比8%、用法用量錯誤33例,占比45%、對應的患者身份不清6例,占比8%.
三、討論
1. 藥房藥品調劑差錯
1.1藥品混淆
部分藥物廠家相同,包裝相似,造成感官的辨識錯誤,另外有部分的藥物劑型類似、規格類似,廠家不同,此類的藥物錯誤率較高,部分的藥物有多個劑型,同類藥物的水溶液、油溶液、混懸劑、乳劑或粉劑混淆。
1.2數量錯誤
數量錯誤一方面是少量錯誤,一方面是多量錯誤,將一盒以上的藥物,只看到藥物信息未關注數量多少,只發放了一盒,或者在多量藥物上,沒有計算清楚,憑借手感多拿,多是在調劑人員工作量較大、工作時間較為緊張、長時間的勞作的情況下發生,潛意識的出現疏忽,未做好核查工作,尤其是調劑工作只有一人時,無他人從旁協助錯誤率較高。
1.3用法用量錯誤
用法用量未按照未與患者說明。
1.4對應的患者身份不清
調劑人員在值班中,由于夜間光線不清晰,困頓的狀態下未識清患者,未在配藥給藥的過程中與患者對應身份信息,有部分患者重名,未核對其他的身份資料,或者藥物事先配好,患者來取藥時拿錯。
2. 藥房藥品調劑差錯的防范措施
2.1強化差錯防范意識
建立差錯登記表,及時將出現差錯的情況記錄下來,包括時間、因素、負責人,了解藥物的處方的調劑制度,進行小組監督,每周將已經登記的信息收集起開展小組會議,避免出現漏登記或者排斥登記而沒有及時記錄的情況,每個季度分別結合藥房的管理問題進行討論整改,通過電子溝通方式及時讓調劑人員互相之間了解對方近期的錯誤情況,以便有前車之鑒,規避同一問題的重復發生。
2.1規范化藥品的管理
藥品有類似的外觀、統一廠家出廠、類似規格的應通過不同顏色的標簽進行標注,設定藥房的責任管理區域,分別設定管理責任人,每天進行藥物的分類整理,每周清潔藥物,剔除已經過期的藥物,糾正擺放錯誤的藥物,區域管理藥物時有電子目錄,可供及時的查找藥品擺放區域,對于容易混淆的藥物,應制定調劑注意事項手冊,分別對于名稱類似、外觀類似的藥品給予不同顏色的標注提醒,混淆藥品避免并列擺放,注意藥架的整齊度,減少錯拿可能性。
2.3加強藥房人員的培訓
定期展開藥房培訓,全體藥房調劑人員參與培訓教育,通過學習進行階段性的考核,分別針對調劑中容易出現錯誤的問題,進行現場模擬,創造易錯條件,考察調劑的觀察能力、反應能力、問題處理能力,藥師每周輪流分享自己的調劑想法,提出創新的管理措施,組織調劑人員學習新藥品的相應知識,掌握藥物的參數、使用方式等。
2.4嚴格執行參錯制度規范工作流程
制定《處方調配管理制度》,通過小組進行調節的對比核查,調劑中減少獨立工作的時間,進行雙人核對,四人核對檢查等,嚴格按照規格發放,調劑人員在工作的時間里應互相監督,減少閑聊次數,集中工作的精神與注意力,另外合理的安排替班制度,避免調劑人員過勞。
綜上所述,藥房藥品調劑差錯多是因為藥房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不足,責任意識不強,工作態度不認真,制度不健全、藥品種類繁雜的根本因素帶來的影響,通過對人員的培訓教育,與制度的優化,能夠合理的安排工作,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責任感,從不同的層面討論了差錯隱患,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極大的減少了藥房藥品調劑差錯幾率,在保障患者用藥安全的同時提高藥房藥品調劑工作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肖紅,孟兆生,崔學. 門診藥房調劑差錯隱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J]. 床誤診誤治,2008,21(2):37-38.
[2] 支小毅,馬曉鵬,陳廣斌.門診藥房外包裝相似藥品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藥房,2009,20(7):555.
[3] 王云夢,翁愛彬.影響門診藥房調劑差錯的因素和對策[J].中國醫藥導報,2006,3(10):1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9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