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高沫兒與天棚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大志
北京也熱,熱到拿一個雞蛋在地上敲開,熟了……
北京也悶,總有那么幾天,就像把人放進開鍋的蒸籠,轉用文火慢慢蒸熟……
對于北京人而言,夏天來了,并不是一件非常值得開心的事情。站在陽光下看著眼前的柏油路面,悠悠的有一層蒸汽飄向天空。但,就算在心里暗罵,飯要吃,日子也要過??傆行├戏ㄗ?,讓老百姓耐過這三個月的炎炎夏日。
我小時候的北京城,綠樹多過樓房,雖然是個缺水嚴重的城市。但二環以內還是有幾片稱得上“?!钡牡胤?。在這三“?!敝疄I,縱橫交織著很多窄窄的胡同,從每個院落中探出“頭”的老楊樹,張開了枝葉,死死地擋住熾烈的陽光。躲在樹蔭之下,會感覺有“?!憋L吹過周身,倍感清涼。
四城所有的房子清一色“坐北朝南”,四四方方,被稱為四合院,多數的院子里住著幾戶甚至幾十戶的人,變成了“大雜院”擁擠不堪。人多了,心氣就煩躁,加上天氣悶熱,沒有人會大白天的蹲在被太陽直射的家里。不論男女老幼,一逮到機會就會跑到離家不遠的后海邊上,拿把芭蕉扇,找河邊兒有樹蔭的地界兒,尋找自然風,那可是地地道道的自然風。
沿著長長的一排柳樹,柳樹之下一眾票友在拉琴唱戲,在后海里游完泳的人,穿著游泳衣,濕淋淋地站在人群外面吹著海風,曬太陽。河邊的草地上到處都是下野棋的老老少少。您大可不必顧忌,有興趣就湊上前去支招,支了這頭兒支那頭兒,支它個不亦樂乎!
北京不流行對坐閑聊,聊天的時候手上總要干點什么。棋局一擺開,周圍閑散的人全都要聚過來?!败嚐o輪,馬無韁”縱橫在棋盤上,話題卻全是國家大事,世界風云。胡同里長大的孩子從小就受熏陶,在一幫大人中間鉆來鉆去,看久了也會一些象棋套路?!按罅咽?,屏風馬?!倍嗌僖材苤蠋资?。聽著大人們議論紛紛,從小腦袋里就灌輸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觀念,一個個面目嚴肅,仔細聆聽,不時還插上幾句。
聊得投入了,炎熱與否早就拋到了九霄云外。用科學的方法解釋,這該算是精神轉移法。
除了四四方方的皇城和后海周邊的樹蔭,夏日里可去的地方,怕就只剩下茶館了。只是,如今可去的北京茶館也不多了,稱得上真正京味的只剩下前門樓旁邊的“老舍茶館”一家。老舍先生天生愛茶,在他的小說中,經常能看到最典型的茶館生活,“拿起芭蕉扇扇扇,沒用,風是熱的。他已經不知喝了幾氣涼水,可是又跑到茶館去。兩壺熱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靜了些。茶由口中進去,汗馬上由身上出來,好象身上已是空膛的,不會再藏儲一點水分”。
純正的北京茶館,只提供綠茶、花茶,來喝茶的時候,要上一些點心瓜子兒,把鳥籠子往窗戶口兒一掛,手捧著蓋碗兒,優哉游哉地吹著穿堂風,邊嗑瓜子,邊看臺上的折子戲。趕上一兩場有名角兒的段子,大呼小叫地捧捧場,這難耐的一天就算過去了。
上面這兩種,算得上是消暑的公共空間,以前的北京城,胡同四合院里,還有更奢侈的一種,在自己院子里打發辰光?!兜窨淘诔谴u中的記憶》里曾經這樣記載:那會兒,有錢人夏天避暑,都會在自家四合院的院子中搭起遮陽的天棚,院子中央擺著大金魚缸,養上幾尾錦鯉,影壁墻前后種上些石榴、翠竹;將私塾先生請回家,在家里面給子弟們上課,養著肥狗,使喚著吃得胖胖的婢女。天棚,也就是罩棚,遮陽納蔭。這是京津地方上獨有的避暑絕招。通常是平地起杉篙,搭成架子,上頭支板子或玻璃、蘆席。立夏支棚,立秋天一涼就拆。。這些畫面現在已經難以見到了。主要因為胡同和四合院正在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消失。沒了胡同和四合院做依托,天棚也好,魚缸也罷,都沒了歸宿。
小的時候曾經有幸進過近代詩人田間的大宅門,親眼看到過那景象。院子中央養著一水缸金魚,沿著院子四周種滿竹子,當中支起一處涼棚,底下擺茶幾,喝喝茶,看看書,哪怕外面兵荒馬亂,仿佛院中的人也可以就這樣閑消永夏下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0928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