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論中國畫意境的思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中國畫的意境思想變化大概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古代中國畫的“道貫萬象”意境類型;第二個是受西方影響下的當代的“類之想象”意境類型。
  〔關鍵詞〕意境;中國畫;古代;現代
  一、古代中國畫意境思想
  中國的意境理論其哲學的根基是一種中國古代的大宇宙生命理論,其結構是象、氣、道的升華而融合的動態審美。其實“意境”并不是一種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只不過是創造和發生“意境”的方式,它是由特定的藝術形象加上藝術情趣、藝術氛圍以及豐富的聯想與幻想的總和。在中國的藝術中,特別是在中國畫中,“意境”是繪畫的靈魂,是“景”與“情”的結合,畫“景”就是畫“情”。中國藝術中的山水畫,不單是地理和自然環境的對照寫實,當然寫實很重要,只不過在古代中國畫,人們更看重內在,“意境”是人對自然的思想感情,見景生情,與景結合。謝赫的《古畫品錄》提到的六法中“氣韻生動”就是一種內在“意境”的表現,其中的“氣”乃是東方大宇宙生命理論中的本質,是創作的本源,氣即是“萬物”“萬象”“萬態”,其生機活力、生命內涵,由此相互聯系,由直覺入心覺,“氣韻”代表著東方宇宙生命中的生機活力,生命的節奏與韻律,萬物深層中的聚散,潛顯、動靜之能,但在這其中,“氣韻”更重在人物的精神狀態,而展現出給人一種的傳統藝術創造與意境創造的極致。如何將道家的“道法自然”和儒家的“仁”學,還有佛學的“真如境界”融入中國畫意境之中,這也是當時人們的藝術追求,而道德本體、自然本體,心靈本體,也得到了當時繪畫家們的崇拜。古代中國畫家也在物態美、物情美、物理美之間進行著自由的“暢神”。自然之道與古代繪畫家的人格、審美個性在這種自由的“暢神”結合中,讓當時的人們也看到了其藝術作品不同的效果和影響。從宗炳的“含道映物”“澄懷味象”與“澄懷觀道”,謝赫的“取之象外”“氣韻生動”,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的繪畫家的這種意境思想是“化景物為情思”,他們重視是“比興”,而不是西方的“模仿”。這種意境的思想不同于西方的傳統現實主義,它是一種東方獨特的藝術真實論。致使這一意境思想在當時發揮著輝煌奪目的理論光輝。
 ?。ㄒ唬┤?、道、佛對古代中國畫意境思想的影響
 ?。?)儒家對古代中國畫意境思想的影響
  儒家之道認同的優秀藝術作品往往表現與大構成深層意境美時,宇宙生命本體作道德理論內涵方面的執著追求。有人稱這為道德崇拜,這也是人的道德精神的高揚。儒家思想介入古代中國畫意境創作時,這種意境的表達往往會出現天人合一、情境合一的理想。無論是觀山、觀水、觀人,均于道。追求自強不息,這便是儒家之道與古代中國畫在創造意境時的一種非常突出的特征。在儒家的思想影響下,古代中國畫意境其實并不注重“美”,而更注重“品”,而這種“品”與“美”的意境結合,可以達到一種更高的繪畫境界“形神合一”“妙造自然”。
 ?。?)道家對古代中國意境思想的影響
  道家追求的理想人生境界認同的優秀傳統藝術作品構成深層意境美時,往往表現對人與自然歸一的審美境界的探求,即表現為對大宇宙生命中的自然本體的深層體悟。而這種體悟,即是自然本體的崇拜。將道家的“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思想融合古代中國畫的意境思想,讓作品表現出“不昧以復其初”的變化,更是表達一種返璞歸真、以自然為法的生命情趣以及超離人為羈絆的自由創造精神。宗炳在《畫山水序》中提到的“澄懷味象”,就是描繪古代中國畫作品中的意境,其表達的就是人要與自然之道合一。
  (3)佛家對古代中國畫意境思想的影響
  佛家之“道”認同的優秀傳統作品的深層意境美與儒家的“比德”、道家的“物化”的傾向不同,它具有由直覺頓悟造成的對宇宙人生作超距離圓融觀照的審美傾向,即在靜觀萬象中穿越社會、自然乃至邏輯思維的束縛,破二執,斷二取,由空觀達于圓覺,明心見性,實現以主觀心靈為本體的超越,獲取一種剎那中見永恒的人生體悟。靜動結合就是禪境的表現,將生活中的畫面定格作靜觀,融入到古代中國畫意境當中,二者意境相合,所創造出的繪畫作品,這也就是所謂的畫中有禪,畫中之禪境。
  二、現代中國畫意境思想
  繪畫作品中,藝術形象常常是靜伏的、暗蓄的、潛在的,在作者和觀眾的腦中才能聯想出來?,F代中國畫意境雖還保留著傳統的古代意境思想,但在這其中,意境的思想開始有了“創新”(這個“創新”并非由傳承而加以改變的創新,而是新開辟了新的道路的創新。)儒、道、佛意境思想的融入逐漸減弱。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對繪畫的追求和崇拜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代中國畫的意境思想不再以道家的“道法自然”和儒家的“仁”學,還有佛學的“真如境界”的思想融入中國畫意境之中為主流。如果把古代中國畫的意境思想看作為一種象征性意境的類型,那如今現代的中國畫意境思想就轉為了一種寫實的類型。其實古代中國畫意境更重視的是一種“基于意象的思考”,它是與西方的“形象”不同的,但是,由于西方繪畫的介入,讓現代中國畫意境思想產生了變化,而這種變化就是由“道貫萬象”變成了“類之想象”。其實這種“類之想象”便是意境中的“境生于象外”,追求的是繪畫中典型之美。所以藝術境界的顯現,絕不是純客觀地機械地描摹自然,而以“心匠自得為高”。
 ?。ㄒ唬┈F代中國畫意境思想中缺少的“悟”
  中國畫古代的畫家創作作品時,需經過“寫實”“傳神”而再到“妙悟”創作一個完美的作品。然而到了現代的中國畫創作時,“妙悟”的這一過程越來越不明顯,反而在逐漸地消失。“妙悟”一詞正是體現了佛道思想的融匯。顧愷之在論述人物畫技巧時指出:“不若悟對之通神也?!倍U道惟在妙悟,畫道亦在妙悟??梢钥闯龇鸺宜枷雽χ袊嫷闹匾?。由于西方文化的交融,現代中國畫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不知是無人再能達到“妙悟”這一境界,還是西方的繪畫意境思想更貼近時代,現代的中國畫而變得像西方的裝飾畫一樣,沒有了生命和感情,只有少一部分人創作時能真正的能領悟到“妙悟”。在西方道、儒、佛并不是他們的宗教信仰,再加上隨著時代的變化,中國人的宗教信仰也逐漸變弱,人們不再重視宗教文化,這樣使得現代的中國畫的意境思想逐漸在向西方畫的意境思想靠攏。中國畫意境思想反而變得不再“中國”。少了“妙悟”這一境界,中國畫的意境思想跟西方的繪畫意境思想就無他別。中國畫跟西方的繪畫同樣有著“寫實”“傳神”的意境,但是中國畫“意境”之高深,也是因為“妙悟”的存在。在此基礎上,中國畫中的“意境”并不是西方繪畫中的“頓悟”,而西方繪畫注重的是描繪物體,從而寫實,中國畫也重視“寫實”,但中國畫“意境”的思想上更是體現了“道”和“生命”的存在。
 ?。ǘ┈F代中國畫意境思想中缺失的“寫意”
  寫意之妙,妙在有道?!暗馈笔侵袊囆g中的本源,也是中國畫的靈魂。以形寫神,以神寫意,以意表形,以形寫形,中國畫中的寫意畫之所以能在世界經久不衰,是因為中國畫跟中國的人文關懷、中庸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系。“寫意”一詞是中國美術理論中獨有的,但是“寫意”的內容和精神是世界藝術中普遍的。如今,中國畫意境思想的表現卻是在西方的繪畫意境思想之上而體現的,現代中國畫意境思想中的“寫意”已經很少能看見“中國化”?!皩懸狻辈还馐峭A粼诒砻娴漠嫹?,更應該是體現精神內涵的外化。從“形而上”的造型,自由過渡,藝術家不應再表現主客觀,無限夸大自由,削弱了客觀因素中滋養和磨礪,繪畫內容蒼白空泛,這正是現代西方繪畫意境思想的主要表現,也是現代中國畫中普遍存在的意境思想。中國畫中的“寫意精神”不光是自由的表現,而是自由加制約,真情流露,有感而發,是主客觀的統一,絕不是腦子里完全憑空生發的“意”?,F代的中國畫中很多貌似寫意,其實內核卻是寫實,根本沒沒有達到很高的境地,這種情況延續下去,中國畫的特色就會消失不見?!皩懸狻辈粌H是工具、方法、技能的表現,更是一種中國畫意境思想上的體現,用心感悟自然,表現自然。
  (責任編輯:牧鑫)
  參考文獻:
  [1]蒲震元.中國藝術意境論.北京大學出版社[M].1994(12)p174
  [2]蒲震元.中國藝術意境論.北京大學出版社[M].1994(12)p179
  [3]蒲震元.中國藝術意境論.北京大學出版社[M].1994(12)p183
  [4]宗白華.美學與意境.人民出版社[M].2009(1)p19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2317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