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天使墮落與魔王誕生:淺析《失樂園》中基督教神話體系經典模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早在史前的神話中,就有主神和他的反對派這樣的體系構成,“殺父弒君”的傳說也在先民的神話體系中廣為流傳,而宗教更是將這個傳統完整的保留了下來。十七世紀的英國文學家彌爾頓根據《圣經》中的故事創作了長詩《失樂園》,為我們生動展現了基督教神話體系中對立神之首撒旦的事跡。本文通過對《失樂園》中關于撒旦事跡的描寫,結合以《圣經》原文的有關內容,旨在對這段神話故事及其內在隱含的人類社會與歷史現實進行分析。
  關鍵詞:基督教;殺父弒君
  一、引言
   早在史前的神話中,就有主神和他的反對派這樣的體系構成,“殺父弒君”的傳說也在先民的神話體系中廣為流傳。這種現象是對當時人類社會早期頻繁出現的對外征伐混戰以及內部斗爭傾軋的直接反應,作為人性惡的一面永遠保留于我們人類這個整體的童年記憶之中。勝利者往往將戰敗者所信奉的神祇斥為黑暗、邪惡,將“人的勝利”升華到“神的勝利”的層面上來;面對自身無法解釋緣由的天然災禍與人為罪惡,也將這些過錯統統歸結到一個自我臆想中的與主神為敵的對立神身上,以此來警示和教育后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而“殺父弒君”這一真實的政治現象,也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與先民的口口相傳中成為亦真亦幻的故事,并被借鑒到神的體系之中,成為神話傳說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基督教作為整個西方愛琴海文明的社會意識的最終統一者,在其神話體系構造上繼續保持與發揚了這個源自于希臘神話的傳統。從希臘神話中一代代天神之間通過殺父弒君而完成的繼位,到與宙斯公然對抗的泰坦巨人普羅米修斯,無不反映著這兩種西方典型的“對抗沖突型”神化模式。經過對早期諸族神話的吸收與創始者們的積極發展創新,加之以統治階級的干預與改造,終于使之形成了一套嚴密復雜的神話體系。而撒旦,作為與全能的上帝爭鋒相對的一個特殊角色,正式登上了人類文化的大舞臺,并引發出后世關于他的種種文化與社會現象。
   英國十七世紀最著名的詩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政論家,歐洲十七世紀進步文化的基石約翰·彌爾頓在其晚年所創作的三大史詩之一《失樂園》,無疑是將撒旦的形象與事跡塑造的最深入人心的偉大作品之一,并隨著這部文學史上的不朽之作流傳至今。這首萬行的英文長詩采用了無韻的英雄詩體,和荷馬用希臘文所寫及維吉爾用拉丁文所寫的英雄史詩為同一格律。它以《舊約-創世紀》第二、三章和《啟示錄》的有關內容為藍本,加之以詩人豐富的想象創制而得。撒旦作為詩中的第一主角,詩人用大量的篇幅去詳述他反叛上帝、墜落地獄、誘惑人祖、蛻變成蛇的生平事跡,為讀者展現出一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文學人物形象。這個形象一方面是詩人當時所處的社會歷史現實的真實反映——資產階級的崛起、革命與反革命勢力的斗爭、詩人人生中的重大變故等,但比較清楚的還原了基督教創立之初所希望展現的撒旦這一角色的形象。我們就以《失樂園》為范本,結合以《圣經》的有關內容,來了解一下基督教神話體系中的這位對立神的形象。
  二、“殺父弒君”模式在基督教神話體系中的體現
   撒旦是誰?《啟示錄》一二-7記載:“在天上就有了戰爭,米迦勒同他的使者與龍爭戰?!簖埦褪悄枪派摺纸腥龅??!?
   從基督教的經典中不難看出,撒旦是一個與代表光明與正統的上帝集團敵對的邪惡之神,他通?;頌橐粭l紅色的巨龍,妄圖毀滅這個世界。文中與他進行戰斗的是六翼熾天使米迦勒,七大天使長之首,上帝所創造的第二個天使,與第一個被創造出的天使即后來的撒旦可以算是兄弟關系?!肮派摺敝傅木褪侨龅┊斈隄撊肷呱碚T惑人類的罪行,而蛇也成為對立神的標志性符號之一。懾于上帝強大的力量,或者說善與惡因天意的安排達成了某種程度上的平衡,他不能直接進入人類世界,卻仍然時刻不忘誘惑世人墜入深淵,走入歧途的“高貴使命”。這種“使命”正是對人類社會中價值觀沖突的一種神話詮釋,即上帝教人向善,魔鬼引人從惡,人類永遠要在在善惡之間作出自己的選擇。
   前文中已經提到,撒旦曾經也是天堂中的眾天使之一。《舊約-以賽亞書》有這樣的名句:“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何竟從天墜落!”句中的“明亮之星”指的就是金星,在希臘神話中是愛與美之女神阿弗蘿蒂特的象征。在基督教神話中,這顆星象征著熾天使路西法,也就是日后的地獄魔王撒旦。在天上,他擁有極高的地位與權勢,以天使長的身份統領著天使軍團的一部,本是上帝得力的左右手之一(另一只就是米迦勒)。他自以為可以繼承上帝的衣缽,擁有可以掌管一切的力量。但沒想到,上帝卻立他的獨生子——耶穌為他的繼承者,此舉讓路西法憤怒不已。彌爾頓在《失樂園》中用“對圣子身懷嫉恨”“不能忍受”“這對自己是一個損害”“身懷惡念和輕侮”來形容這個高傲自大的天使當時的心情。為此,他找來自己的死黨別西卜等人,密謀回到自己的領地召集軍隊實行兵變,借以奪取天上的權力。他對自己的力量十分自信,《以賽亞書》中寫到:“我要坐在聚會的山上,在北方的極處;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和至高者平等?!彼Y起三分之一的天使軍,公然反對上帝,叫囂與上帝一戰。而上帝則派出七大天使長中的米迦勒與加百列率領天軍與路西法作戰。在上帝的雷霆之下,叛逆軍損失慘重,分崩離析,繼而被神子打入地獄,囚禁于那個地方,成為“墮落的天使”。自此,曾經的天使路西法已然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地獄的統治者與魔王撒旦。他聚集起被天庭排除在天界之外的諸多神魔,在地獄建立起自己的勢力,雄心未泯,不甘沉淪,期待著東山再起的那一天到來。
   不難看出,撒旦由“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高位走到淪為囚徒、異教徒的這一下場的過程,正是典型的“殺父弒君”模式。上帝之于路西法,亦君亦父;路西法對上帝,先是忠心服侍,以期在日后獲得更大的利益;后來知道繼位無望,便憤而起事,妄圖用武力奪取政權。這樣的例子在人類的歷史中屢見不鮮。在至高無上的權力面前,任何人間的情感與道德都被拋之于腦后,為了權力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即使背叛自己的信仰也在所不惜。而貪婪的野心最重要受到歷史的審判與懲罰。這種神化模式在后世被廣泛應用于文學作品的創造當中,有時是“殺父”,有時是“弒君”,更多的時候是兩者兼而有之。因為弒君者多是作為反面形象出現,他們所弒之君又大多是賢明仁愛之君,對于叛逆者來說成像父親一樣對待過他。這是一種混合式的復雜情感。如莎士比亞的著名戲劇《麥克白》,就是這類劇作的優秀代表。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由美國好萊塢出品的、融合了西方傳統經典文化與美國現代新興文化的史詩電影巨制——《角斗士》,更是將這一不朽模式運用到了巔峰,并在全球范圍的電影市場內取得了空前輝煌的成功。
   撒旦雖然墮入地獄,但他的故事還尚未結束。在地獄中,撒旦聽聞上帝按自己的模樣創造了一個新物種——人類,為了拉攏人馬對抗上帝,同時毀滅他的功績與盛名,他親自前往人類始祖居住的伊甸園,潛入世間最狡猾的動物——蛇的體內,成功誘惑了人類之母夏娃與人類始祖亞當。但他的罪行被上帝揭露,所以與亞當與夏娃一道受到神子的懲罰,由墮落天使徹底淪為丑陋可憎的蛇形惡魔。
   至此,人類、上帝、魔鬼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基督教現世神話體系正式形成。而基督教存在的目的,就在于如何將人類引向上帝光明的天堂,而不至于讓他們的靈魂墜入撒旦黑暗的地獄。善與惡、黑與白、光與暗的較量,就此揭開了這一出永恒戲劇的歷史帷幕。
  三、結論
   本文從《失樂園》中撒旦的形象作為神話體系的代表性人物,論述了他從天使這樣的神的角色墮入地獄進而形成三方鼎立的制約結構,而在故事中的“殺父弒君”情節為神話增加了戲劇性和沖突性,而這樣的模式也是西方均衡思想在文學作品中的體現??傊?,《失樂園》中撒旦的故事是典型基督教神話體系的代表性體現,這一思想也為理解西方基督教背景其他文學作品提供了范本。
  [參考文獻]
  [1]朱維之.失樂園[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
  [2]斯特倫.人與神———宗教生活的理解[M].金澤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3]周輔成.西方倫理學名著選輯:上卷[Z].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4]索洛維約夫.神人類講座[M].張百春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
  [5]《圣經》(中英對照),中文和合本新國際版。南京: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出版,2007年.
  [6]戈登·坎貝爾.約翰·彌爾頓傳[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9887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