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關于道德與法治課應用情境教學法的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情境教學法能夠快速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將他們帶入課堂氛圍中。本文以道德與法制課為例,詳細探討了道德與法制課情境式教學的方法,以期為研究情境式教學的相關教學工作者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情境教學法;多媒體教學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小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普遍較弱,他們可能不能透徹理解理論化的內容,而道德與法制課具有非常強的理論性,單靠老師一張嘴去講解,勢必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老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相較于傳統單一、枯燥的課堂講解而言,有聲有色的視頻、動畫、圖片、文本、音頻等內容更容易快速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小學生在享受感官盛宴的過程中能夠對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并能自主探究教材中的相關內容。例如在教學《江山多嬌》時,老師如果單靠嘴巴去描述我國的山河多么秀麗,自然風光多么美好,小學生可能很難想象出這一美景。而如果老師用多媒體進行展示,無論是動態的視頻或是靜態的圖片,都能讓小學生立刻感受到我國山河之壯麗,由此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為后續的講解奠定情感基礎。在此條件下老師再進行教學必然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強課堂互動
   相較于老師單獨講解的模式而言,多與學生交流和互動更能讓學生增強課堂參與感,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也會越來越強烈,課堂有效性便會提高。在進行課堂互動的過程中,老師應轉變傳統的以老師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將自己的角色轉變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以學生為主體來溝通和互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課堂環境的自由和平等,在此環境下再來溝通和交流才會更加高效。比如在學習《嘗嘗苦滋味》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想想,他們生活中遇到了哪些覺得很苦的事情,后來是怎么解決的,解決了這些“苦”之后,他們的心情和感受是怎么樣的,拋出這一系列問題之后,給學生一點時間思考,然后讓學生站起來分享他們生活中“苦”的經歷。如果學生不善言談,經歷了漫長的思考之后還是沒有人發言,老師可以先同學生分享自己曾遇到的“苦”的經歷,該經歷一定是能讓學生產生共鳴的,這樣才能快速激發學生思考,并踴躍發言。除了激勵學生通過自己思考分享問題之外,針對某些問題,老師還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或直接組織課堂辯論賽,讓學生在激烈的課堂氛圍下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以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和角逐的過程會讓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倍增,團隊協作能力也得到培養,且課堂氛圍也會更加活躍。
  三、巧用故事或案例
   啟發式教學是長期以來教育理念中極為推崇的一種教學方法,小學生因為生活閱歷不多,對于某些課文內容的理解能力極其有限,在無法充分理解課堂內容的條件下,讓他們堅持學習可能會非常困難。小學生普遍比較喜歡聽故事,將啟發式教學同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相結合,老師可以在教學中適當導入一些故事或案例,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在此基礎上,借助故事中的主人翁事跡或故事情節來引發學生思考,最后與課文內容相結合,循循善誘地讓學生理解課本知識。例如在教學《誠信是金》的內容時,老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講述《狼來了》的故事,并引發學生思考:“為什么小男孩第三次在村子里面大叫‘狼來了’時,村民好像沒有聽到一樣呢?”在剛剛聽完故事之后,學生意猶未盡,而當遇到老師的問題時,他們會快速思考,并回答問題:“因為小男孩之前兩次都說了謊話,村民已經不再相信他說的任何話了?!庇纱?,老師便能夠快速進入教學主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如果小男孩誠信待人,沒有說謊,村民也不至于都不相信他說的話,小男孩最后也不至于被狼吃了。這么嚴重的后果警示我們什么道理呢?誠信的力量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所以文中才說‘誠信是金’呀!”由此很自然地引導學生進入課文主題,教學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聯系社會熱點
   道德與法制課的一個重點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如果老師想讓學生對社會的道德法制有更全面和充分的了解,首要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對社會有正確的認知。老師可以通過網絡等渠道來盡可能多地搜索不同時期的社會熱點話題,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切入,讓學生在視頻觀看的過程中引發思考,并能夠同課本中的內容進行聯系和融合,進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例如在教學《健康文明的休閑生活》這一課時,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來拋出“青少年網癮”的熱點話題,并播放相關新聞事件,像某少年七天六夜待在網吧,最后直接倒在鍵盤桌上等,這類熱點話題讓人觸目驚心,也會讓小學生感到非常震撼。播放和討論社會熱點話題之后,老師可以趁熱打鐵地問學生:“這些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方式的主人公最后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對于我們而言,如何更好地安排休閑生活呢?大家日常休閑時,都做了什么事情呢?”由此引發學生思考:“和家人一起進行體育鍛煉”“天氣好時,約上朋友出去郊游”“練習書法、畫畫”等,在學生非常活躍地回答完問題之后,老師便可以引出課堂主題:“大家的休閑方式比較文明和健康,這樣不僅能夠陶冶你們的情操,同時能夠提升你們的個人技能,這樣朝著好的方向去發展,你們的未來一定大有可為!”這種聯系社會熱點進行循循善誘的方式能夠快速帶領學生進入主題,進而引發他們思考和討論,之后再給出總結性的概括,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課堂內容,課堂效率也會由此提高。
  五、強化小學生表演,建立體驗情境
   為了進一步激發小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更充分地理解課文內容,老師可以適當地建立體驗情境,讓小學生通過表演來逐步理解一些角色,進而理解課文中的內容和思想。例如在講解尊老愛幼相關內容時,老師單一的語言輸出并不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年人的不容易,由此,老師可以快速在課堂上建立起體驗情境,比如讓學生扮演老年人,表演彎著腰、拄著拐杖蹣跚擠上公交車的情景。學生在模擬的過程中會快速進入到老年人的角色,通過模擬老年人一系列的行為動作,推想他們不同時期的心理狀態等,一定會快速理解老年人的不易,在此基礎上來講“尊老愛幼”的話題便會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六、結論
   老師應該將教學內容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結合起來開展情境式教學,以此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課堂氛圍因為情境教學而變得更加活躍,教學效果也會得到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陳風華.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北師大版一年級教學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6):132-13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9893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