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中美術教學如何實現美育目標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高中美術教學的根本應該是“美”、“育”,通過展現美的內容,讓學生獲得美的感受;通過學習創作美的方法,學生擁有發現美的眼睛、擁有獲得美的能力。在與“美”同行的過程中,學生的心也獲得了成長,在思索“美”、學習“美”的過程中,學生形成了積極向上的世界觀、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在高中美術教學實踐中,學生需要獲得的就是知識與情感的雙贏。那么,在高中美術教學實踐中,如何實現美育呢?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學;美育目標
  高中美術教學實踐中最根本的就是“美”育,在實施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感悟了美、創作了美、發現了美,在此過程中,學生形成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生形成了深邃的思想、濃郁的感情。在高中美術教學實踐中,我們需要向學生傳達美,才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我們的課堂,而只有向學生傳達了美,才是將學生的發展放在了教育教學目標的首位。由此可見,在高中美術教學實踐中,根本就是“美育”。那么,在高中美術教學實踐中如何實現“美育”呢?
  一、學生的心理發展需要美育
  學生的心理發展需要在平和的氛圍內疏導,學生的情感還需要得到“情感元素”的誘導,在高中美術教學實踐中,教師做的工作、教的內容都與“情感”有關,而且是和美的情感有關。因此,高中美術需要實施美育。美育是審美與教育結合的產物,通過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和情操、美的品格和素養,具有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中學美育的內容包括:藝術教育,如文學、音樂、美術、舞蹈等;組織學生觀察和欣賞自然之美;引導學生體驗社會生活美和勞動美等贊同。
  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與其他學科相比,高中美術教學實踐中,學生的心理壓力不大,學生的情感等等心理元素投入的卻很多。因此,通過美術的學習,可以培養高尚的情操,陶冶優雅的性情,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也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三、將美放在主題
  高中美術教學如果脫離“美”,相當于脫離了根本,在高中美術教學實踐中,沒有了或者是減弱了“美元素”,高中美術教學必然就不會實現教學目標。事實上不論怎么變,美術的性質不會變,美術的功能不會變。傳播美仍然是美術教師的天職,我們只有盡自己的最大努力,讓學生感受美術的無限魅力,從而熱愛美,發現美,創造美,并讓高中美術成為美育德育的重要學科。
  四、引入積極健康的內容
  在高中美術教學實踐中,我們還要實現關于“教育”的內容,所以,如果僅僅展現“美”資源,對于正在成長過程中的學生來說,“教育力度”難免不足。所以,在引入資源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引入具有教育意義的資源。例如從《血衣》、《收租院》等作品中了解歷史,認識舊社會;從油畫《地道戰》,《狼牙山五壯士》樹立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從《開國大典》樹立民族自豪感;從《黃山日出》、《溪山行旅圖》中發現祖國山河之壯麗美,從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五、讓學生形成吃苦耐勞的品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技藝的磨煉需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在高中美術教學實踐中,學生要想形成創作美的能力,同樣需要有這樣的認知。如齊白石說,“和我一起學畫的人很多,但只有我成功,只是因為我比他們用功而已”。通過這些例子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
  六、理論聯系實際
  知識來源于生活,美學元素同樣來源于生活,而在學生擁有了美學知識、美學能力之后,最先想到的就是應用于生活。因此,在高中美術教學實踐中,“生活”也是學習“美”、應用“美”、創造“美”的主陣地。因此,在書法欣賞和實踐中,體會不同書體的美感,以修身養性;在設計課上,讓學生認識到美術與生活的聯系,并學會欣賞和制作具有美感的藝術作品,讓他們學會在平凡的事物中發現不平凡的美,可培養他們物盡其用的節儉美德。
  七、讓學生形成合作能力
  在筆者看來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合作能力的養成,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模式,還是一種心理養成模式。如幾位同學合作作品,樹立團隊合作精神,培養集體榮譽感。外出寫生,不亂扔亂畫,培養公德心。對一些文化成績不太好,一直得不到家長老師認可的學生,當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肯定,他們的內心不再自卑,并有了成就感,從而樹立自信心。
  八、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美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愛好,不同的人對美的理解也不同。在高中美術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注意從多種角度來詮釋美。事實上,對于“美”的觀念,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世界觀的人,有著不同的理解。我國古代先民認為“羊大為美”即物質上的享受為美;儒家主張“仁愛”、“盡善盡美”,提倡人生“充實謂之美”;道家追求“空靈”、“悟道”。他們追求的是人倫美、人生美和精神上的愉悅。
  九、形成美的個性
  在前面筆者已經說過,美的感悟來自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解。在高中美術教學實踐中,對于學生實施的教育也要關注個性。故美的形式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盲目地模仿、照搬,也許會適得其反。
  十、不要過分的追尋“藝術美”
  事實上,筆者雖然是一位美術教師,筆者也認同美有多種形式。但是筆者并不喜歡那種單純追求“藝術美”的美術形式。單純地、片面地追求“藝術美”,必然導致畸形的人生和扭曲的人性。
  綜上所述,在高中美術教學實踐中,我們同樣需要關注學生的“心”,我們同樣要注意引領學生全面發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創作出真正的“美”的作品,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創造“美的生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90680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