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物理實驗課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優勢與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不論是以科學探究為前提的物理實驗教學,抑或是以生活為切入點的物理實驗教學,他們的側重點都是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將物理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緊密地融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快樂地學習物理,才能真正意義上培養學生的物理自主實踐能力。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課堂;自主能力
一、實驗課在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優勢
(1)實驗與興趣相連。傳統物理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導致學生的興趣不足,影響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一方面,實驗課開設不足,很多物理實驗只能夠是教師在教室里進行演示,學生只是旁觀者;甚至在一些條件比較差的學校只能夠紙上談兵。隨著現代化教學的發展,實驗課的開設為學生動手操作提高了平臺,學生對于操作性的實驗活動更加興趣盎然,這個興趣是激發學習積極性的前提,是把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橋梁。
?。?)實驗與思維互動。思維能力是自主學習的核心,是學生能力的本質。實驗的過程是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學生要對學過的物理知識進行梳理,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歸因思考,并尋找科學合理的實驗方法等,這個過程就是一個思維與探討的過程,是個體思維與團體思維的火花被點燃的過程。
(3) 實驗與自主相關。傳統的物理課堂中學生是被動地學習,這種被動性帶來了積極性的喪失、思維主動性的退化等,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發展。實驗課教學活動,是學生自主實踐的過程,是自主發現、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是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高度自主的,能夠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實驗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目前針對實驗課中學生能力培養的觀點較多,教師要善于取舍,尋找最佳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實踐,筆者提出了以下幾條培養策略。
?。?)演示實驗要與興趣結合。物理演示實驗是物理教學中最常見的手段,在演示實驗中如果僅僅關注實驗能否驗證書本定律的合法性,這樣的演示效率是不夠的。在演示實驗中,教師還應該對實驗過程進行進一步設計,關注實驗過程本身的趣味性,充分利用演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思維的積極性。例如在做壓強的實驗時,將雞蛋使勁地握在手中也難以破碎,但手拿雞蛋在碗邊輕輕一敲,雞蛋就破了,以此激發學生去思考壓強大小與受力面積大小的關系。此外,演示實驗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增強演示的效果。如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不僅可以完全替代傳統多媒體對實驗演示的展示,而且進一步加強了對過程的演示,而且可以回放過程,使得實驗演示過程更加清晰完整。
(2) 高度重視分組實驗活動。分組實驗是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是學生高度自主的學習過程,是學生真正進入角色,手、眼、腦并用地進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動。這個時候要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何可以一目了然。在分組活動過程中,教師首先要保證學生的參與程度,在分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分工,讓每一個同學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防止學生被一些能力較強的學生“排擠”在外。其次,要激發學生合作探究,通過學生實際的參與與探究活動,實現學生認識、理解、技能與態度上的實質性變化。例如:《電路的連接方法》,教師可以把這個單元的知識點由原來的驗證性實驗,改為學生的探究性實驗,教學中采用啟發式教學和有控開放,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獲得自主學習的快樂。
(3)小組合作,自主實驗。物理課堂通常是伴隨著實驗來展開的,然而,為了有效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要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操作、自行實驗,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實驗,將學生科學分組,形成一種小組合作力量,在小組成員的相互配合之下,展開實驗,自主觀察實驗現象,獲得真實體驗。例如:在學習“串聯、并聯電路”這一章節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電路串聯、并聯等模式,就要注重實驗教學,通過組建合作小組來引導學生自行操作、自主進行實驗,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3~5人一組,根據教師給出的串聯、并聯電路圖示,并為學生提供必備的實物實驗材料,如:電池、導線、小燈泡、開關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小組合作自行連出電路圖。待每組學生都能夠正確連接以后,教師再加深實驗操作的難度,如:創新電力連接模式,要求一只小燈泡亮,另一只不亮等,這樣學生就會根據已有的串聯、并聯電路連接經驗,進行獨立思考與自主選擇,選擇符合要求的電路連接模式,經過這樣反復練習,學生的自主實驗能力得到了培養和提升,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重視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與總結
實驗是實踐活動,是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相互融合的過程。在實驗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實驗操作的基礎上,觀察實驗現象,分析產生實驗現象的原因,深入反思實驗條件和實驗現象的變化,總結實驗規律。例如在“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把蠟燭放在2倍焦距以外,觀察到“倒立縮小的實像”,把蠟燭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觀察到“倒立放大的實像”,把蠟燭放在焦點以內,觀察到“正立放大的虛像”。針對這些現象,引導學生反思并總結:物體由2倍焦距向焦點移動過程中,像逐漸變大;物距小,像距大,像變大;2倍焦距是成放大與縮小像的轉折點,1倍焦距是成實像與虛像、正立與倒立的分界點等等。這些歸納過程為知識的遷移和靈活運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作為一門自然屬性學科,實驗實踐與學習認知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這些都是學習物理必不可少的方法,要想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使他們能夠自主思考、自行動手,從實驗中獲得一些真理,從而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形成一種自主學習的能力,能夠自主動手實驗,從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收獲良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龔孫陽.初中物理實驗課堂學生自主能力培養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22):330.
[2]潘菊香.初中物理實驗課堂學生自主能力培養策略[J].新課程學習(中),2014(12):2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9094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