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幼教虐童案件中網絡輿論失衡問題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當前,中國各地教育機構失信狀況日益嚴重,尤以幼兒園虐童事件引發網友廣泛討論,并常常出現網絡輿論失衡的問題。故此,本文以具有輿情發散代表性的攜程親子園事件為例,通過對微博平臺攜程親子園事件媒體報道數據進行收集分析,探討幼教虐童案件中網絡輿論失衡的表現及原因,對媒體在幼教虐童案中的角色進行反思。
  關鍵詞:虐童案;輿論失衡;攜程親子園事件
  中圖分類號:G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6-0070-02
  伴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以及國民素質水平的持續提升,對青年兒童的教育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故涉及兒童教育的新聞事件往往能聚合極高的關注。但在人人皆媒體的時代,第一手新聞的披露報道往往不是媒體從業者,而第三方監管體系的缺失和信息核實的高成本現狀,也使得網絡事件接連反轉,出現網絡輿論失衡問題。而在眾多幼教虐童案件中,尤以攜程親子園影響較大且微博文章引領網絡輿論現象明顯,故本文將以攜程親子園事件為例,綜合運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各方文本及網民文本背后的話語邏輯,以及公眾表達過程中存在的非理性所帶來的輿論失衡現象,探討虐童案件背后的輿情運作機制以及輿論引導對策。
  一、攜程親子園事件中網絡輿論失衡的表現
  (一)網絡輿論場存在力量對比失衡
   一般來講,輿論場上存在官方、主流媒體、民間三類輿論主體,三個主體在不同的傳播渠道表達意見建議,形成具有不同特點的輿論場[1]。而在攜程親子園事件中,相比之前西安“喂藥門”事件中傳統官方媒體占據報道主導位置的情況,民間輿論場在此次報道中的地位以及重要性逐步上升。 同時,伴隨著公眾個人媒介主體意識的上升,以及公眾的情感偏向,公眾更偏好于相信民間輿論。與官方對幼兒園虐童事件的情況說明通常是自上而下的傳達不同,民間對于事件的看法認知往往是由下而上,形成與官方輿論背離的不同聲音。此外,媒體也重視到了民間輿論的重大力量,看到了民間輿論的說服力,開始更多以民間觀點引導新聞報道。
  (二)輿論價值取向失衡以及輿論引導力缺失
  攜程親子園事件中,除了案件當事人,背后還牽涉到許多不同的利益主體。涉及到的每個群體都有自己不同的利益訴求,反映到社交媒體上就形成了不同的輿論。普通公眾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的言論大都代入了受害者家屬的情感,而攜程相關利益主體則更多的是從企業發展方面來考量。同時,攜程親子園事件中還存在輿論引導力缺失的問題。在網絡傳播環境下,網民不斷地接受與被接受與案件相關的各種各樣的信息,而虐童案件中被扭曲放大的現象不但作為眼球經濟的產物,更極大地引發了受眾的“集體焦慮”。事件在經過發酵之后,用戶的焦慮愈來愈大,最終眾多由于焦慮心理、同情心理等造成的認知偏差促使輿論行為聚集,成為輿論爆發及失衡的重要力量。
  二、攜程親子園事件中輿論失衡的原因分析
 ?。ㄒ唬耙庖婎I袖”帶動下的自我認知缺失
   在攜程親子園事件中,微博大V、微信公眾號在事件的分析報道中儼然成為了意見領袖。從信息源發布事件開始,借助微博交互化的信息傳遞方式,事件相關利益主體在短時間內迅速吸引受眾。“意見領袖”作為網絡事件傳播的核心人物,他們通過分析事件的意義及其帶來的問題和影響,來號召更多的人關注事態的發展,在攜程親子園事件中這種引導作用也愈加明顯。一旦“意見領袖”對于輿論事件的主觀性批判與社會或者大部分網友心理價值趨向出現一致時,就會被認可和接受。然而在整個過程中,并非人人都完全了解攜程親子園事件的全部事實,公眾卻在所謂的“意見領袖”的帶動下,舉著公平正義的旗幟,跨越平臺對涉事主體進行批判,以此彌補自我的心理落差。
 ?。ǘ┤后w極化引發的輿論失衡
   在攜程親子園事件中,有許多網友盲目相信自己所獲取的信息,而對政府或者官方渠道發布的信息以及政府采取的措施持續質疑。社交網絡的普及讓無數的事件營銷、借勢營銷一次次地引爆輿論熱點。攜程親子園事件在網上引起網友熱議,通過網絡傳播環境中,用戶建構了自己的信息繭房[2]。長期生活在繭房中的用戶,缺乏與外界的交流,容易產生盲目自信的心理,此外,網友身份的隱匿性,責任的模糊性,使得網民個體責任意識下降。這也導致了網民在對熱點事件進行討論、發表意見時自我歸束能力降低。在接受或者表達觀點的同時,受到責任分散的心理影響,一旦輿論被掀起,持相同觀點的人便會迅速加入其中,以獲取群體的認可,成為其中隱秘而有力的一份子,獲得群體歸屬感。
  三、幼教虐童案件中對網絡輿論的思考
  (一)打通兩個輿論場的重要性
   從攜程親子園事件的報道可以看出,面對網絡輿論失衡問題,不能單獨把民間輿論與官方輿論割裂分析,而應綜合分析官方輿論與民間輿論的不同話語,打通官方輿論與民間輿論兩個輿論場。在面對熱點事件發酵時,官方媒體及主流媒體不應對民間輿論置之不理,而應主動接納民間輿論,辯證看待輿論場的主要言論觀點。在輿論熱點事件發生后,官方媒體要實現新媒體、傳統媒體結合處理的方式,重視新媒體平臺在網絡輿論事件中的導向作用,不僅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正面回應,而且還應利用廣播電視、期刊為代表的傳統媒體發聲,實現官方輿論場與民間輿論場融合共通。當然,打通兩個輿論場的關鍵在于官方媒體,官方媒體應該積極向新媒體靠攏,尊重新媒體的話語表達,實現兩個輿論場共通正向發展。
 ?。ǘ┨岣呔W民媒介素養也是重要一環
   解決網絡輿論中失衡問題,已有的研究更多的是從官方主流媒體角度展開分析,但在網絡輿情事件實際推動過程中,輿論的產生、形成、聚合、發酵更多的依賴于輿論主體公眾的推動。雖然許多公眾平臺是為了促進有效的溝通,但商業利益導向仍占據了主導地位。因此,開展網民媒介素養的教育顯得至關重要。而伴隨著新媒體的發展,熱點事件中網民的參與度逐漸上升,甚至演變為輿論場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網民媒介素養提高迫在眉睫。但在提高網民媒體素養的進程中,不能僅依靠網民自身的約束學習,還應充分調動媒體、學校等社會力量的參與,讓更多的媒體和社會力量參與其中,制定必要的約束制度和規制措施,共建清朗的網絡傳播環境。
  四、結 語
   互聯網的出現發展改變了傳統的新聞事件中不同主體間的對話方式,民眾有了更多話語表達空間,但同時官方機構也面臨著更多挑戰。尤其是在涉及公眾關心的議題,如本文所分析的幼教虐童案,網友的情緒很容易就聚合起來并在互聯網上凝結成一股力量,不僅對官方發聲帶來影響,也容易導致群體極化現象加劇。相較于傳統的民間官方互動方式,互聯網為民眾發聲提供了新的渠道,但注意力偏差又會導致個體的信息接收偏差,從而進一步加劇了輿論失衡現象。正如前文所提及的,網絡輿論失衡問題的解決不僅需要公眾個人提高媒介素養,更需要官方機構調整傳播應對策略,積極打通兩個輿論場。
  參考文獻:
  [1] 李光.網絡傳播環境中的輿論失衡研究[J].編輯之友,2018(8):75-79.
  [2] 雷躍捷,李匯群.媒體融合時代輿論引導方式變革的新動向——基于微信朋友圈轉發“人販子一律死刑”言論引發的輿情分析[J].新聞記者,2015(8):54-59.
  [責任編輯:艾涓]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91333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