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從幼兒園教師虐童事件看家長的應對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面對幼兒園教師虐童事件,作為監護人的家長可以從自身實際出發采取一些應對舉措。首先,家長應該客觀了解其產生原因。致使幼兒園教師做出虐童行為的原因除了教師本身,還有社會、國家、幼兒園管理者、家長以及幼兒等;其次,家長可以視情況采取提前考察園所、合理運用教育知情權以及保持與教師、幼兒、其他家長和社會志愿人士等的溝通合作等方式進行應對。
   關鍵詞:幼兒園;虐童事件;家長;應對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9)05-0112-04
   近年來,幼兒園教師虐童事件被頻繁曝光,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尚處在身心快速發展期的幼兒被本應該是守護者和啟蒙者的教師施以拎耳朵、扎針、喂不明藥片等虐待行為,無論是生理健康還是心理健康都受到了很大傷害。事件發生后,政府和各界人士紛紛采取了干預措施。其中,對于幼兒的監護人——家長來說,大多數人僅停留在擔憂、憤恨或一味抱怨階段,個別家長甚至全盤否定幼兒園教育的價值和幼兒教師的工作。對于事件的產生原因、可以采取的應對措施等問題,家長卻關注較少,也缺乏客觀理性的分析和判斷。同時,在現有的關于事件的諸多研究中,從家長角度出發的研究也非常稀少,且闡釋程度基本都是點到即止。本文將從家長角度提出應對幼兒園虐童事件的策略。
   一、幼兒園教師虐童事件產生的多元原因
   幼兒園教師虐童事件的產生原因并不單一,大到社會、國家和政府,小到幼兒園關聯人群,都對事件的產生負有不同程度的責任,家長應對此有基本、客觀的了解。
   (一)社會因素
   從社會層面來講,主要體現在社會觀念的反映和社會氛圍的營造中,不易感知但又最容易對人們產生影響。首先,社會觀念使然?!霸趥鹘y的觀念中,(人們)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尤其是在偏遠的農村(比較常見)?!盵1]這樣的社會觀念就使得不少家長和教師認為體罰是合理的,進而對一些虐待幼兒的行為缺乏足夠的重視,也容易讓那些常遭受虐待、辨別力不強的幼兒不知反抗。其次,社會氛圍影響。幼兒園教師虐童實際只是個案,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的不良情緒。在當下的社會中,誠信普遍缺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很容易滋生猜疑、憤恨的情緒,如果不能及時消解,人就會被乖戾的情緒所籠罩,進而可能演變成不當的言行,對此,暴力事件的發生說明幼兒教師作為社會中的一員亦不可避免地會受到這種消極情緒的影響。另外,幼兒教師一職長期受社會輕視也是不爭的事實,“高級保姆”“看孩子的”這些帶有蔑視性的稱謂也給幼兒教師營造了一種并不愉快的工作氛圍,容易加重其負面情緒。
   (二)國家和政府因素
   從國家和政府層面來講,主要體現在資金投入不足、監管不當和應對機制不完善上。首先,在資金投入方面,有研究表明導致幼兒園教師虐童事件發生的制度層面的原因時指出,“在全國教育經費總量中,學前教育經費所占的比例過小,僅占1.2%-1.3%,且十年徘徊不前。2003年以來,占全國幼兒園總數70%以上的非公辦園,基本上得不到國家和地方財政的支持?!盵2]足夠的資金是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物質保障,而資金缺乏顯然會給其發展帶來不便,諸如地方政府普遍缺少專門的幼教管理人員、合格的幼教師資缺乏以及公辦幼兒園、普惠式民辦幼兒園缺少等人力、物力資源缺失的現狀即是其體現。其次,在監管方面,我國地域廣大,不少欠發達地區幼兒園的地理位置分布并不集中,監管起來較為不便,而資金投入的不足也進一步給監管增加了難度,尤其是在對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民辦幼兒園的監管上更是如此。最后,在應對機制方面,在我國現行的關于兒童保護的法律中,對虐童的界定和懲治措施普遍存在模糊、籠統的毛病,這種情況同樣存在于教育類的法律文獻中。同時,我國的兒童保護制度尚不完善,還缺乏系統的應對包括幼兒教師虐童在內的多種傷害幼兒事件的處理流程。
   (三)幼兒園管理因素
   從幼兒園管理層面來講,主要體現在幼兒園在前期的教師引入和后期的管理上存在漏洞,特別以民辦幼兒園為突出。“從某種意義上說,園方的疏于監管及忽視對教師的專業培訓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教師的虐童行為。”[3]首先,在教師引入方面,21世紀以后,我國幼兒園取得了快速發展,數量大幅度增加,幼兒教師因為培養周期較長的關系供不應求。其中,民辦幼兒園占據了我國幼兒園的半壁江山,由于條件不及公辦幼兒園,它們在教師引入上并不占優勢,不得不走教師先上崗、再培訓的路子。不少無證的黑園鉆了國家監管人手不夠的空子,彼此甚至結成同盟,和當地監管部門玩起了“躲貓貓”的游戲,導致在被取締之后還能“死灰復燃”,其教師引入狀態可想而知。其次,在后期管理方面,就算在已經持有合格證件的園所中,由于要顧及投入成本,管理層勢必要在可以節約成本的地方進行縮減,這時,教師的工資和其他福利待遇以及后期的培訓費用就成了縮減對象,致使民辦幼兒園普遍存在教師工資低、福利薄、培訓少的情況,而這種低廉的待遇顯然更無法留住本就供不應求的合格幼教人員,致使其整體教師隊伍素質低下,更容易出現有悖于幼兒教師專業素養的行為??v觀近些年發生的幼兒園教師虐童事件,民辦幼兒園的發生率占據了三分之二的比例就是很好的說明。
   (四)幼兒教師因素
   從幼兒教師層面來講,主要體現在專業素質偏低、職業壓力大且自我調適和控制能力弱等方面。首先,在專業素質方面,“涉事教師大多無證上崗,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教師教育培訓,對教師專業倫理、職業道德和幼兒教師工作特殊性缺乏認識。而部分發生在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幼師身上的‘虐童’行為則反映出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培養過程中師德教育不深入、不到位的問題。”[4]虐童不僅說明涉事教師專業知識缺乏,更說明其道德素養、法律素養有問題。他們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有違道德、更是有違法律的。實際上,道德素養和法律素養也應該是幼兒教師整體專業素質的組成部分。其次,在職業壓力和自我調控能力方面,幼兒園的日常工作是保教結合的,幼兒教師既要擔負教師群體固有的教書育人的職責,還要完成保育工作、逐步甚至反復地引導幼兒學會服務自我、幫助其提升生活自理能力,這些都需要教師付出很大的愛心、耐心和細心,因此,幼兒教師群體很容易出現職業倦怠。部分專業素質欠佳的教師在面對幼兒的吵鬧和瑣碎的事務時,一旦自我調適能力減弱,就容易出現失控行為。    (五)幼兒家長因素
   從幼兒家長層面來講,主要體現在教育參與意識不高、對虐童的認知不正確、監護不到位等方面。有研究指出,家長的責任有:教育觀念薄弱、對幼兒園等教育機構的性質僅僅停留在“托兒所”上、教育子女方法簡單粗暴以及疏忽于跟幼兒園保持聯系等[5]。首先,在教育參與意識方面,許多家長由于工作忙或不理解、不重視幼兒教育的原因,總認為幼兒教育就是看孩子的教育、是小兒科,要等孩子大一點、進入小學后再進行干預教育,這就導致其忽視與教師的日常溝通、對參與幼兒教育的積極性投入不夠。其次,在對虐童的認知方面,如前文所述,大多文化水平較低或持有舊觀念的家長對打罵幼兒持有“不打不成器”的態度;同時,部分家長如果受暴力性原生家庭影響,自己可能本身就對打罵幼兒抱有無所謂的態度,無論哪一種情況,都會導致家長對教師虐童行為缺乏敏感和足夠的重視。最后,在監護方面,不少家長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選擇將幼兒交給父母代為看管,部分甚至全權移交監護幼兒的責任和義務,對幼兒的日常生活、學習知之甚少,導致監護力不夠。
   (六)幼兒因素
   從幼兒層面來講,主要體現在幼兒自控能力弱、調皮不服管教、自我保護力弱等方面。“幼兒園的孩子正處在不會進行自我評價、自我克制的階段,所以幼兒經常會出現打鬧、不聽話等現象,這也成為很多幼兒教師責罰孩子的理由,動輒打罵,但是很多孩子都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在受到幼兒教師打罵時忍氣吞聲?!盵6]首先,在自控能力方面,幼兒園階段的孩子處在3-6歲階段,不少民辦幼兒園還招收2歲甚至更低齡的幼兒。這一階段的孩子正在經歷或剛剛經歷完第一個叛逆期,活潑好動、執拗、自我服務力和控制力弱等是他們的共性。如若教師對此缺乏了解,就很容易將幼兒的一些正常言行看作故意而為。其次,在調皮方面,在當下的少子化時代,每個幼兒基本上都是家里的小太陽,得到了很多寵愛。如果家長不注意進行引導,幼兒就容易養成驕縱任性的性格,調皮不服管教。最后,在自我保護力方面,顯而易見,由于年齡小、閱歷少,多數幼兒并不知如何進行自我保護,因此,一旦他們受到教師的虐待和恐嚇,表現更多的就是懼怕和沉默。
   二、掌握應對幼兒園教師虐童事件的適當方法
   相比其他教育階段,學前教育是稚嫩的,它有著蓬勃的發展朝氣、亦有著發展中事物必然具備的不足。對于幼兒園教師虐童事件,從國家到社會各界人士都重視非常。我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記者會上指出,目前學前教育在保教過程中,管理和安全問題存在著諸多漏洞、薄弱環節。未來要通過人防、物防、技防并舉,加強幼兒園的安全管理。這說明,國家在逐步探尋防治幼兒園教師虐童事件的路徑。對于家長來說,目前,除了了解虐童事件的產生原因外,還可以從自身實際出發、選取以下幾種應對策略。
   (一)提前考察園所、合理運用教育知情權等權利
   在家長將幼兒送入幼兒園之前,應該通過入園長辦公室咨詢、咨詢其他家長、瀏覽網頁評價等多種途徑對其進行考察,考察的內容包括園所口碑、教師持證率情況、師生配比情況、幼兒適應情況、師幼關系情況、園所及教師處理家園關系情況等方面,在此基礎上,再利用幼兒園每天放學時間爭取帶幼兒進入熟悉環境,同時找機會與適宜幼兒進入班級的教師進行交流,了解教師的性格與待人接物的方式,為幼兒選擇信得過的老師。同時,我國公民有包括教育知情權、選擇權、監督權等多項權利,家長應該對此有清晰的認識,通過主動詢問、及時瀏覽園所公告欄信息以及積極參與園所活動等方式對幼兒在園所受的保教情況進行了解。
   (二)保持與教師的溝通、尊重教師的日常工作
   良好的溝通是營造和諧親師關系的前提。為此,家長應利用接送幼兒和參與幼兒園家園活動的機會與教師多溝通,及時咨詢幼兒在園情況、反應幼兒在家的表現,營造良好的親師溝通氛圍。同時,針對當下幼兒教師工作尤其是民辦園教師工作普遍不受尊重的情況,家長應摒棄幼兒教師是“高級保姆”“帶孩子玩兒的”等標簽,給予幼兒教師的日常工作以應有的尊重,肯定教師的關心及付出。
   (三)避免幼兒養成嬌縱任性的毛病,注意與幼兒的交流,教會幼兒自我保護的方式
   在當下獨生或少生子女家庭中,家長對幼兒的關注相對集中,為此,應注意避免養成幼兒嬌縱任性的性格,以免讓幼兒成為“小霸王”式人物、影響其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同時,家長要堅持每天與幼兒交流其在園情況、觀察幼兒情緒狀態,不過,交流時要避免使用負面詞匯,不要問諸如:今天老師有沒有打你?之類的話語,因為低齡幼兒會混淆實際發生與假想發生的事情。如若家長發現幼兒情緒不好,要耐心詢問原因,不要馬上就認為是教師的原因,若幼兒當時不愿意說,就緩一緩第二天再問,不放心的家長也可以在幼兒不注意的情況下查看其身體有無傷痕。另外,家長也要在平時反思教育方式、避免體罰幼兒,可以通過看繪本、看動畫片、使用簡明易懂的話語等方式教會幼兒自我保護的方式,但注意不要告知幼兒教室有監控,防止大齡幼兒不服從教師的正常管制、理性履行自己的監護職責。
   (四)成立家長委員會,建立民間兒童保護組織
   正規幼兒園一般都有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通常是園長負責制,成員可以有當地政府部門人員、家長以及社會專業人士,主要承擔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管理、配合幼兒園開展協調一致的教育幼兒的活動、促進幼兒園與家庭和社區的聯系等功能,是加強幼兒園、家庭、社區三位一體教育的一種組織形式。如若幼兒園沒有家長委員會,家長可以通過建立脫離于幼兒園的、保障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與管理的中介組織這種方式解決。另外,有時間和余力的家長還可以嘗試發起民間的兒童保護志愿組織,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建立兒童保護體系,不僅應制定相關的法律制度,而且還需要大量非政府組織的積極參與和支持,有效整合社會力量?!盵7]這種從社會中建立起來的自下而上的兒童保護機構可以與國家自上而下的保護機構相互呼應,建立起調查、報告、評估、確認、干預等一系列的處理兒童虐待事件的應對體系,為包括3-6歲幼兒在內的所有兒童撐起一個少虐甚至無虐的成長環境。
   總之,家長要認識到,幼兒園教師虐童事件的發生并非單個因素所致、且絕非常態,它的解決需要在我國學前教育事業逐漸發展的過程中集合政府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作為幼兒的第一監護人,家長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干預措施。
  參考文獻:
  〔1〕李夢陽.淺析幼兒園虐童事件的起因與應對策略[J].漢江師范學院學報2018,(03):107-109.
  〔2〕唐建忠.我國幼兒教育體系的反思與重構——從幼兒園“虐童”事件談起[J].宜賓學院學報,2013,(08):113-116.
  〔3〕張永英.從管理角度反思教師虐童問題[J].幼兒教育,2013,(Z1):27-29.
  〔4〕黃曉莉.幼兒園“虐童事件”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三明學院學報,2017,(05):91-95.
  〔5〕李婷.“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孩子!”——幼兒園“虐童”事件的反思[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7,(12):151-152.
  〔6〕高桐江.從幼兒園教師虐童事件反思幼兒教育管理[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2):244-245.
  〔7〕李梅.幼兒園“虐童”事件探析[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3,(03):79-88.
  〔8〕高晗.關于我國學前教育領域內圖畫書研究文獻的統計分析[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4):103-105.
   (責任編輯 徐陽)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505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