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密爾對功利主義的超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羅爾斯之前,功利主義一直在西方思想界占據優勢,功利主義主張“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其還原論把人性歸結于追求快樂,并且認為幸福的數量可以用科學分析的方法進行計算衡量。功利主義也因此受到了來自羅爾斯的詰責,但功利主義本身并非不能對羅爾斯的詰責進行回應。從密爾的“個性”思想出發,可以看到密爾對思想已經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功利主義,并且具備了回應羅爾斯的空間。
  關鍵詞:密爾 個性 自由主義 功利主義
  中圖分類號:B8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2-0225-02
  在羅爾斯之前,功利主義一直在西方思想界占據優勢,功利主義主張“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保溥€原論把人性歸結于追求快樂,并且認為幸福的數量可以用科學分析的方法進行計算衡量。功利主義也為此受到了來自羅爾斯的詰責,但功利主義本身并非不能對羅爾斯的詰責進行回應。從密爾的“個性”思想出發,可以看到,密爾的思想已經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功利主義,并且具備了回應羅爾斯的空間。
  一、邊沁式功利主義及其缺陷
  1.邊沁式功利主義
  古典功利主義基本框架由邊沁正式確立。他繼承歷史上功利主義的傳統并從前人的著作中發現和提出了“功利原則”。其功利主義思想大致可以歸為以下幾點:快樂主義、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道德制裁。
  邊沁從經驗主義出發,主張對事物的理解應當建立在感覺的經驗的基礎之上,也因此他將人性歸結為對快樂的追求及對痛苦的回避。他認為,人們通過痛苦或者快樂的體驗來判斷自己應該如何行事,道德標準的建立則來自于人們通過切身體會歸納出的那些能使自己“快樂”(獲利)的標準。而幸福感則源于快樂,是處于快樂之中的一種狀態。從個人的幸福感出發,邊沁創見地引入了自然科學的計算方法來衡量幸福,并且最終將個人幸福拓展到了社會幸福的領域,他提出了苦樂計算的七個條件,由它們來決定苦樂價值的大小。而對于集體或社會而言,要遵守的則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边@一原則。
  最后,邊沁還提出了四種來自外部的制裁力量。功利主義道德原則的約束力量源于能夠使人快樂或者痛苦的因素,他將這些因素歸為四類:自然的、政治的、道德的、宗教的,在這四種因素中,邊沁認為最重要的就是道德因素,而自然的、政治的、宗教的因素最終都還是要通過道德因素才能起作用。他堅持大眾輿論或者其他形式的道德制裁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行為的。
  2.邊沁式功利主義的缺陷
  邊沁式功利主義的缺陷主要有兩點。首先,關于邊沁對于幸福(或者快樂)的觀點,他傾向于把人性歸結為追求快樂,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在這種快樂的支配下,人所能感受到的快樂只有量的區別,沒有質的區別,把快樂同質化,歸結為感性快樂、肉身的快樂,這就把人性對于幸福的追求限制在了一個相對低級的層面上。其次,“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边@一原則招致了更多的反對,因為它強調“多數人”的幸福,無形之中就可能產生對“少數人”幸福的犧牲,這就會造成“多數人暴政”,而“多數人暴政”恰恰是民主社會中最令人擔憂的因素。
  二、密爾“個性”思想對功利主義的超越
  不同于邊沁式的功利主義,密爾認為不同個體間的快樂在本質上是有差別的,個體所追求的快樂不僅僅有量的差別,同樣也有質的差別,并且質的差別才是最重要的。這使得他將重點轉向了對于“個性”(individuality)的研究。
  1.個性的含義
  在密爾所處的維多利亞時期,英國的憲政已經達到了一個比較良好的狀態,但是當時的社會產生了一些阻礙個性發展成長的因素,密爾強調說,只要人類的心靈和智慧尚沒有達到完美至善的狀態,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都需要保有思想言論的自由,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思想和言論的自由又恰恰是個體個性的體現。
  密爾對于“個性”的界定至少包含了兩點:其一,從某種程度來講,個性就意味著人生的真正目的,甚至可以說是人生的終極目標,它并不是一種超越性的概念,它是人根據自己的天賦秉性來實現的。其二,這里個性或者人生目的的實現并非依據變幻不定的喜好,而是需要十分慎重的考量,并非依據個人情感的喜好,而應當在自身經驗的基礎上經過慎重理智的思考,選擇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
  密爾還提出了理想個性的代表,即“異教徒的自我伸張(self-assertion)”與“基督徒的自我克制(self-denial)”的完美結合。
  而密爾對于理想個性的界定,與他對于涉己領域與涉他領域的劃分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密爾對于涉己領域與涉他領域的劃分如下:“凡是生活中大體關系個人利害的事情,就該屬于個性;凡是主要關系社會利害的事情,就該屬于社會?!倍爱惤掏降淖晕疑鞆垺迸c“基督徒的自我克制”也分別在這兩個領域內得到了體現。
  2.個性自由的重要價值
  密爾對于個性的重視,幾乎可與古典作家對于德性的重視相媲美。在密爾的自由觀體系中,個性的確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這不僅僅在于個性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同時,個性的自由發展又與人類自身的創造性、自身的終極幸福以及社會的進步都有著莫大的聯系。
  在密爾那里,“個性”一詞是一個動態的概念,也就是說,“個性”即意味著發展,個性自由就是使得每個人的天性稟賦在涉及領域內得到完美的舒展和生長,并以此途徑使個體逐漸達到其天性所預示的能達到的最佳狀態,也就更能體現自身的價值。但這樣的發展并非是隨著個人喜好和沖動欲求,而是經過了生活的經驗以及理性的判斷之后得來的,也就是說,個性的自由發展也是一種審慎的發展。在個體從以往的經驗中得到必要的官能和思維上的訓練,并找出自己的屬性所在之后,才能選擇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徑,而個性自由在促進了個人的發展之后,為社會帶來的益處也是無限的。這是符合功利主義的觀點的。
  三、自由原則與功利原則的自洽
  因為密爾對于個性自由的重視,許多人認為密爾實際上背叛了功利主義,但是,從密爾思想的內在邏輯上看,密爾所堅持的自由原則與功利原則表面上是矛盾的,可事實上,這兩種原則卻是能夠自洽的。密爾所堅持的個性自由原則是為了實現一種能夠使個體得到強烈、優質、高級的快樂的生活,而個性自由發展促使個人獲得幸福的同時也為社會的進步以及最大幸福奠定了基礎,這是完全符合功利主義的。但密爾同時也超越了邊沁式功利主義所具有的缺陷,他不再用機械的自然科學的方法來衡量幸福的數量,而是更為注重幸福的質量,注重自我性以及形式,他將此二者定義為第一要務,同時密爾也指出,在注重這兩點的基礎上,個人也需要考慮社會性以及自我選擇的內容。
  參考文獻:
  [1][英]約翰·斯圖亞特·密爾.論自由[M].孟凡禮,譯.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馮俊科.西方幸福論[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
  [3][美]約翰·麥克里蘭.西方政治思想史——從柏拉圖到約翰·密爾[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4][英]邊沁.政府片論[M].沈叔平,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
  [5][英]密爾.代議制政府[M].汪渲,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6][德]威廉·馮·洪堡.論國家的作用[M].林榮遠,馮興元,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7][英]詹姆斯·斯蒂芬.自由·平等·博愛[M].馮克利,楊日鵬,譯.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8][英]約翰·斯圖亞特·密爾.密爾論民主與社會主義[M].胡勇譯.長春:吉林出版集團,2008.
  [9]李宏圖.密爾《論自由》精讀[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10][英]  John Sterling . Essays And Tales , Volume 1 [M]. London : Nabu       Press,2010.
  責任編輯:孫瑤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94268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