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只為生命之源的健康與永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余 鵬

  2009年3月21日是第16個世界水日 這一天北京不少大街小巷的地面上忽然出現了一些半米見方的“積水坑”,倒映著一個正在捧水喝的孩子,這引起很多北京市民的好奇,原來,這是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在世界水日的宣傳貼紙,貼紙上寫著“有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正在喝不安全的水”,他們期望以這種特殊的活動,把中國正在面臨的嚴重的水污染問題直接帶到人們面前
  中國的人均水資源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中國的江河湖泊水污染事件頻發 水污染物排放量高居不下,中國水污染現狀和水污染危害都相當嚴重 國家環??偩郑洕献髋c發展組織2007年發布的《OECD中國環境績效評估》報告指出:“中國約有3億人每天都在飲用受到污染的水,其中約有1.9億人患病,每年約有3萬兒童死于腹瀉,“據報道,在我國污染最嚴重的河流流域,都曾出現癌癥,智商降低以及流產的高發狀況。
  在污水處理技術領域,有一位來自北大環境工程的學者,近年來以其多項專利發明備受矚目,他就是固定化微生物污水處理技術的主要發明人,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環境文化理論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資源與環境評審專家,中國歐盟環境管理合作計劃(EMCP)中方專家葉正芳。
  2003年的“大孔載體的制備及固定化微生物處理污水的研究”、2006年的實用新型專利“曝氣生物流化池”、2007年的“固定化微生物處理高氨氮污水的研究”以及2008年的發明專利――“一種制備聚氯脂基生物固定化載體的工藝”……十多年來葉正芳博士在固定化微生物技術方面進行著執著的探索 先后完成了十幾種高濃度。難降解工業污水的研究,并獲得了上述四項科技進步和專利大獎。
  此外,葉正芳博士研發的固定化微生物及其相關技術,前后三次被列入國家科技部和國家經貿委重點科技成果推廣計劃,利用固定化微生物技術建成的兩項工程,連續兩年(2004年和2005年)被列入國家環??偩肿罴循h保實用技術示范工程。他的固定化微生物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和氨氮廢水處理技術,也被國家環保部門確定為2007年。2008年污染治理先進示范技術。迄今為止,葉正芳總計獲得發明專利18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參編專著4部,發表論文40多篇。
  近年來,葉正芳博士的研究成果更是受到國家有關部委的高度關注與資助。目前葉博士已完成國防基礎利研項目和“863”重大專項子課題各一頂,并承擔國防科技基礎產品創新計劃專項一項,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兩項和國家“水專項”子課題一項,研究經費高達1000多萬元
  作為一個環境保護科研工作者,葉正芳博士認為 一項新技術只有在付諸工程化應用后才能真正發揮科研成果對推動社會進步的重大作用,也才能夠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使之更加完善。當然,任何技術都不可能一下子解決所有的問題,他希望更多的同行能夠深入了解批判和應用固定化微生物相關技術,并結合其他技術進行必要的改進和完善,從而使固定化微生物成為污水處理的主流技術,讓科學技術真正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生產力!
  葉正芳博士最為自豪的是自己的科研成果目前已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特別是其自主研發的固定化微生物技術。截至2008年底;通過運用這項技術建成的污水處理項目達40多座。有些項目甚至是國際污水處理的難題。在學理上,固定化微生物技術的本質是采用生物活性高分子載體固定,誘導和馴化出難降解有機物有特異性的特殊菌群,使微生物依據有機物的降解速度和次序分級排列,實現難降解有機物的高效去除,加之載體之高分子效應的影響,創造出適宜微生物生存的微環境,從而顯著提高了微生物的耐毒性能――和游離微生物相比,固定化微生物的耐毒性能提高10倍以上。
  這一技術特點為解決高濃度、高毒性有機廢水和高氨氮廢水處理的難題提供了一條全新的技術途徑,如該技術被用于寧波萬華高濃度硝基苯、苯胺廢水的治理后,達到了出水回用的良好效果,既有效解決了廢水污染的問題,又解決了企業淡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問題。再如,該技術在遼寧某化工企業多硝基甲苯類廢水處理項目的成功實施,不但在理論上突破了硝基甲苯類物質難于生物降解的定論,更在實踐中解決了該廠每年排放180萬噸TNT廢水污染太子河的70年來的大難題,不僅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掃平了障礙,緩解了企業與當地居民之間多年未能得到解決的矛盾和沖突,也為當地和諧社會的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固定化微生物技術最大的優勢是對高氨氮廢水的治理。由于載體大孔、互慣型結構的特點有利于硝化菌的生存和繁殖,同時在一塊載體上可形成好氧、缺氧和厭氧菌共存的環境,因此硝化、反硝化可以同時進行。在好氧條件下,其氨氮的硝化率可達99%以上、反硝化率可達85%以上。采用該技術已成功地解決了化肥、催化劑、制藥、食品、垃圾滲濾液等眾多工業行業高氨氮廢水的治理難題,可直接處理氨氮濃度高達2500mg/L的垃圾滲濾液。
  與此同時,固定化微生物在城市河湖微污染水體的治理研究與應用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尤其是在中南海水環境治理項目中的成功應用,改善了中南海的水環境,也為北京市城市河湖水質改善和污水處理廠二級排水的再生利用提供了領先的新技術和新工藝,對北京市緩解市內河湖嚴重缺水的狀況意義重大,且必將繼續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
  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災害以后,災區水資源受到了嚴重污染,對災后群眾安置和重建家園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在當時舉辦的中國水工業界“地震災區安全飲水與水源保護專家研討會”上,眾多專家們對四川地震災區的水源保護和污水處理紛紛建言,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在這些專家中,葉正芳博士對災區飲水安全和污水處理工作顯示出了極大的關注與焦慮,并對此提出了非常積極和專業的建議。
  他認為,在飲水安全方面,最為緊迫的任務是要加強對水源地的監控與保護,要防止水源污染,對地震中受損企業的有毒有害物質要嚴加管理,一旦發現這些物質泄漏要立即就地處理,不能讓其通過雨水等流入河道。同時,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對廣大災區群眾進行安全飲水的宣傳教育,指導受災群眾科學飲水,在確認水質未受污染的情況下,喝開水是簡單易行且最安全的方法。
  另外,葉正芳博士提醒市民,以納濾、反滲透等膜技術為基礎的飲水設備在技術上是過關的,可以放心地作為家庭或社區的安全飲水設備。關于污水處理,葉正芳博士建議要根據災后重建分步實施,具體講就是根據防震棚、簡易房和正規住房這3個階段進行規劃和實施,目前重點是做好第一階段的工作。因為該階段,大量受災群眾居住在防震棚,污水處理的關鍵是要做好污水定點收集和排放工作,必要時可對污水進行簡易的滅菌處理,防止污水無序排放影響社區衛生,滋生有害細菌,傳染疾病。到了下一階段,在簡易房建設中要考慮必要的排水設施,使污水在社區就地處理后排放。在第三階段,建設正規住房時則要按照城市規劃的要求建設排水和污水處理設施。
  葉正芳博士的這些專業建議得到了四川省政府的高度重視,有關部門正在加緊研究將這些建議,以期盡快落實到后續的災后重建工作中去。
  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是“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機遇”,我國紀念“世界水日”和開展“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節約保護水資源”。“共享”成為今年世界水日主題的關鍵詞,它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如今人類面對全球水危機所應持有的理念。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希望能涌現更多像葉正芳一樣的科研專家,他們不僅為中國的污水治理傾注個人心血,更能推動利技的力量為人類造福?!敖o子孫后代留下一杯干凈的水”。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05788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