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呂家河村:漢族民歌第一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陳華平

  中國漢族民歌第一村――呂家河村,野舍輝映皇家建筑,民歌俚謠伴隨晨鐘暮鼓。對呂家河人而言,歌唱,是快樂,是憂傷,是綿綿不絕的符號,更是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碼。村民們以口傳心授的方式保存了秦、唐流放文化遺存和明大修武當帶來的全國各地的傳統民歌5000多首,曲調達79種之多。加拿大、德國、秘魯、日本、韓國等國的專家學者紛紛到呂家河進行研究和考察。2008年6月,呂家河民歌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呂家河民歌村坐落在武當山后的崇山峻嶺中,面積18平方公里。這里山勢陡峭,云霧繚繞,田園錦繡,河水長流,猶如一朵養在深山人未識的奇葩,給人一種神秘奇異的感覺。
  呂家河村因居住分散,按住地劃分為5個村民小組。昔日的小土地廟,如今是村委會的辦公室,辦公室前那塊20多平方米的小平壩子,是村民們聚會的地方。這里曾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賀龍同志開辟的革命根據地的縣政府所在地,那斑駁的大門樓上還殘留著時代的風霜。
  據民歌村的發現者湖北省丹江口市民間文藝家李征康先生介紹,呂家河村全村182戶751人,能唱2小時民歌者85人,占總人口的11.3%,民歌手最高年齡90歲,最小年齡5歲,其中有4位歌手能唱民歌千余首,被人們譽為“四大歌王”。
  呂家河經過初步整理的民歌就有4000余首,主要包括三大類:一類是陽歌,一類是陰歌,還有一類是長篇敘事詩。這些民歌的曲調十分優美,既有江南小調的纏綿,又有北方民歌的豪放;既有中原曲調的圓潤,又有西北民歌的高亢。
  從呂家河現已整理的民歌中可以看出,其內容豐富、曲調優美,演唱形式活潑多樣。村民們所唱的陽歌,主要是以男女的情愛為主,同時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都詼諧風趣。婚嫁時要唱迎親歌、陪嫁歌、哭嫁歌;過年時唱鬧年歌;住新房要唱暖房歌;喝酒時要唱勸酒歌。例如《洞房歌》中所唱:“妹妹相中哥一人,雷劈地裂不變心。盼就盼哥吱一聲,妹妹就是你的人。高山流水用心聽,哥是妹妹一知音。待到月亮東山起,笙龠合奏到天明?!?
  呂家河的歌曲與人們的生活習俗緊密相連,歌聲伴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村民將民歌當作交往的第二語言,只要是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在歌聲中都能找到。
  自1999年呂家河民歌村被發現以來,先后有海內外100多家新聞單位進行了報道,吸引了北京、四川、武漢等地的有關專家、學者前來采風,加拿大、德國、秘魯、日本等國家的學者也來訪問。
  隨著海內外專家、學者進入呂家河開展研究,這座原本寧靜的小村莊,一時間成為遠近聞名的民歌村,更被譽為中國漢族民歌第一村。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06510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