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河油田河74斷塊剩余油分布及挖潛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對現河油田河74塊沙二下穩開展精細油藏描述,落實分區斷層位置,揭示油水層分布規律和儲層物性分布特征,搞清剩余油分布規律,并針對性提出高效挖潛措施,對指導低滲透油藏剩余油挖潛,改善開發效果具有實際意義。
關鍵詞:剩余油;挖潛措施
針對河74塊沙二下穩地質研究相對較少等問題,重新開展全區統層、落實分區斷層位置,重建油藏地質模型,揭示油水層分布規律和儲層物性分布特征。通過開展精細油藏描述,搞清剩余油分布規律,為改善沙二下穩的開發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提供科學依據。
1 油藏地質特征
地層特征方面,河74斷塊縱向上油層多,自上而下共有沙一、沙二、沙二穩、沙三18個含油砂層組,含油小層73個,其中主力小層26個,非主力層47個。該區地層發育較為齊全,自上而下為平原組、明化鎮組、館陶組、東營組、沙河街組的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沙四段。按照“等時對比”的原則,采用“旋回控制、逐級對比”的方法,可將河74塊沙二下穩地層自上而下劃分為10個小層。全區地層穩定分布,地層厚度100-150m。構造特征方面,研究區為西南向東北逐漸抬升的單斜構造,最高點海拔2480m,最大落差430m,地層傾角較?。?-8°),油藏埋深2560-2930m。儲層特征方面,儲層物性孔隙度介于9.2%-27.4%,平均為19.9%,滲透率介于0.1mD-355.7mD,平均為14.8mD,屬于中孔、低滲儲層;儲層沉積具有典型重力流沉積特征,儲層展布在平面上呈不連片的不規則分布,砂體軸向為近北西—南東向。
2 開發歷程及現狀
河74塊沙二下穩段自1986年投入開發至今,先后經歷彈性開采、注水開發、滾動擴邊以及精細治理4個階段,目前進入特高含水期,平均單井日液8.1t/d、日油2.2t/d,含水71.3%,采油速度1.06 %,采出程度20.8%,累油33.1×104t。
3 開發特征及效果分析
產能方面,隨著開發的進行,受注水突進、水淹影響,開發中后期油井投產即高含水,多在20%-80%之間,平均48.9%。能量方面,該塊彈性開采期間每采出1%的地質儲量壓力下降0.86 MPa,根據天然能量分級評價版圖判斷屬于天然能量不充足范疇。
井網適應性方面,河74塊以不規則面積注采井網開發,注采井距250-350m,累計注采井數比為1:1.6。由于油水井套損問題,注采井網不完善,目前注采井數比1:3.5。目前各小層注采對應率低,多數油井處于彈性或單向受效開發狀況。其中,注采井網中兩向對應井僅2井次,占4.6%,一向對應井為17井次,占38.6%,只采不注的井達25井次,占到注采對應總井次的56.8%。
4 剩余油分布規律
對河74塊沙二下穩段各小層剩余油分布規律開展分析??v向上,河74塊沙二下穩段剩余油主要集中在砂體較厚且分布連片的Es2下穩3.6.7三個小層。其中3小層地質儲量33.1×104t,可采儲量8.8×104t,剩余可采儲量2.7×104t;6小層地質儲量35.4×104t,可采儲量9.4×104t,剩余可采儲量2.4×104t;7小層地質儲量44.3×104t,可采儲量11.8×104t,剩余可采儲量1.3×104t。平面上,剩余油集中在各小層主力砂體,其中3小層H75-X70井所在砂體剩余可采儲量2.7×104t,6小層H75-26井所在砂體剩余可采儲量3.5×104t,7小層H66-X11井所在砂體剩余可采儲量為1.1×104t。其余砂體儲量規模小,主要分布于0.01-1×104t范圍內,挖潛潛力不大。
5 油水井剩余油挖潛措施
針對河74塊油水井況差導致井網不完善、注水效果差,油水井水淹嚴重等問題,制定兩條挖潛對策。
5.1 油水井大修扶停,完善注采井網,恢復水驅控制儲量
針對河74塊部分油水井關停是導致井網不完善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議分別對停產的6口水井以及1口油井開展扶停作業。以此完善注采井網,恢復水驅控制儲量。以河75-側9B井為例,該井2016年12月發現大套漏失段,目前下側鉆絲堵停修。停修前日油1.7t/d,含水92.1%,動液面586m。預計扶停后,該井日油2t/d,含水90%,恢復控制儲量2.5萬噸。
5.2 油水井側鉆、補孔、轉注、改層等措施治理,提高水驅動用儲量
通過側鉆、補孔、轉注、改層等綜合措施,動用未開發小層、封堵水淹層、完善注采對應關系,以此提高水驅動用儲量。側鉆:以一口側鉆井為例,區塊兩斷層之間的區域在4、5、6、7小層都有砂體發育且處于未動用狀態,研究認為可利用上層系停產井井側鉆下穩4、5、6、7小層,并與轉注井井形成注采關系,預計可鉆遇油層厚度16m,增加水驅動用儲量3.5萬噸。
參考文獻:
[1]鐘丹.大慶頭臺油田茂10-茂11區塊扶余油層復合砂體內部構型及其剩余油類型研究[D].大慶:東北石油大學,2017.
[2]戚振儒.大慶油田杏一~二區東部中塊葡二組剩余油分布規律研究[D].大慶:東北石油大學,2017.
作者簡介:
郭金城(1984- ),男,山東東營人,工程師,2010年畢業于西南石油大學油氣田開發工程專業,碩士,現從事油氣藏工程及油田開發方面的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14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