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模擬家庭醫生教學法對臨床實習醫生社會適應能力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 探討模擬家庭醫生教學法對臨床實習醫生社會適應力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內分泌科臨床實習醫生64人為研究對象,分組采取隨機、對照、自愿原則,實驗組采用傳統教學法聯合模擬家庭醫生教學法,對照組采用講授、示范等教學方式。結果 實習結束測評兩組實習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顯示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模擬家庭醫生教學法有利于臨床實習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實習醫生  模擬家庭醫生教學法  社會適應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2(c)-0209-02
  社會適應能力是指人為了在社會更好生存而進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為上的各種適應性的改變。經過4年理論學習的醫學生在第5年要進入臨床實習,主要是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完成學生向醫生的轉變。目前就業形勢嚴峻,就業過程中存在各種問題[1],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能幫助學生順利完成這一轉變,畢業后順利就業;如果社會適應能力差,沒有辦法適應單純學習的學生階段到與形形色色患者交流的醫生階段的轉變,將無法就業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有些理論成績很高醫學生仍然不知如何給患者看病,害怕與患者交流,無法采集病例信息,醫患溝通能力差,目前許多醫療糾紛與醫患溝通欠缺有關。因此,為了讓學生畢業后更好地就業,在臨床實習過程中設置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的教學內容勢在必行。家庭醫生是歐美國家普遍采取的一種健康管理模式,向服務對象提供主動的、全面的、連續的、便捷的、個性化的醫療保健服務[2]。醫生長期為固定患者診療,醫患之間更熟悉,醫生對患者病情更了解,尤其適合慢性病管理。這也是我國醫療改革的方向。糖尿病作為內分泌科主要病種,非常適合這種模式?;谝陨蟽烖c,因此我們在內分泌科臨床實習階段實施模擬家庭醫生教學法,探討該教學法對醫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內分泌科臨床實習醫生64人為研究對象,入選者為齊齊哈爾醫學院在該院實習的本科學生,分組采取隨機對照自愿原則,實驗組、對照組各32人。
  1.2 研究方法
  實驗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及模擬家庭醫生教學法,對照組采用講授、示范等傳統教學方式。
  1.2.1 傳統教學法
  采用講授、示范等教學方式完成教學任務,并對其進行常規的社會適應能力教育。實習內容包括:疾病診斷思維的建立、病史采集技巧、規范查體、周圍神經病變檢查等操作技能培訓及醫患溝通與人文關懷教學。
  1.2.2 模擬家庭醫生教學法
  首先建立糖尿病俱樂部,糖尿病患者自愿成為俱樂部會員后,指定固定的實習醫生成為其家庭醫生,首先進行詳細病史采集,然后進行全身體格檢查,測量血糖,計算體重指數(BMI)、腰臀比,進行壓力覺、針刺痛覺、溫度覺及振動覺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撇轶w,為其建立完整的個性化健康檔案,根據患者病情、年齡等情況選擇最佳治療方案,為患者制定糖尿病飲食和運動方案。發放糖尿病健康宣傳手冊。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復診周期。每次復診情況進行記錄?;颊呖梢噪S時進行面對面、網絡或電話健康咨詢,定期電話回訪。實習生通過模擬家庭醫生形式為患者服務,通過長期對固定患者的治療,實習生對患者病情更了解,治療更系統,利于學生臨床診療思維的形成、醫患關系的融洽,醫患溝通易于開展,避免患者對實習生不信任,拒絕讓實習醫生診治等情況,實習生可以體驗醫生的工作流程,積累工作經驗,更好地適應未來工作,培養社會適應能力。
  1.3 效果評估
  模擬家庭醫生教學結束后,應用《社會適應能力診斷量表》[3]對兩組學生進行社會適應能力測評。
  1.4 統計方法
  數據應用IBM SPSS 21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認為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評估量表成績高于對照組(t=6.981,P<0.01),見表1。結果表明模擬家庭醫生教學法可提高實習醫生社會適應能力。
  3  討論
  醫學院校為社會培養醫學人才,社會才是對醫學生才能檢驗的最終場所。如何使醫學生畢業后快速融入社會,縮短社會適應期,是醫學高校一直關注的重要問題。醫學生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對于成為一名醫生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醫生要診治的不僅是生物學的人,而是增添了更多元素的社會學的人。研究顯示目前大學生29.8%的人社會適應能力得分較低[4],為了更好地在實習期間完成學生向醫生的轉變,對實習生進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至關重要。社會適應能力可以反映人的成熟程度,目前醫療環境存在信任危機,患者不接受實習醫生診療,不愿向實習生講述病史,不配合實習醫生體格檢查,甚至不接受帶教老師與學生一起進行教學查房。由于上述種種情況,學生臨床實習多采用老師理論講解,觀看教學錄像等與患者零接觸的方式,參與診療的機會很少,學生積極性下降,缺乏與患者交流的技巧與勇氣,無法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臨床工作中,無法實現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最終造成醫學院校每年向社會輸送大批畢業生,但用人單位無人可用的局面,高學歷低能力的培養模式不適合時代的要求。為了提高實習生社會適應能力,我們需要一種新型的培養模式。   家庭醫生是歐洲國家普遍診療模式,是對服務對象實行醫療保健服務的新型醫生。家庭醫生的患者為固定人群,能提供健康咨詢、預防保健和常見病的診斷治療等長期服務,并對慢性病人和康復期病人主動追蹤觀察[5]。我國目前正在摸索階段,希望將這種診療模式引入我國。目前實際臨床工作時就診患者多,患者病情急切,快速就醫診治愿望迫切,所以每位患者就診時間較短而且對醫生業務水平要求高,學生進行診治往往導致患者不滿,也容易延誤患者病情,不適合剛接觸臨床工作的實習生進行。為了避免上述情況,還能讓學生得到練習,我們在臨床實習中開展模擬家庭醫生教學法,建立一個糖尿病俱樂部,讓糖尿病患者自愿參加,參加者可享受免費的健康咨詢服務,在每一位加入俱樂部的成員的同意下,為其指定一名實習生作為其家庭醫生,實習生需完成糖尿病患者診療程序,俱樂部成員自愿加入接受學生診療,并且無緊急診療要求,所以學生可以有充足的時間詳細地詢問病史,全面地對其進行體格檢查,給予患者人文關懷,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模擬家庭醫生教學法實現了學生與患者不限時交流,學生開始時可能存在操作不熟練、問診順序不正確等情況,帶教老師給予正確指導,學生就會越來越熟練。學生把自己所學理論知識講給患者聽,增加患者信任度,指導患者的糖尿病飲食,為患者制定運動方案,讓患者定期監測血糖,把數值記錄到健康檔案中,如果血糖不佳,要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學生擁有了自己固定的患者群,體驗了家庭醫生的診療模式。
  模擬實習醫生教學法的開展,使學生的實習積極性空前高漲,缺勤率下降,學生體驗了被患者認可的價值感,學習熱情和興趣最大程度地被激發出來,學習質量得到明顯提高。自覺學習專業知識,幫助患者解決疑問,并在其中不斷發現自身的不足,及時學習完善不足之處。模擬家庭醫生教學法很好地培養了實習生臨床診療思維,提高了學生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能力,變被動為主動,主動詢問帶教老師問題,主動提出問題、查資料解決問題,交流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學會舉一反三,養成遇到問題時進行多角度思考的習慣。
  教學結束后兩組學生進行測評,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社會適應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證明模擬家庭醫生教學法有助于提高醫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該教學法的實施對實習生畢業后更順利地進入工作崗位有著重要的意義,讓實習生畢業后能夠及早適應新崗位、融入社會。該教學法通過不斷的改進及完善成為可以提高實習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有效教學手段,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 楊穎超.論醫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與就業力提升[J]. 西北醫學教育,2016,24(1):109-111.
  [2] 盧先等.家庭醫療模式的初步探索和實踐[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33):183-184.
  [3] 鄭日昌.大學生心理診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339-341.
  [4] 郝峰.某高校醫學檢驗專業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調查研究[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18,39(1):22-24.
  [5] 陸秋霞.家庭醫生對COPD穩定期患者社區分級強化管理的療效觀察[J].醫藥前沿,2017,7(6):396-39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2852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