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貧困流動人口的基層扶助實踐空間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城市貧困問題一直以來就是經濟學家們研究的一個重點問題,雖然在現在已經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成績,但是,在“扶貧實踐空間”內觀察和研究關于城市貧困流動人口的問題,為此問題分析和思考最終解決的途徑,卻還是屬于新興的少數。該文嘗試將這種空間領域與城市貧困的問題結合在一起,用一種新的研究方式,從一個全新的角度進行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城市貧困 流動人口 基層扶助 空間研究
中圖分類號:FD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b)-0200-02
當前,城市貧困流動人口的問題成為了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研究問題,要想解決這一系列的貧困問題,首先需要對城市貧困流動人口進行空間上的劃分與界定,為基層扶助的實踐做好準備。其次是要理清各個組織在城市貧困流動人口的扶助中所處的位置,權衡基層扶助實踐在空間與權力方面的管理關系。最后一點就是需要克服以及改善基層扶助中的不良習慣。通過這3個方面的基層扶助實踐,改善城市貧困問題、促進城市經濟的新發展。該論文從這3點出發,深入研究與分析城市貧困流動人口的基層扶助實踐在空間方面的可行性。
1 城市貧困流動人口基層扶助實踐空間的界定
1.1 簡要分析城市的貧困流動人口的基層扶助實踐空間上的界定問題
關于城市貧困流動人口的問題,一直以來都被各界所關注,而這個界定究竟是指的什么呢?簡單來說,是指一些基層的工作人員,在進行扶貧工作的時候,將扶貧資源與動態的關系網點結合起來。但是在實際的研究過程中,政府在關注城市貧困流動人口的過程中,為了獲取實際的扶貧資源就會形成一個扶助實踐的空間,這種空間暫時定位不屬于這種界定范圍中,但是并不是說,在實際的生活中就不會存在這種空間時間,只是暫時沒有對此進行研究。在這整個基層扶助實踐的過程中,需要各界人士的共同參與和支持,而在實踐中,每個參與者都有不同的利益目標,追求不同的價值。這其中,政府的相關部門追求的是政治效益,也就是在政績上有一定的成績。而城市的一些貧困流動人口,他們追求的主要是在基層扶助實踐中獲得一些扶貧的資金,改善自身的貧困的生活狀態,使得生活質量有所提高。
1.2 分析城市貧困流動人口問題中空間分析與傳統分析的區別
隨著社會學的逐漸發展,學術界對于空間分析的重視程度也逐漸增強,這種關注度的提高也為城市經濟與貧困流動人口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在這種學術爭相發展的大背景下,將傳統的研究方式與新的空間研究相結合,開辟一條城市貧困研究的新途徑。舉個例子來說,以湖南省的其中一個市——長沙市為研究的對象,進行分析,這種以省會城市的經濟發展和貧困流動人口數據進行研究,得出的結論更能反映許多大城市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經濟分層現象。首先,從長沙市的地域情況來進行分析,作為湖南省的省會城市,在經濟發展的方面受到的限制比較少,有較好的發展資源,但是在長沙市中出現的城市分化現象比較嚴重,主要的問題就是貧困流動人口與常住人口的分化問題,體現在居住區、娛樂區、學習區這幾個方面。
2 城市貧困流動人口基層扶助實踐空間的結構
2.1 關于城市貧困流動人口基層扶助實踐空間的結構方面的研究分析
第一種結構是在對城市貧困流動人口進行研究分析的過程中,要分清基層扶助中的權利與實踐兩者所處的位置是怎樣的。首先,基層實踐空間是會受到權利實踐空間的限制,上級的一些權利空間會約束基層的實踐,但是這種權利空間并不是一種實際存在的實體,只是用來表述各種各樣的力量關系。第二種結構是在城市貧困流動人口的扶助實踐中產生的資本與關系的一種對立關系結構。通過分析這種關系結構,發現在基層扶助實踐中“資本”是決定各個扶助者實踐活動的關鍵所在,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決定了這些扶助者的關系結構。
2.2 城市貧困流動人口的基層扶助實踐空間研究的優勢所在
在對城市發展與城市貧困問題的研究中,從空間的角度去研究是有很大的意義的,其研究的優勢也是非常明顯的。首先來說,空間這個詞就是包含有一個比較大的范圍,其中的地理與物質兩種空間范圍就是城市發展研究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要素,這兩個空間角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城市的經濟發展,畢竟,每個城市的發展或者說是經濟階層的分級現象,都離不開土地的利用空間的變化。其次是這種空間的劃分能夠有效地區分城市的各個地區的不同功能,從這些功能上的區別,來分析城市的窮人和富人居住區域的不同以及工作區域的差別。
3 城市貧困流動人口基層扶助實踐空間中的慣習
3.1 在城市的貧困流動人口基層扶助實踐空間中的一些慣習
在扶助的時間空間研究中,發現扶助者的慣性思維會影響在扶助中行為的選擇。比如說,政府以及國家的一些工作人員,在進行扶助資源的選擇時,就會自主或者不自主地將這些扶助的資源物資投入到最容易出政績的地方,這種就是被政績以及自身所處地位影響的資源選擇;而城市中的小部分街道服務組織,比如社區這種扶助組織,相比于政府,沒有太大的資源投入,就盡量切實地組織與實行扶貧工作,在最基層進行扶助實踐,爭取滿足城市流動人口的一些合理需求。在整個扶貧實踐過程中,各個組織機構,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為扶貧做出一定的貢獻。而處于被救助位置的城市貧困流動人口,則是合理享用國家與社會為其提供的扶助資源。 3.2 研究城市貧困流動人口基層扶助實踐空間的意義與價值
對基層扶助進行空間研究最有意義的就是能夠分析出一些關于人文方面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人與人之間的關懷以及批判主義的精神體現,這種分析在對城市貧困流動人口的基層扶助的實踐空間中表現得最為明顯。
還是以湖南省的長沙市為例,來深入分析與說明這一價值意義。首先分析長沙市在居住空間方面的問題,貧困流動人口主要集中在一些比較老的城區,或者是在一些新興發展得城市邊緣地帶。其次,分析日常的生活方面的內容,貧困人口的生活與中等富裕人口的生活娛樂有著很大的差別,并且,貧困人口很少有參與一些娛樂活動,大多數時候都在為生活奮斗。再通過最近的一些數據,長沙市在針對貧困流動人口的基層扶助實踐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分析,在2018年的普查中發現,長沙市目前有近167萬的流動人口,主要是由于地區之間的經濟差異,使得大部分的貧困流動人口流向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進行務工,隨后長沙市政府響應國家扶貧號召,提出了新的建檔立卡與精準扶貧的政策,這兩個政策使得長沙市的城市貧困流動人口迅速減少,在2018年9月底的時候,已經累計精準扶貧了4萬多戶的家庭,共13萬的貧困人群。
4 結語
該文研究的長沙市現如今正是發展的一個最關鍵的時候,開發了許多的新城區進行新的發展,但其結果就是,老城區的經濟逐漸蕭條,貧困流動人口就會面臨一些新的問題。因此,在整個發展的過程中,還是需要國家及社會高度關注城市貧困人口的生活狀況與需求,為這些比較弱勢的貧困群體制定最適合的社會福利制度,從而實現城市貧困流動人口基層扶助實踐的空間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 慈勤英,張芳.城市貧困空間固化的社會治理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3):1-5.
[2] 方曉玲.論城市流動人口的貧困文化[J].青年研究,2004(6):1-7.
[3] 韓建民,馬子量.新時期城鎮貧困群體演化趨勢研究——城鎮中農村流動人口的貧困問題分析[J].寧夏社會科學,2007(4):58-61.
?、倩痦椖浚?018年度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城市貧困流動人口基層扶助的實踐空間與行動邏輯研究》(項目編號:湘教通[2018]255號)。
作者簡介:王承藝(1999—),男,廣東河源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城市貧困流動人口管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352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