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會計教育改革之我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會計專業是一門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應用型學科。近年來,我國會計的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明顯,市場有著大量需求,但是會計就業卻很難,這說明高校培養的會計不能很好地適應市場和社會的需求。對于高校來說,培養會計應該從我國會計供給側的現狀出發,將其對人才的培養立足于滿足當前國家的發展需要。因此高校在進行相關培養的過程中,應該更加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使得適合當前會計結構的人才得到培養。該文主要對當前會計改革背景下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
關鍵詞:會計 教學體系 人才
中圖分類號:F2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b)-0101-02
人才培養模式是人才培養的核心,因此對本科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和創新不僅具有理論意義,還具有實踐意義。為了使得我國的發展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的環境,我國正在較為火熱地進行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在對其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筆者發現發部分學者都將其研究的焦點放在當前的產能過剩等方面,并且對產生該結果的原因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同時還加強了對新形勢下的我國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與相應的會計改革理論進行對比。而當前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還較少,因此該文將對會計培養模式改革下的人才培養進行一定的分析,促使我國會計事業的發展更加迅速。
1 會計培養模式改革背景下的發展需求
前文已經提到培養會計專業的人才是為了大眾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問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人們的眼光不僅僅是集中在獲取物質上,更多地關注了更加豐富的生活。會計能夠高效地提高一個學校的經濟效率,同時還能提升公司的整體實力,因此提升高校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進國家的健康發展。然而當前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專業在高校的發展時間還較短,因此使得目前高校仍然處于對該專業的探索階段,并且其實際的課程設置還不夠完善。眾所周知,高校的每個專業都有其特定的專業定位,這對畢業生畢業之后進行工作的選擇以及高考之后學生進行專業選擇有較大的指導作用,但是目前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專業的專業定位還不夠完善。其次當前的教師資源也不夠完善,不能更加完善地對學生進行相關學習的指導。高職教學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其實際培養目標進行一定的調整,將會計教育作為主要目標,會計教育對于人的能力的提升都有著較大的幫助,因此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學生進行會計計算能力的培養。同時,對學生進行能力培訓要更加全面地發展。
2 傳統教學方式與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專業的發展有一定的矛盾
隨著時間的推移,使得人們對于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理解已經與之前有較大的區別,并且實際的會計項目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因此,如果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還采取過去的教學方式必然會存在較大的矛盾。傳統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專業的教育更加注重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會計知識的教育,而當前隨著教育事業的進步,如果僅僅擁有專業的會計知識是不能成為完全合格的會計的,還應該在其專業素質加強的過程中加強其實際的人文素質培養,使得高校培養的學生能夠真正適合未來相關行業的需求。然而根據筆者的相關實際了解,目前高校主要對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專業開展了實踐類以及技能類的課程,并沒有加強對學生進行社會性的會計實習與實際課程知識的結合。并且目前實際教學中,高校對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專業學生的投資較少,使得其實際的教學器材不能完全符合實際的學生需要。上述原因的綜合結果就是使得學生在完成高校的學習之后,進入社會不能適應外界社會的實際需求,在客觀上造成畢業生的就業前景較差。
3 會計改革背景下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3.1 對學生的課程設置進行調整,對其實踐技能以及課程建設進行一定的改進
在對當前高校的實際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課程進行分析之后,筆者發現,目前的高校課程主要分為通識類以及專業類的課程。綜合前文可知,要培養全面的、適應社會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人才,應該對其加強人文相關知識的培養,使得其適應當前會計改革的環境,因此,需要在重點培養學生專業基礎知識的情況下對其人文素養相關的技能進行培養。例如,在其實際的課程表中加入企業會計學,使得學生不僅對其實際的會計技能能夠掌握,同時還要了解該類型的會計事業的發展以及進步。同時社會會計學也應該是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專業較為重要的課程,這門課程將會使得學生能夠掌握當前環境下的社區開展活動的實際意義,并且對當前的會計文化素養進行一定的培養。
依托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教學平臺,創建三位一體的會計教學模式。首先,應該對其課程體系進行建立。根據目前會計供給側的實際背景,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可以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1)應該重點對學生的會計技能進行更加著重的培訓,其專業基礎是其進入社會之后發展的基礎,任何的拓展都應該是建立在其扎實的專業基礎上的。(2)應該著重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為其今后的實際工作進行一定的規劃。實際工作的過程中,團隊合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需要對其團隊合作的能力進行一定的培養。
3.2 加強教師的技能培訓,完善教師培訓模式
由于當前的會計發展較為迅速,因此目前對于經驗豐富且教學能力較強的教師的需求也很大,因此為了保證教師的實際教學素質以及教學技能能夠滿足當前的實際教學需要,就需要加強對其教育模式的改進,使得教師的教育更加適應當前的實際環境。高校在進行教師的培養時,應該鼓勵教師在大型的一線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學校進行實習,并且對其中實際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環境進行一定的了解,并且還可以在該學校中擔任訪問學者,使得教師的知識體系得到更新,并且對當前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事業的發展環境進行了解,之后再通過其理解對今后的教學進行思考。 4 依據國家政策與政策與現實需求,積極改進教學方式
國家政策的出臺對教育的影響極大,因此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其教學規模與國家政策進行一定的契合,特別是高校的招生人數、教師規模以及高校管理人員的人事編制等都是最為基礎的,為了使得其教育質量盡可能地得到提升,做好高校教育的頂層設計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學中,學生與教師的比例是對其教育質量影響較大的一個因素,因此國家教育部門應該根據與當前世界的發展形勢以及對不同語種的人才需求進行考慮,從政策方面對其進行一定設計,使得我國的教育盡可能實現均衡發展,并且真正提升我國教育質量,而不僅僅是做表面功夫。在對各高校的實際發展中進行分析可知,當前應該對其教學方式進行一定的改變,使得教師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同時盡可能地提升教師的教學環境。其次,從政策方面,應該對其教學目的外的人才需求的層次進行控制,使得我國的會計教育質量得到提升。
傳統教育中,教師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在進行升學考試的過程中能夠取得更高的分數,而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的積極性有著較大的影響,因此需要淡化應試教育對教學的影響。通過營造適合學生學習外語的環境使得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在進行教學過程中,由于不同學習基礎以及外語學習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其制定更加適合其學習的方式。同時還可以通過設置不同的教育目標使得學生能夠根據其喜好進行學習。高職院校應重視技能應用培訓。高職院校會計教育的培養目標主要是高素質的會計人才。高職會計人才應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良好的專業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方面,高職院校會計教育應培養專業人才,而不是一般人才。學校應加強會計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而不是數學和英語。另一方面,高等職業會計教育的目標應面向中小企業,學校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應面向中小企業。
5 大數據技術在會計教學的應用
當今社會是大數據的時代,在現代學校會計教育工作應用大數據技術不僅使得學生在進行數據會計學習的過程中其數據的收集方面有著十分重大的改變,并且對其數據分析的方式進行了一定的改善。由于在進行數據的收集過程中其實際的收集方式有著十分大的區別,因此在進行實際的數據分析處理的過程中需要對于其實際的數據處理方式進行一定的改善,并且由于不同方面的數據處理有著十分不同的屬性,因此在進行數據的處理時需要根據其實際的情況進行符合其實際情況的創新。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傳統的計算機數據處理受到了極大的挑戰,而對傳統計算機會計教育工作的挑戰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計算機數據處理的機會到來了,因此在進行大數據計算機數據的處理創新過程中需要加強對于實際的處理方式的轉型。因此大數據技術在進行實際的創新過程中對其今后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在進行會計的過程中,處理的工作總量是十分巨大的,并且不同的數據處理的數據類型是十分不同的,這些因素的不同使得在進行實際的會計的過程中其難度有著十分巨大的挑戰,而正是由于這些因素的集合使得傳統的數據會計方式在面臨如今的環境時不能完全地對其進行更加充分有效的會計處理,就需要對其實際的會計技術進行一定的更新,在進行會計數據的處理時,需要對相關的會計數據進行一定的分類,使得其會計數據的處理更加高效化。
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要結合高校的培養模式,從人才會計供給側出發,要以適應社會的變革為基礎,及時創新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設置,提高會計專業人才的社會適應度,高度切合市場需求的會計專業人才,是保障會計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要素。
參考文獻
[1] 楊宜旭.有關職業高中財會類專業實訓的思考[J].讀書文摘,2017(12):53.
[2] 胡紅燕.職業學校會計教學改革的探究[J].科技展望,2016(11):77-79.
[3] 曾月芬.實踐性教學在會計教學中的重要性[J].神州,2012(31):7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353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