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維修違規行為研究及預防性措施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為探究民航維修人員違規行為產生的根源,減少違規行為的產生,基于計劃行為理論,增加風險知覺和風險容忍、組織的安全管理和工作壓力四個變量,對民航維修人員違規行為產生的根源做出了梳理和分析,進而提出預防性措施,為矯正違規行為提供了依據和解決途徑。
【關鍵字】航空維修;違規;計劃行為理論
中圖分類號: F562.6;V2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2-022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2.106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ason of violations in civil aviation maintenance, thereby reducing the occurrence of violation behavior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by adding four factors including perceived risk, risk tolerance, safety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 and pressure of work combs and analyzes the roots of violations in civil aviation maintenance, puts forward preventive actions to rectify violations.
【Key words】Aviation maintenance; Violations;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0 引言
航空維修是航空運行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保障航空運行系統安全運行,而且影響著航空運行效益。據統計,世界上20%-30%的空中停車、50%的航班延誤、50%的航班取消均是由維修中的人為差錯引起的[1]。這些統計數據背后是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和巨額的成本浪費。
近十幾年來,隨著航空運行總量和航空器數量的劇增,由維修人員違規行為所引發的不安全事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例如, 2017年某維修單位一維修人員未按照工作單的要求使用檢測器具對航空器輪胎氣壓進行檢查,而是依據個人經驗,采用目視、手壓、腳踩的方式對輪胎氣壓進行檢查,導致飛機著陸時發生主機輪漏氣的不安全事件。由此可見,違規是航空維修中比較普遍存在的一種不安全行為,和差錯一樣,給維修質量和飛行安全帶來了較大威脅。因此,探究維修人員違規行為產生的根源,并依據原因制定預防性措施,對于有效減少違規行為,以及由此引發的不安全事件的發生,有積極作用。
1 違規及違規行為研究
違規是人的一種不安全行為,是故意違反規章、標準、程序和制度的行為,發生在人們共享同一價值觀和團隊提倡某種行為或態度的情況下,是組織安全文化的表現。違規分為偶然性違規和習慣性違規。
目前,對于航空維修中的違規行為研究,有學者運用計劃行為理論建立研究模型,分析維修人員違規行為產生的機理,對違規行為進行解釋和預測。有學者更進一步,運用改進型計劃行為理論,將其它變量加入到對違規行為的研究中,其研究結果對違規行為的產生根源做出了梳理和驗證,為矯正維修人員的違規行為提供了理論依據和解決途徑。
2 計劃行為理論
計劃行為理論是社會心理學中最著名的態度行為關系理論,在國外被廣泛應用于多個行為領域的研究,在國內較多的運用于航空運行人員的違規行為研究。該理論認為行為意向是影響行為最直接的因素,行為意向受態度、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的影響(見圖1)。
計劃行為理論認為個體的行為不僅受行為意向的直接影響,還受個人執行行為的能力、機會和資源等實際控制條件的制約,在實際控制條件充分的情況下,行為意向直接決定行為。準確的知覺行為控制反映了實際控制條件的狀況,可直接預測行為發生的可能性。行為態度、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是直接控制行為意向的三個要素[2]。改進型計劃行為理論則將個人的風險知覺和風險容忍、組織的安全管理和工作壓力等其它變量納入到影響行為意向的因素中。
簡而言之,在航空維修領域,維修人員所實施的實際違規行為直接受違規行為意向的影響,而違規行為意向與維修人員的行為態度、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直接相關。維修人員的風險知覺和風險容忍、組織的安全管理和工作壓力也影響著維修人員的違規行為意向,從而影響著實際違規行為(見圖2)。
3 基于改進型計劃行為理論的維修人員違規行為分析
3.1 維修人員的違規行為態度
對于維修人員,違規行為態度則是指個人對于執行違規行為的評價是有利還是有弊,即對于執行違規行為產生的不良結果及其可能性的評價,影響著維修人員是否形成違規行為態度。例如,通過實施違規能給個人帶來經濟效益或上級的表揚,則會形成違規有利的行為態度。
3.2 維修人員的主觀規范
航空維修人員的主觀規范是指維修人員在決策是否執行違規行為時所感知到的來自他人(同事、家人等)或團體(組織)的壓力,即維修人員預期來自同事、家人或組織對執行違規行為的態度和期望,以及個人順從這種期望的意向,共同決定維修人員關于違規行為的主觀規范的形成。例如,維修人員實施違規行為前,來自同事或質量監督部門的壓力和期望,會影響維修人員是否實施違規。
3.3 維修人員的知覺行為控制
維修人員的知覺行為控制是個體感知到執行違規行為的難易程度,即影響執行違規行為的因素的多寡,以及這些因素對執行違規行為的影響程度,決定著執行違規行為的知覺行為控制狀況。例如,維修人員預期到實施違規的難度大、機會小,則違規的知覺行為控制就弱。 3.4 維修人員的風險知覺和風險容忍
其他影響違規行為意向的因素還有個人的風險知覺和風險容忍、組織的安全管理和工作壓力。
風險知覺指個體對外部環境潛在的危險的主觀認知和評價以及相應的準備行為,是一種情景風險意識。維修人員的風險知覺水平影響著個體的行為,也影響著個體的風險評估和風險決策。具有較高水平的風險知覺的維修人員能準確地知覺風險情景,并合理地評估自身能力,會理性地選擇安全行為而非違規。
維修人員的風險容忍則是個體為了實現維修目標而情愿接受風險的數量和程度。具有高風險容忍的維修人員往往容易采用更冒險的違規行為去達成維修目標,具有較高的事故傾向;具有低風險容忍的人員則反之。簡而言之,高風險容忍的維修人員發生違規行為的幾率高于低風險容忍的維修人員。
3.5 維修組織的安全管理
航空維修中的安全管理是指運用組織方法管理安全的組織行為,即組織通過危險識別和系統防護機制的漏洞彌補,將人員傷害或財產損失的風險降至并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以下。對于航空維修,安全管理就是組織機構、安全政策、管理制度、程序標準、員工培訓和設備環境等的設置,以及由此形成的安全承諾、安全氛圍和安全理念等安全文化環境。在制度健全、培訓規范、系統管理、合理獎懲、健康的安全管理環境下,維修人員選擇實施違規行為的可能性更低。
3.6 維修中的工作壓力
在航空維修中將工作壓力也列為影響人員產生違規行為的外部因素之一。工作壓力是個體對工作環境中的各種刺激做出的生理、心理和行為反應的綜合模式。工作壓力的主要來源于工作條件、角色壓力、人際關系、職業發展、組織系統以及家庭對工作的交互影響。工作超負荷、工作復雜性和技術壓力、工作決策和責任以及時間壓力等,都會直接影響維修人員的違規行為意向,進而導致違規行為發生。
3.7 違規行為產生根源
根據以上分析,航空維修中違規現象頻頻出現的原因在于:
?。?)維修人員對通過執行違規行為的結果評估為有用或有利,即實施違規行為的結果能為個人或集體帶來經濟效益或是降低維修成本等利益時,就會形成了違規的行為意向,觸發違規行為。
?。?)維修人員在決策是否實施違規行為時,感受不到來自他人或組織對違規行為決策的壓力,甚至預期到他人或團體對違規行為存在期望,為順從這種期望,維修人員也會產生違規的行為意向,實施違規行為。
?。?)當維修人員對于實施違規行為感知不到阻礙因素,或阻礙因素對實施違規的影響程度很低,能夠輕易地實施違規,也會促使維修人員產生違規的行為意向。
?。?)低水平風險知覺的維修人員不能準確地知覺風險情景或高估自身能力,將會更高幾率地選擇實施違規。而高風險容忍的維修人員發生違規行為的幾率會高于低風險容忍的維修人員。
?。?)在航空維修中,維修人員的工作壓力主要體現在工作量超負荷、工作超時、工作復雜性和時間壓力等。長期承受超負荷的工作壓力導致維修人員心理、生理和認知的不良狀態,導致維修人員選擇捷徑而采用違規的方式來達成維修目標。
?。?)航空維修中組織的安全管理則是通過組織的管理行為,為維修人員營造良好的安全氛圍,倡導健康的安全文化,不為維修人員輕易實施違規行為創造機會、資源和時間。
4 違規行為的預防性措施探討
針對以上的分析結果,為降低維修人員違規行為發生幾率,提高維修系統安全裕度,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阻止維修人員對執行違規行為產生有利的想法,或通過培訓或制度告知維修人員,執行違規行為帶來的絕對是弊大于利;
?。?)在任何時候維修機構都不應該為了經濟效益而降低安全目標,通過鼓勵員工實施違規行為達成經濟目標。
(3)在組織中形成遵章守紀的氛圍,對違規行為鄙視,人人形成遵守規則的主觀規范。
(4)通過有效監督,彌補系統漏洞,使員工意識到實施違規的阻礙因素很多、很困難,形成不違規的知覺行為控制。
?。?)盡量選拔高水平風險知覺和低風險容忍的人員作為維修人員。
(6)分配工作任務時,考慮運行人員的運行能力,認真對待工作壓力帶給人員的負面影響,不長期增加額外的工作壓力和生產配額。
(7)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合理配置維修資源,倡導健康的安全文化,提高個人和組織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
【參考文獻】
[1]楊家忠,張侃.航空維修差錯分析及其管理.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4,14(2):46-49.
[2]段文婷,江光榮.計劃行為理論評述.心理科學進展,2008,16(2):315-320.
[3]陳芳,劉凱凱,李苗.基于改進型計劃行為理論的機務維修人員違章行為研究.安全與環境工程,2016,23(2):147-152.
[4]王永剛,楊傳秀.基于SEM的機務維修人員故意違章行為影響因素研究.安全與環境學報,2015,15(5):166-169.
[5]王永剛,楊潔.組織因素對民航維修人員安全行為的影響.安全與環境學報,2017,17(2):560-564.
[6]王永剛,李苗,劉凱凱.民航維修人員習慣性違章行為的SD建模研究.安全與環境學報,2017,17(1):204-209.
[7]鄭雙忠,陳寶智,劉艷軍.復雜社會技術系統人因組織行為安全控制模型.東北大學學報,2001,22(3):288-290.
作者簡介:茍立?。?975.10—),女,漢族,四川德陽人,大學本科學歷,目前是中國民航飛行學院航空維修工程師,主要從事航空器維修及管理工作。
凌云(1975.09—),男,漢族,河北高邑人,本科,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高級實驗師,主要從事航空器維修實訓教學工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398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