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有機化學教材的特點和對高職化工類有機教材改革的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教材作為學校教育的核心環節,是教師開展教學和組織學生活動的最主要的依據。它制約著教育活動方式,影響著學生身心發展,因此,從課程教材的研究入手,對教材內容及形式的實用性行探討,才能更好地實現愉快地教與學。該文對目前常用的高職院校有機化學教材進行了研究,歸納了其中值得借鑒的特點,并對高職化工類專業有機化學教材的改革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 有機化學 教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c)-0194-02
近年來,雖然我國高職教育蓬勃發展,部分學校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功經驗,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但從總體上看高職教育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尤其是教材建設明顯跟不上高職發展的要求。許多課程沒有高職教材,或是借用本科教材,或是沿用??平滩?。而這些教材一般內容偏多,理論偏深,根本不可能滿足高職教育教學的要求,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給教育教學帶來了一定困難,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最近幾年,高職教材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出版的教材種類有所增加,我們對一些優秀的高職有機化學教材進行了研究,歸納了其中值得借鑒的特點,并對高職化工類有機教材的改革提出了建議。
1 值得借鑒的高職有機化學教材的特點
1.1 教材的體系
教材體系基本都以官能團為主線,采取將官能團與反應機理結合的編排方式,力求做到理論知識方面以“必需”和“夠用”為目標[1],值得學習的特點。
?。?)以能力培養為主導思想。
強調理論知識的針對性。注重對各類有機化合物的分類,命名、性質、重要反應機理的認識,不要求對復雜的有機結構理論和有機化合物的合成路線的設計做深入的探究。
(2)貼近生產、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教材的編寫均以有機化合物在生產或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為引導。使學生有目的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并通過學習、鑒別和應用有機化合物,循序漸進地讓學習者達到學習知識、掌握技術技能的目的。
?。?)注重對學習者創新能力的培養,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適當地反映有機化學的新成就,例如,通過在章節中插入“閱讀材料”,介紹有機化學界名人、典故、新知識、新技術以及環保方面的知識等,拓寬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學習此門課程的興趣。
1.2 教材的內容和編排
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教材,以實踐為導向,按“教、學、做”一體,探索項目導向、理論與實訓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突出了實用性、技術性和應用性。
將教學的各個章節分為不同的項目,每個項目又分解為多個任務。在“厚基礎、硬本領”的指導思想下,在內容安排上盡量注意系統性、邏輯性和完整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通俗易懂,注重直觀性,突出各專業的專業特點。例如:醫藥專業的一本優秀創新教材的設計,其每一個項目中分為理論知識和技能實訓兩部分,項目內容主要包括有機化合物基本知識,烷烴、烯烴、炔烴、環烴、立體化學基礎、鹵代烴、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和取代羧酸、羧酸行生物、含氮有機化合物、雜環化合物和生物堿、脂類、糖類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質和核酸等。為適應學生的整體接受能力,每一項目列出了項目概述、知識要點、項目目標,選配一定量的項目考核。在項目后以拓展視域的形式介紹當前重大科學發展、重要臨床應用等相關知識,以便于讀者理解科學發展動態,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技能實訓部分以基本操作技能和綜合性技能實訓為主,共編寫了9個實訓項目,與醫藥專業的學生崗位操作要求相對應。
2 對高職化工類有機教材改革的建議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好的教材是良好教學質量的保證。目前,專門針對應用化學專業的有機化學教材屈指可數,現針對高職化工類有機教材改革提出如今建議。
2.1 緊扣專業特點安排教學內容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家培養的是高級應用型、工藝型人才。教材設計和編寫要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職業需求和今后發展的可能,貼近學生的專業,走出那種單純以學科規律為導引的傳統的教材設計和編寫方式,注重學生個性的養成、潛能的開發、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職業道德的培養等。例如,化工專業的有機化學教材按照工業分析技術專業培養目標以能力為本位,以高職工業分析技術專業對有機化學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為目標,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力求做到理論知識方面以“必需”和“夠用”為度,體現應用性的特色。隨著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結合行業相關職業標準和對化工類專業人才有機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反應的要求,進行編寫?;A化學主要包括無機、分析、有機化學內容,整合課程內容,以溶液為主線,以四大平衡為重點,適度介紹稀溶液與膠體,扼要介紹化學反應速度與化學平衡、物質結構、元素化學,四大滴定、光度分析及電勢分析重在應用;有機化學部分內容以官能團為主線,闡述有機物的結構、性質、反應和應用;以及化學與生活、環境等知識介紹,進而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教學內容。
2.2 適當增加習題的數量和質量
教材中應選擇大量有針對性的習題對學生進行訓練,在習題設置上注重習題的層次與聯系、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性、開放性和綜合性等,習題中應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統一和能力的培養,加強對理論知識的應用,與生活的聯系,能夠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能力,使學生將科學技術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每章均應有與教材內容密切相關的插題,章后應附有總習題,章后習題應適當增加難度,注重理解概念、掌握化學技能、培養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習題的訓練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3 在完善本學科知識的同時,注意補充邊緣學科的知識
化工專業的學生可以適當補充有機化合物的波譜知識、有機化合物的分離與純化技術,還包括綜合實驗。綜合實驗選擇源于生產、生活的實際內容,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掌握實驗技術的能力,在實現能力為本位的目標的同時也為學生拓寬了知識面和就業方向。把一些有實用價值的科研新實驗充實到教材中來,在實驗教學中要特別加強創新精神與能力的培養。遠期可考慮將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整合為《基礎化學》(上、下)及《化學實驗技術》,基礎化學(上)以無機及分析化學內容為主,基礎化學(下)以有機化學、生物化學等內容為主。
2.4 與時俱進,補充最新研究成果,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學生也不再是教材被動的受體,而是對教材能動地實踐創造的主體,教材應引導學生在主動探索和創造的過程中,培養探索技能、澄清和反思自我的能力、與別人交流看法的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想的開放性、對事實的尊重、愿意承認不確定性、批判地思考等,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而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根本上實現有效、輕松,也才能真正地實現“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
3 結語
總之,教材作為學校教育的核心環節,是教師開展教學和組織學生活動的最主要的依據。它制約著教育活動方式,影響著學生身心發展,因此,從課程教材的研究入手,對教材內容及形式的實用性進行探討,才能更好地實現愉快的教與學。
參考文獻
[1] 鐘國清,曾仁權,蔣禮.高職高?;A化學課程體系及教材的現狀與建設[J].天津農學院學報,2002(3):61-64.
[2] 香蓉.高職人教版《化學(通用類)》與美國《化學概念與應用》教材中有機化學內容的比較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6.
[3]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N].中國教育報,1999-06-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748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