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觀賞南瓜新品種‘南珠11號’的選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南珠11號’觀賞南瓜是從臺灣農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瓜皮南瓜’經6代自交分離選育的優良自交系小果型觀賞南瓜新品種。該品種生長勢及分枝性強,主側蔓結果,平均第1雌花節位20.9節,單株結果可達20個以上。果實扁球形,果形端正美觀,果皮淺黃色,有條斑和瘤狀突起。果實平均縱徑6.1 cm、橫徑8.4 cm,平均單瓜質量95.0 g。觀賞周期145 d左右。設施栽培條件下病毒病等病害極少發生。2017年1月通過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適合廣東地區秋季設施栽培。
  關鍵詞: 觀賞南瓜; 新品種; ‘南珠11號’
  Breeding of ‘Nanzhu No. 11’ ornamental pumpkin
  CHEN Jimin, YANG Zhenming, HUANG Yunxian, LIN Peilin, REN Shumei, SHEN Hanguo
 ?。╖huhai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enter,Zhuhai,519000,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Nanzhu No. 11’ is a new inbred line small fruit ornamental pumpkin variety that has been separated and selected from the NongYou ‘Guapi pumpkin’ via 6 generations of self-pollination. It’s growth and branching potential are strong, fruit grows on the main vine and the lateral vine, the first female flower is in the 20.9th section, and the fruit number of the single plant is more than 20. The fruit is oblate,  has stripe and tubercular protuberance with light yellow skin and beautiful apperance. The average longitudinal diameter of the fruit is 6.1 cm, the transverse diameter is 8.4 cm, and the average melon weight is 95.0 g. The viewing period is about 145 days. The plant shows strong disease and stress resistance in facility cultivation. It is suitable for facility cultivation in autumn in Guangdong province.
  Key words: Ornamental pumpkin; New variety;‘Nanzhu No. 11’
  1 選育目標
  南瓜是人類最古老的農作物之一,具有較高的食用、食療及觀賞價值。南瓜種類繁多,顏色、形態各異,其獨特的藤蔓攀援效果、瓜瓞綿綿的造型,以及觀賞時效長等特點,越來越受設施栽培行業的推崇,逐漸成為現代農業觀光園區的主要栽培品種。珠海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圍繞設施溫室觀光農業產業化,多年來一直從事觀賞南瓜種植[1]。根據實踐經驗,在觀光溫室內種植的觀賞南瓜品種,果實的性狀必須具有獨特性,要與常用商品品種有明顯區別;單株坐果量越多,植株觀賞價值越高,果實采收后可作為裝飾物出售,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觀賞周期越長,可減少清棚、補植的次數,有效降低勞動用工成本;植株強健,枝葉繁茂,抗性強,不僅有利于果實生長,還能提升溫室內整體景觀效果[2]。所以我們以外觀特征明顯、坐果數量多、觀賞周期長、抗性強的小果型觀賞南瓜新品種為選育目標。
  2 選育過程
  2.1 親本來源及特征
  親本‘瓜皮南瓜’是2003年從臺灣農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引進的品種。該品種生長勢及分枝力強;主蔓結果,第1雌花節位為24節;果實扁球形,果皮深綠色,有條斑,果實縱徑7.8 cm、橫徑8.7 cm,單瓜質量140 g,單株結果可達15個。在設施栽培條件下病毒病等病害極少發生。
  2.2 選育方法及經過
  ‘南珠11號’南瓜是從臺灣農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瓜皮南瓜’經6代自交定向選育而成的小果型穩定自交系。2003年9—12月引進‘瓜皮南瓜’商品種子20粒試種。選取生長勢強、抗性強的單株套袋自交,收集自交種子。2004年2—5月播種獲得S1代群體,果實均為扁球形,但果色分離出黃色、綠色、黃綠混合等幾類。選擇黃色優良單株自交,分單株收種保存。從2004年9月開始至2006年12月,按此法逐代篩選,自交至S6代,性狀穩定不再發生分離。2007年1月至2015年8月自交保種。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進行多點區域試驗,均表現良好。該品種于2017年1月通過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3],審定編號為粵審花20170007,定名為‘南珠11號’。目前已在廣東、吉林長春、山東壽光等地進行設施栽培示范。
  3 試驗結果
  3.1 品種比較試驗及區域試驗
  試驗所選對照品種為臺灣農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的‘鴛鴦’南瓜。試驗點3個,分別為珠海市香洲區東坑種植大棚、珠海市高欄港區臺創園種植溫室、江門市江海區江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種植溫室。試驗分2個周期,分別是: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2016年2—7月。田間試驗按照隨機區組排列,每小區20株,測量時以每10株為1個重復,共3個重復。選育品種及對照品種的主要農藝性狀詳見表1。   3.2 生育期
  珠海東坑、臺創園及江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3個點2季的試驗結果表明,‘南珠11號’觀賞南瓜及對照 ‘鴛鴦’南瓜在各點同季節的生育期性狀表現基本穩定一致。各點各季節‘南珠11號’均比對照品種生育期略短,開花期明顯延長,觀賞周期明顯延長:‘南珠11號’生育期83 d,對照品種90 d,對比縮短7 d,差異顯著,說明‘南珠11號’較對照品種更快獲得觀賞效果;‘南珠11號’開花期62 d,對照品種38 d,對比延長24 d,差異顯著,說明‘南珠11號’較對照品種有更長的雌花開放時間;‘南珠11號’觀賞周期145 d,對照品種128 d,對比延長17 d,差異顯著,說明‘南珠11號’較對照品種以活體植株供觀賞的時期更長。
  3.3 形態特征
  ‘南珠11號’觀賞南瓜與對照 ‘鴛鴦’南瓜的形態特征差異具體為果形、果縱徑、果橫徑、果色、果外皮花斑、瘤子、單株坐果量、單果質量8個方面?!现?1號’果實呈扁球形,果較縱徑6.1 cm、橫徑8.4 cm,對照‘鴛鴦’南瓜果實呈圓梨形,果實縱徑10.3 cm、橫徑7.7 cm,即‘南珠11號’較對照品種果形偏扁;‘南珠11號’果色呈淺黃色,10條條斑呈深黃色,對照品種果色呈上黃下深綠,分界不固定,偶有全黃或全綠,10條條斑呈淺黃色,就果色這一性狀而言,‘南珠11號’較對照的一致性程度高;‘南珠11號’果皮均勻分布稀疏花斑點,并有直徑≤0.5 cm瘤突,對照果外皮無花斑及瘤突;‘南珠11號’比對照具有更強分枝力及坐果力,主側蔓結果性均強,可連續坐果,單株坐果量20.2個,對照品種單株坐果量14.9個;‘南珠11號’單果質量95.0 g,折算成667 m2總產量為845.5 kg,單株產量1.9 kg,對照品種單果質量114.1 g,折算成667 m2總產量為761.6 kg,單株產量1.7 kg。
  3.4 抗逆性及抗病性
  ‘南珠11號’觀賞南瓜與對照 ‘鴛鴦’南瓜在設施溫室種植,2者均極少發生病毒病、白粉病、霜霉病等病害,均具有較強的耐熱、耐寒、耐干旱特性,但不耐澇。由于試驗地為設施溫室,蟲害較少,主要防治根線蟲及蚜蟲。
  4 品種特征特性
  ‘南珠11號’觀賞南瓜生長勢和分枝性強,主側蔓結果,平均第1雌花節位20.9節,單株結果20個以上。果實扁球形,果形端正美觀,果皮淺黃色,有條斑和瘤狀突起。果實平均縱徑6.1 cm、橫徑8.4 cm,平均單瓜質量95.0 g。觀賞周期145 d左右。設施栽培條件下病毒病等病害極少發生(見彩插8)。
  5 適宜區域與栽培技術要點
  ‘南珠11號’觀賞南瓜適宜在廣東省各地溫室大棚栽培。最適于秋季栽培,9月上旬開始播種。春季也可栽培,2月底至3月初播種。一般采用營養袋育苗后移栽。浸種前要將種子放于陽光下暴曬1~2 d。定植前需整高畦,施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定植株距70~100 cm,行距150 cm。為增加觀賞性,可人工搭制各種藝術栽培架,如人字架、平頂架、斜面架等。定植緩苗后及時施肥提苗,進入開花結果期后,適當保留側枝以增加結果量。后期及時清除老葉、病葉,保證通風透光,把果實充分展露[4]。加強溫室管理,及時綜合防治病蟲害,主要防治根線蟲、蚜蟲、白粉病及霜霉病等[5]。
  參考文獻
  [1]  張長海. 溫室觀賞南瓜[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13.
  [2]  姜立綱,李海真,張帆,等.種植觀賞南瓜前景誘人[J].蔬菜,2009(4):13-14.
  [3]  龍榮華,浦恩達,陶磅,等.南瓜新品種‘云南瓜1號’的選育[J].中國瓜菜,2017,30(4):26-28.
  [4]  林沛林,王燕鸝,謝河山,等. 觀賞南瓜溫室栽培技術[J].中國瓜菜,2008,21(1):30-31.
  [5]  林沛林,李一平,王燕鸝. 溫室無土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溫室園藝,2009(2):38-3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7543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