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數據分析構建產品設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數據分析,互聯網時代非常熱的一個詞。數據分析在出版上的應用也不少,多用于銷售市場,但其實在產品設計時也需要倚重數據分析。本文試從定義需求、數據分析、建模實施、反饋控制四個方面來的角度來解構教輔的產品設計。
關鍵詞:數據分析;圖書出版;產品設計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0-0206-02
數據分析,互聯網時代非常熱的一個詞,是指用適當的統計分析方法對收集來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結論而對數據加以詳細研究和概括總結的過程。數據分析在出版上的應用也不少,多用于銷售市場,但其實在產品設計時也需要倚重數據分析。本文試從數據分析的角度來解構教輔的產品設計。
1 定義需求
如我們要做一本關于中考語文名著閱讀的書,把“中考語文名著閱讀”做拆解,我們需要分析:
?。?)選取哪些篇目。能稱為“名著”的書非常多,但是我們要縮小到“中考語文”這個范圍內,所以首先分析出需要選取哪些篇目。(2)如何設置練習。作為教輔圖書,一般提供的不是純原文閱讀,我們產品的核心是通過合理的練習讓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所以我們需要分析出是否需要配原文,是配全本還是節選。是否需要講解,設置多少講解,設置多少練習合理等。
2 數據分析
還是以中考語文名著閱讀為例,數據分析對象主要為兩個方面。
2.1 考試分析
中學教輔常需要根據中高考信息進行數據分析,用以了解中高考的動向,并及時在產品設計中呈現。對此,筆者選擇了對中考語文試卷進行數據分析。
2.1.1 數據來源
?。?)在34個省級行政區域中選取了19個省/直轄市近三年中考試卷。其中西藏、新疆、海南、云南、貴州、廣西、寧夏、甘肅、青海、臺灣、香港、澳門不在選擇之列,湖北、上海、江西中考試卷暫時沒有出現名著閱讀的考查。(2)根據筆者圖書的銷售情況及優先選擇教育發達城市的原則,選取試卷主要來源于各大中型城市的中考試卷,共涉及32個市。此外,除直轄市外(重慶有兩套卷),安徽、福建、河北、河南、陜西、山西為全省統一命題(江西也是全省統一命題)。
2.1.2 簡單數據模型分析
?。?)題型比例(圖1)。從試卷分析來看,考查內容以簡答題為主,其次為填空題,再次為選擇題,此外只有福建的2017年和2018年的考卷中出現了判斷題,2018年江蘇南京將名著考查融入到作文中。
?。?)考查篇目及考查頻次(圖2)。①在所有考查篇目中,考查頻次最多的是《水滸傳》,其次是《西游記》,排第三的為《朝花夕拾》和《格列佛游記》。②圖中出現的所有考查篇目,從《朝花夕拾》到《簡·愛》為統編版教材要求的必讀篇目,但教材中規定的《紅星照耀中國》《昆蟲記》《艾青詩選》《儒林外史》暫未出現。③《紅巖》《名人傳》《格列佛游記》為統編版教材推薦的課外選讀篇目。而從《三國演義》到《格林童話》均未列入教材要求。
?。?)考查內容及考查頻次(圖3)。從數據可以看出考查內容主要集中在故事情節和內容理解上。此部分內容需要做進一步的數據挖掘。
2.1.3 數據挖掘
通過簡單的數據模型分析可以發現考查篇目相對集中,在產品設計中可以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進行區分設計。另一方面,教輔圖書的特性——幫助學生更加便捷的掌握學科知識,提高考試成績。以考查頻次最高的《水滸傳》為例,《水滸傳》流傳下來的版本就有7種不同回數的,有100回的、102回的、110回的、115回的、124回的、還有70回的。這些版本最高字數96萬字,最低字數56萬字。作為教輔圖書,如果對《水滸傳》全方位的講解和全方位習題練習設計顯然不太合理。
我們可以對數據進一步分析,從數據中單獨挑選出考查《水滸傳》內容的試題進行分析,可以根據人物、情節進行關鍵詞抓取。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如抓取“林沖”為關鍵詞,可以發現與《水滸傳》相關的內容,考查內容涉及林沖的有56%。《水滸傳》中與林沖有關的故事有“誤入白虎堂”“刺配滄州道”“棒打洪教頭”“風雪山神廟”“雪夜上梁山”等。根據情節分類做散點圖或柱狀圖進行進一步分析。
2.1.4 偏差修正
由于所選中考試題為近三年中考試題,即2016、2017、2018三年中考試題,但這三年的參加中考的學生使用的教材版本不一致,各地中考規定的題型及考查篇目也不一致。而從2017年9月開始全國初中語文統一使用統編版的語文教材,到2020年第一批使用統編版語文教材的學生進入中考,預計名著考查的范圍將會有所調整。
所有數據需在2019年中考過后需要進行進一步的修正。
2.2 讀者分析
除了對試卷進行數據分析以為,另一個重要的分析對象是讀者,中學教輔的主要使用者是學生。仍然以中考名著閱讀為例。需要對學生進行以下分析。
2.2.1 使用時間分析
名著閱讀占用的主要是學生的課后復習時間,收集數據主要包括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的學生分別愿意花多長時間和有多長時間進行名著閱讀的作業訓練,重要的是一定要尋求“愿意花多長時間”和“有多長時間”的結合點,在圖書設計的時候需要根據讀者的使用時間進行板塊的劃分和內容總量控制。
2.2.2 使用習慣分析
需要分析學生是習慣單獨拿出一塊時間來專門進行名著閱讀的訓練,還是伴隨在語文復習當中進行。收集數據的時候要考慮不同的學段,不同的時間點,使用的習慣可能會存在不同。如七年級、八年級就與九年級的使用習慣存在差別,日常學習和考前兩周也存在差別。
根據讀者的使用習慣來考慮是單獨成冊或者是在已有的成熟當中增加模塊?;蚴歉鶕煌褂昧晳T設計不同產品。
3 建模實施
分析建模,即構建模型、評估模型的過程。即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對圖書的整體設計,如篇目選擇,板塊設置,條目設置進行明確的劃分,形成寫作方案,然后邀請作者根據擬定的寫作方案進行編寫。在編寫過程中可能存在數據分析結果無法完全實現或者偏差較大的情況,需要及時調整。如新一年的中考考試說明明確規定不再考某篇目或者新增某篇目,一旦出現這種類型的問題需要及時調整更新。
4 反饋控制
教輔圖書通常會連續出版,逐年小幅調整修改。仍然以中考名著閱讀為例。假設根據前期數據分析,我們單獨為九年級學生出了一本中考名著閱讀專項訓練類的圖書。根據中考的試卷分析,進行題型設置,與內容設置。在投入市場一段時候后,需要對使用者進行調研然后進行數據分析,如調查學生的使用情況,是都做還是挑選個別篇目的習題進行練習。搜集學生做過的內容,哪些習題錯誤多次出現,是否存在練習不足或者練習過量的情況。同時,還要對新一年的中考試卷進行再次分析,豐富數據庫。
除內容數據搜集外,也需搜集如答題空間是否合理,各欄目設置是否清晰明了,排版是否簡潔美觀,紙張書寫是否流暢,封面是否易掉易卷等版式設計和裝幀設計方面的數據信息。
在大數據的時代,數據分析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在產品設計當中,貫穿于產品設計的全過程,將數據隨時更新,通過數據分析來進行創新或者會是我們未來產品設計的一個方向。
參考文獻
[1] 戎煒.用戶思維下的教輔出版創新思考與實踐[J].科技與出版,2016(06):72-75.
[2] 艾達.數據產品設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7: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771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