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國家經濟發展中,農業發展是一項重要內容,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發展的基礎產業,因此農業相關問題也備受關注。在我國農業生產中,農田水利設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實現增產增收方面有著積極作用。而在當前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推進的過程中,傳統水利工程開始顯示出與新形勢發展不適應的問題,且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人口的增長也加大了水資源開發力度,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一些問題顯現需要合理解決。
關鍵詞: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存在問題;解決措施;意義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0-0110-02
在農業農村發展中,農田水利是重要基礎,我國在農業基礎設施方面,還存在一些欠缺和不足之處,在發生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就可能造成嚴重后果。而且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農業發展還要面臨世界農業大國的沖擊,需要加大農業投入,提升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品質,以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和農業生產發展,有效增強農業競爭力,更好地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
1 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意義
近年來,我國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地農業生產也出現了很大變化,農產品更加多樣化,且農業生產模式也由單一轉變為產業化、集約化和商品化。因此,需要相應的農田水利工程與之適應。而現有農田水利工程已不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且淡水資源的緊缺,使得這一矛盾加劇。在缺乏相應的水利工程的情況下,一旦出現干旱災害,就會造成莊稼干枯、用水枯竭等問題,產生嚴重的經濟損失。
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不僅與各地農業發展息息相關,而且關系著國家糧食安全和國民經濟發展。只有加強其基礎設施建設,才能更好地解決農業生產中灌溉難和水資源不足的問題,提高農業生產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降低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等。同時,農田水利工程,還可以對生態環境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2 當前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存在問題分析
2.1 項目招投標管理規范性不足
在農田水利工程規劃建設中,通過招投標的方式,對各投標方進行最優選擇,其中需要綜合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而在當前的項目招投標活動中,存在管理不規范的問題,很多工作是階段性展開的,投標的各施工單位每年都是基本相同的。這樣一來,就使得招投標活動失去其開展的意義,難以實現招標方預期目標。同時,部分施工單位存在施工人員素質較低的問題,由于其技術存在障礙,其施工質量難以得到保障。以及一些盲目追趕工期的行為,在施工中更注重眼前利益,而沒有經過合理規劃,從而導致質量安全隱患較大,不利于后期水利工程投入使用。
2.2 設計方面存在不足
在農田水利工程設計中,會出現偷工減料等行為。設計工作是沿著招標設計和施工圖不斷深入的,因此要逐步細化和分解結構圖、工程量和費用等,還要在設計基礎上不斷補充和完善基礎資料。對設計方案,要進一步進行論證和完善。但在實際農田水利工程設計工作中,在整個設計階段中,設計單位缺乏對施工方案的比較,只注重其可行性,而忽略了技術經濟觀念。因此在其招投標設計階段完成的方案,與科研階段差不多,缺乏進一步的優化。而在設計施工詳圖的階段,業主的干預也會參與進來,設計單位才會細致比較各項設計方案,因此該階段會出現較多的設計修改情況。
2.3 縣級及以下部門水利技術人員缺乏
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一項重要問題就是縣級及以下部門缺乏基層技術人員,而技術人員的素質水平密切關系著工程的建設質量。配備相關技術人員,主要是進行工程測量、制圖和數據庫整理等工作。而當前縣級及以下部門基層技術人員的缺乏,主要是因為地區經濟落后,其技術手段也比較滯后。很多職工沒有經過專業的水利工程教育,其綜合素質較低,缺乏相關專業知識。同時,在縣級及以下部門中,人們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積極性也比較低。
2.4 建設管理中存在不足
在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管理中也存在不足,其項目法人通常是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根據合同的要求,建設管理由項目投資人負責。而實際情況是,項目法人沒有及時履行自身義務,建設管理存在嚴重不足。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體制中,其完善性不足,現有管理體制比較落后,難以適應當前實際情況。在工程建設管理中,缺乏明確分工和責任主體,且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卻難以保證其實際管理成效。此外,建設監督管理機制尚不完善,水利主管部門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監管職能,以及時發現工程建設中存在問題和不足,對建設文件及時完善,確保工程建設質量,保障其使用價值。
2.5 基礎設施養護機制存在缺失
在我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由于設計及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有些農田水利工程建成初期就存在一些質量隱患。隨著農田水利工程的長期運行,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會越來越突出,有些農田水利設施甚至長期帶病運行。而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缺乏有效的運行管理機制,以及必要的養護機制,使得水利工程的使用價值不斷降低,久而久之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3 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問題的解決對策
3.1 樹立興修水利工程重要性的觀念
地方政府部門要對興修水利的重要性有著明確認知,改變以往先泛濫后治理的觀念,堅持水利工程建設要與時俱進的觀念,且要使其實現可持續發展。做好其維修和加固的工作,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對相關部門要進行整合優化,實現農業總體開發、土地整理和種糧基地建設等方面的資金工作。使資金效應良好發揮,提升水利工程維護和發展的能力,滿足農業生產的實際需要。同時,要提高對水利工程的利用效率,促進土地生產效應的提升,有效實現農民增收。
3.2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首先是國家政府,要嚴格按照我國相關政策,對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確保將撥付資金投入到水利事業,為其工程建設提供政策、資金支持;其次是地方政府,需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針對性規劃區域內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其規劃要明確重點,按照有重有緩、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對多處水利工程建設,要分析其建設重要性,以及建設的緊迫性,高效利用政府資金,并對資金合理,分配保證工程按時開工;最后是政府職能部門,一方面政府職能部門要對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寬,鼓勵社會中有能力的個人、企業參與進行。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相關優惠政策,如稅收和補貼政策等,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吸引更多的資金,確保工程的順利建設。 3.3 按照農田水利工程設計原則開展設計工作
(1)繼承性原則,在農田水利工程設計工作中,要根據現代農業生產實際需要,充分考慮到實際情況合理集成現有系統,以往設計中存在的因素中,對于不合理的部分要進一步改進和優化。設計工作中建立起功能、結構優化的目標,以確保其穩定性。設計過程中,要對其當前結構、布局和存在問題充分了解,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的方案。(2)整體性原則,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質量,會影響到農作物生長,且具備生態服務、隔離建設用地的功能,因此其總體布局要統籌兼顧,協調好農業生產、環境保護和生產安全之間的關系,實現可持續的農業生產發展。(3)動態性原則,農田水利工程綜合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規劃設計工作具備相對性,要根據時代發展、技術進步等對其動態調整,使其處于相對優化狀態。同時其設計工作中,要考慮到協調性和保護作用,動態看待問題,實現農業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3.4 規范項目招投標管理
在建設農田水利工程時,要選擇最優施工單位,以保障項目的建設質量。對此,需要考量施工單位的人員組織、工程報價和施工質量等,選擇最合適的施工方,因此該選擇過程一定要慎重、科學。施工單位能力過硬的情況下,可以確保工程按時按質完成。招標方要基本了解各施工單位方案,使更多的施工單位參與到招投標活動中。招標方將相關要求先公布出來,以便吸引更多投標者。
3.5 提升基層水利人員素質水平
在農田水利工程實施中,水利技術人員是該活動的主體,其主觀能動性對項目的建設品質有著直接影響。對于當前縣級及以下部門存在的技術人員素質較低的問題,要認識到該工作崗位需要具備足夠耐心、專業知識水平過硬的人員,因此在選拔時要多招聘專業人員。已在崗的工程師要積極將所學專業知識與實踐聯系起來,并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等,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此外,在實踐過程中,技術人員也要不斷總結相關經驗,能夠提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對突發情況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
3.6 完善相關管理機制
要確保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順利開展,就要對當前已不適應實際需要的管理機制進行改善。首先要確保水利工程的規劃合理,在符合相關要求的前提下建設工程項目,并經過驗收合格后再將其投入實際生產使用,確保其建設過程的規范性。其次要加強對水利工程的養護管理,完善其維護管理機制,對水利工程定期進行養護,保障其使用性能良好,可以在農業生產中發揮出應有效用。
3.7 完善相關監督機制
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要確保其符合質量要求,確保其使用價值得到充分發揮。因此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其監督機制,嚴格監督其設計、招投標和施工等環節。行政主管部門要擔負起自身責任,相關部門也要加強對工程的檢驗、審核,確保其建設規范性,保證施工資質符合要求。在工程的施工現場要建立和執行持證上崗制度,確保施工隊伍的素質水平。施工中,要對各環節進行全方位監管,加強相關檢查和審核工作,并有效收集和整理有關數據進行入庫存檔,提供工程驗收的參考信息數據,進一步保證工程的建設質量。
4 結語
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與農業生產活動息息相關,是實現農業穩定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對生態環境保護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需要進一步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對其建設管理、維護和人員配備等不斷進行優化,確保工程的建設質量,使其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 張文學.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現代農業研究,2018(2):22-23.
[2] 呂秀艷.農田水利工程存在的問題及相應對策[J].科學與財富,2017(28):144-144.
[3] 初紅霞.新時期我國農田水利存在問題及策略[J].中國科技縱橫,2017(6):24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771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