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秸稈秧盤育秧技術試驗總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秸稈秧盤代替苗床土進行育苗,試驗結果表明采用秸稈秧板育苗易控制苗床水分,有利于培育壯苗;但目前秸稈秧盤追肥技術與之不相匹配,對人工追肥的要求較高。秸稈秧盤易受鼠害,注意預防。生育進程秸稈秧盤與傳統育秧無差別。秸稈秧盤的插秧掉苗率較常規育苗高5.4%。產量較常規育苗低8公斤/畝。
  自推廣旱育稀植技術以來,一直采用傳統土育苗,用土量很大,取土越來越困難,隨著禁止露天焚燒秸稈禁令的實施,秸稈秧盤化利用是解決水稻育苗取土難和秸稈產業化利用的一個有效途徑,對發展綠色食品以及保護環境有著重要意義。
  1試驗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品種:龍粳29主莖11片葉
  秸稈秧盤: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農業生產部提供
  1.2試驗處理
  試驗設2個處理,大區對比,無重復,每個處理100盤。
  處理1:秸稈秧盤育苗
  處理5:常規育苗,使用壯秧劑采用當地機插毯式盤育苗。
  1.3技術要點
  置床:床面平整;
  鋪底膜:置床上鋪設0.08毫米地膜。
  擺盤:鋪設秸稈秧盤時邊緣留0.2cm縫隙,防止澆水后漲盤起鼓。
  播種:澆透底水,分兩次間隔澆水,播種時不能有明水存在。播后覆土0.5~0.7mm。
  覆蓋:蓋拱膜保濕保墑,并防止高溫燒芽。
  追肥:立針后追施三元復合肥。
  1.4生育進程與田間管理
  本試驗4月25日播種,5月3日出苗,5月24日采用洋馬六行插秧機插秧。其余管理同田間三化兩管。
  2調查結果與分析
  2.1秧苗素質及育秧期間問題分析
  從秧苗基礎素質分析表可以看到,秸稈秧盤育苗的秧苗基礎素質優于常規育苗,主要表現在充實度上。由于今年試驗材料到達較晚,所以播種期較晚,出苗后溫度較高,常規育秧的秧苗生長較旺且不易控制,導致有輕微徒長現象,主要表現在1~2、2~3兩個葉耳間距伸長過長。
  從育苗過程觀察到,秸稈秧盤的養分含量較少,出苗后即需追施一遍肥料,在2~2.5葉期間根據葉色情況進行二次追肥。秧苗生長中后期溫度較高,通風量較大,秸稈秧盤需1~2天補水一次,否則秧苗萎蔫極快。秸稈秧盤基質帶有特殊味道,容易吸引老鼠啃食秧盤,本試驗點從播種后即在育秧區周圍大量撒滅鼠藥劑,且每次澆水后進行滅鼠藥劑的補撒,但依然被老鼠啃食破壞部分秧苗與秧盤,相鄰常規育苗區域則無老鼠破壞。
  從生育進程分析,兩處理的生育進程無差異,產量構成上分析,差異較大的收獲穗數,分析差異原因,主要應是秸稈秧盤的處理空穴率較高,導致平方米的收獲穴數少于對照。插秧后Z字型隨機選五點,每點調查兩平方米的穴數,五點平均結果為秸稈秧盤平方米27.8穴,而對照處理的平方米穴數為29.4穴。
  從水稻育苗成本分析,平床、播種覆土、苗床管理、插秧運苗、種子等成本毯式育秧與秸稈秧盤育苗無差異,差異項目主要在下表:
   從成本分析看,秸稈秧盤較常規常規秧盤節約成本1018元,主要節約在秧盤成本和三膜、弓條費用上。
  3結論與討論
  3.1秸稈秧盤育苗,秧苗素質較好,主要原因是秸稈秧盤的透水、透氣性較好,在追肥足量的情況下,較易控制水分,確保秧苗達到壯苗標準。
  3.2 秸稈秧盤育苗插秧較常規插秧缺穴率高5.4%。插秧后,返青、分蘗、抽穗、成熟等生育進程較常規對照無明顯差異。
  3.3秸稈秧盤育苗追肥拌土人工撒施不易撒勻,易出現點塊的缺肥或肥量過高,建議采用液施壯秧劑類肥料做追肥。
  (作者單位:156202 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二九0分公司軍犁管理區)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8781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