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水稻集中育秧技術要點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擴大水稻生產規模是實現糧食增產的必要途徑,而實行水稻集中育秧是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的關鍵技術之一,也是實現農田水稻規?;N植、標準化生產的重要措施。因此,實行水稻集中育秧技術有助于推進設施農業進步,是現代農業進一步發展的突破口。
  關鍵詞 水稻生產;水稻集中育秧;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6.001
  1 水稻集中育秧的技術優勢
  水稻集中育秧的技術優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有
  利于秧苗壯秧培育,奠定水稻高產基礎,通??稍霎a5%~10%。2)有利于規?;a,提高秧苗培育質量和秧苗培育標準,從源頭上分散培育秧苗的風險。3)有利于對集中育秧進行田間統一管理,總共8個統一:實現品種統一、播種時間統一、拋栽統一、施肥配方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農田灌水統一、水稻收割統一和水稻稻谷訂單收購統一[1]。4)有利于秧苗發生低位分蘗和秧苗早發,集中育秧的水稻具有發達的根系、抗逆能力強、不易倒伏的優勢,而通過機插的秧苗,成穗率較高且緩苗期短。5)有利于提高良種覆蓋率,有效解決秧苗品種多、品種亂、品種雜的問題,且效果明顯,也有利于控減直播稻、麥套稻等粗放低效、高風險的栽培方式,對于機插秧的推廣和糧食增產具有重要作用[2]。6)進行集中育秧后,機插秧可以按照季節要求進行集中插秧,進而實現適期的水稻栽插,同時也有利于實現水稻的均衡高產和水稻全年高產的目標。7)有利于實現規模化經營、集約化農業發展。
  2 播種的技術措施
  2.1 播種前準備
  2.1.1 材料準備
  拋秧播前每667 m2備足353孔塑料軟盤65~70片或308孔軟盤75~80片,按每667 m2秧田準備長2.2~2.4 m的拱篾400根,寬2 m的農膜300 m。機插秧每667 m2大田備秧盤25(雜交稻)~32(常規稻)張,并按拋秧標準每667 m2備足夠的薄膜和拱篾。
  2.1.2 秧田準備
  1)秧田選擇。選擇基礎條件較好、排灌方便、運輸便利、肥力中等的稻田,秧田按軟盤秧田與大田1∶25、機插育秧田按1∶80的比例準備好秧田。2)秧田翻耕。秧田翻耕整平分2次作業。第1次在2月底或3月5日前,有條件的地方可在老歷年前進行第1次翻耕(俗稱烤冬坯)。第2次翻耕整平在播種前3~5 d,結合翻耕整平,每667 m2秧田用25%的復合肥25~30 kg。3)秧廂規格。按1.5 m寬做廂,廂面用木板整平待擺盤播種,同時開好“三溝”,即廂溝(寬0.3 m,深0.15 m),腰溝(深0.2 m左右),每667 m2秧田至少要開1條“十”字型腰溝,圍溝(深0.20~0.25 m)。
  2.2 苗床準備
  2.2.1 選擇苗床
  苗床可選擇地勢平坦而較高、肥沃疏松、向陽背風、排灌條件好且周圍無隱蔽的菜園或耕地。1 hm2大田需凈苗床面積:大苗375~450 m2、中苗240~300 m2、小苗120~150 m2。大田與苗床的比例最好為80∶1,也可以是小苗40~50 m2、中苗25~30 m2、大苗12~18 m2。假如苗床選擇的是稻田,要盡早對土壤進行腐熟培肥,在此過程中對土壤施無機肥和有機肥??刹捎眯」芭锘蛘咧信飳υ偕竞驮绲具M行育秧。
  2.2.2 苗床準備
  1)培肥。在水稻播種前或者冬季之前10~15 d,施用腐熟有機肥5~10 kg·m-2,施用優質豬糞1.5~3.0 kg·m-2,施用過磷酸鈣150~200 g·m-2,并均勻翻耕混入10~15 cm的土層中。2)調酸。將土壤pH值調節至6.0以下,每降低1個pH值的單位,施用硫磺粉100 g·m-2,施用后再在10~15 cm土層內均勻翻入,最后用糞水肥潑濕床土。3)整細。播種前的3~5 d,施用尿素40 g·m-2,施用過磷酸鈣150 g·m-2,施用氯化鉀40 g·m-2,不能施用碳銨、草木灰等堿性肥料,對于細床土,在開廂時要適量篩出溝土[3]。
  2.2.3 苗床平整
  1)要選擇相對平坦、肥力條件好、距離灌溉車較近的旱田或水稻田。2)保證在播種前的30天左右進行翻耕,以每667 m2為45%的施肥基礎施用基肥,基肥包括50 kg的復合肥和200 kg的有機肥,并且需要灌水,在平整過后高低差不能超過3 cm。
  2.3 水稻拋秧移栽技術
  2.3.1 品種選擇
  品種應為高產、優質、抗倒伏性強的水稻品種,針對常規性早稻,每667 m2秧盤準備應為軟(硬)盤30張,用種量為4 kg,而雜交早稻,每667 m2秧盤準備應為軟(硬)盤25張,用種量為2.75 kg。針對中稻,每667 m2秧盤準備應為軟(硬)盤2張,中稻用種量為1.5 kg。
  2.3.2 播期及用種量
  早稻播種時間為3月25日左右,晚到播種時間為6月20日左右。用種量分別為37.5 kg·hm-2和52.5 kg·hm-2。
  2.3.3 播種方式
  用播種機做好4個工序:鋪土、灑水、播種以及蓋土。播種機灑水時將底土浸濕無積水為宜,從而能保證水稻出苗時的水分,且盤內的水和氣也會更加協調。播種機蓋土時應以略淺為佳。
  2.3.4 精細播種
  1)采用機械播種方法。在播種前先進行種前調試,將秧盤內底土的厚度控制在2.0~2.2 cm。播種機對撒水量進行適當調節,保證盤底無滴水,種后能濕床土。常規性早稻播種量要保證每盤播干谷150 g,雜交早稻每盤干谷播種量為100 g,中稻干谷播種量為75 g,早稻的播種時間通常為3月15日。2)采用人工播種的方法,用1 kg水兌2 g敵克松進行噴霧消毒,再覆蓋上籽土,厚度大概為3~5 mm,最佳方式為不見芽谷,然后浸潤表土,用雙膜進行覆蓋,以達到保濕、增溫的效果[4]。   2.3.5 暗化催芽
  播種后,將秧盤疊放在地勢高且平坦的苗床旁,高度為25~30盤張,再用空盤倒扣在頂部。每一垛約為2 500盤,在秧盤的上部和周圍用彩色條紋布進行覆蓋,在四周也可用薄膜作圍裙,提高盤內的溫度?;诖?,水稻出苗情況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集中育秧能否成功,這一環對集中育秧有著重要的意義[5]。
  2.3.6 齊苗的蓋膜(布)管理
  在苗床上鋪好已經發芽的種盤,用土在硬盤外側壅實,此法是為了減少盤內散失的水分,并及時利用蛇皮口袋進行覆蓋,平盤水需要灌1次,并保證苗床在齊苗期的濕度。覆蓋蛇皮布的時間通常為5~7 d,揭布要求為秧苗達到8~10 cm。應用白色編制袋布作為蛇皮布,寬度約為2 m,長度視苗床而定。通過研究,對覆蓋物耗損、揭膜(布)和集中育秧蓋膜(布)所需人工費用、秧苗栽插時的平均株高進行綜合比較。比較結果見表1。
  3 揭布(膜)后苗床管理
  3.1 保溫出苗和通風煉苗
  1)在高溫度、高濕度的條件下促齊苗,保證大雨時田水能夠及時排干。2)一葉一心時,晴天開檔通風,傍晚時再蓋好,在1~2 d后可天晴揭膜,夜晚煉苗,通風量也要隨著加大。
  3.2 補水
  在齊苗揭布后,要澆1次透水,地面與硬盤盤底接觸時緊密度較差,失水的可能性大增,平盤水通常需要2 d灌1次,還要確保中午不卷葉,夜露日灌溉,有利于秧苗扎根盤根。
  3.3 施肥
  一葉一心時施用斷奶肥,以667 m2為單位尿素用量為5 g。移栽前的2~3 d施用鉀肥,以667 m2為單位尿素用量為6~7 kg,保證盤面在施肥時有積水。
  3.4 病蟲防治
  螟蟲、灰飛虱、紋枯病以及苗瘟等病蟲害是秧苗期需要進行重點防治。在秧苗期間,一定要主動防治病蟲害,降低病蟲害發生率,為大田防治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還應注意要在傍晚施用藥劑,盡量減少藥傷出現的次數。
  3.5 適時移栽
  由于機械插秧的秧齡彈性較小,需要做到田等苗,不能出現苗等田的情況,并適時進行移栽。早稻和中稻的秧齡適宜天數分別為20~25 d和15~17 d,葉齡大概為3葉,每株高15~20 cm,備栽要求秧苗要齊苗并均勻。移栽的要求為隨起、隨運和隨栽。
  4 結語
  在整個集中育秧過程中,水稻根系發育是育秧壯苗的基礎,也是促根的前提條件。規范集中育秧的操作流程,保證土壤、肥料、水、氣、溫度等因素協調,秧苗就能色綠葉挺,苗莖粗壯,且也能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因此,用好播種技術,對水稻穩產、高產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衛星,朱德峰,林賢青,等.不同播量及育秧基質對機插水稻秧苗素質的影響[J].揚州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2007,28(1):45-48.
  [2] 沈建輝,曹衛星,朱慶森,等.不同育秧方式對水稻機插秧苗素質的影響[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03,26(3):7-9.
  [3] 高廣金.種糧必讀[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4] 于林惠,丁艷鋒,薛艷鳳,等.水稻機插秧田間育秧秧苗素質影響因素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06,22(3):73-77.
  [5] 鄒建祥.水稻機插秧雙膜育秧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16):39.
 ?。ㄘ熑尉庉嫞簞㈥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175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