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個農藥產品推薦劑量對西瓜噬酸菌的抑制活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簡稱Ac)引起的西瓜細菌性果斑?。˙acterial Fruit Blotch,簡稱BFB)是西瓜和甜瓜生產上重要的毀滅性種傳細菌病害。一旦發病,用于該病害防治的有效藥劑的選擇就極為重要。為了篩選出高防效藥劑,筆者采用抑菌圈法測定了乙酸素等28個農藥產品的推薦劑量對2株西瓜噬酸菌的抑制活性。試驗結果表明,供試藥劑0.3%四霉素AS稀釋30倍液和50倍液、30%乙蒜素EC 500倍液和700倍液、80%乙蒜素EC 1 500倍液和1 800倍液對供試菌株AacJ-N和Aac7500的抑菌活性較好,抑菌圈直徑均在15 mm以上;46%氫氧化銅WG 700倍液和1 000倍液、53.8%氫氧化銅WG 500倍液和600倍液、20%溴硝醇WP 1 000倍液和1 500倍液、2%春雷·45%王銅WP(江門植保)470倍液和750倍液、3%噻霉酮ME 360倍液對供試菌株AacJ-N和Aac7500的抑菌圈直徑在10~15 mm;其余供試藥劑在試驗劑量下均無抑菌作用。不同菌株對相同藥劑同一濃度的敏感性存在差異。
關鍵詞: 西瓜; 西瓜噬酸菌; 殺菌劑; 毒力測定
Inhibition activities of 28 bactericides to Acidovorax citrulli
BAI Qingrong1, CHEN Yue1, SUN Yumiao1, WU Jiahong1, BAI Xue1,2, ZHAO Tingchang2
?。?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118,Jilin, China; 2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193, China)
Abstract: Bacterial fruit blotch caused by Acidovorax citrulli is a destructive disease of watermelon and melon. The selection of the control agents is very important when once it occurred. In order to screen out high efficiency control agent,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28 reagents against two A. citrulli strains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inhibitory halo method. The inhibitory haloes of 30- and 50-fold dilution of 0.3% Tetramycin AS,500-and 700-fold dilution of 30% Ethylicin AS, 1 500 and 1 800-fold dilution of 80% Ethylicin were above 15 mm against strains AacJ-N and Aac7500. The inhibitory haloes of 700- and 1 000-fold dilution of 46% Sodium hydroxide WG, 500- and 600-fold dilution of 53.8% Sodium hydroxide WG, 1 000- and 1 500-fold dilutions of 20% Bronopo WPl, 470- and 750-fold dilutions of 2% kasugamycin·45% Copper(Ⅱ)busic chloride WP (Jiangmen plant protection Co., Ltd.), 360-fold dilution of 3% benziothiazolinone ME were ranged from 10-15 mm against strains AacJ-N and Aac7500, while rest of the tested reagents did not show any inhibitory effects. Additionally, the two strains showed different resistance to the same reagent at same concentration.
Keywords: Watermelon; Acidovorax citrulli; Bactericide; Virulence determination
西瓜細菌性果斑?。╞acterial fruit blotch, BFB)由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 Schaad et al.)引起。1965年Webb等首次報道該病害在美國佛羅里達洲發現[1],1989年Somodi和Rane報道該病害在佛羅里達州商品西瓜上危害[2-3],隨后美國東南部10多個州相繼嚴重發生,損失慘重,對西瓜制種業和種植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和重大威脅。目前該病害現已成為世界性檢疫性病害,嚴重危害多種葫蘆科作物的葉片和果實[4]。在我國西瓜、甜瓜生產及制種田均有發生,嚴重影響我國西瓜和甜瓜的生產[5-12 ]。種子帶菌是造成該病害發生流行的主要原因,種子處理是防治該病害的最佳方法。生產上種子處理劑對該病害的防治效果又因種子帶菌率、帶菌部位以及栽培管理水平的不同存在較大差異[13-17]。生產中一旦種子處理效果不理想或播種沒有處理的帶菌種子,就會導致病害在苗床和田間繼續傳播和擴散,病害控制可選用的藥劑很少,防控難度極大。 宋順華等[18-22]對西瓜噬酸菌具有抑制活性的藥劑進行了室內藥劑篩選,王雪等[22-26]對病害田間藥劑防治進行了比較研究,研究結果中藥劑的用量多用濃度單位表示,而實際應用者多為瓜農或農藥經銷商,對這種表示方式很難掌握和應用。因此,筆者開展了28個可用于細菌病害防治的農藥產品在推薦劑量下對吉林省罹病西瓜上分離到的西瓜噬酸菌及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提供的西瓜噬酸菌菌株進行室內抑菌測定,以期篩選到方便使用的最佳藥劑種類及推薦使用劑量,為該病害防控提供技術指導。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試菌株 西瓜噬酸菌AacJ-N,吉林農業大學植物病理教研室分離鑒定并保存;Aac7500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提供。
1.1.2 供試藥劑 本試驗搜集了28個吉林省常用于細菌病害防治的農藥產品,有效成分、劑型及生產廠家詳見表1。
1.2 方法
含菌培養基的配置:瓊脂粉用量為16.0 g·L-1的NA培養基溫度降到約40 ℃時與培養48 h供試菌株配置成的108 CFU·mL-1菌懸液按體積比20∶1混合均勻,制成混菌平板。
藥劑配置:根據所選藥劑推薦使用的最高和最低劑量進行配置。產品中以g·667 m-2為推薦劑量單位時,按照667 m2用水量40 L換算成稀釋倍數,準確量取藥劑配置成推薦使用的最高及最低稀釋倍數的藥液。將直徑為6 mm 的滅菌濾紙片置于直徑為9 cm 的含菌平板培養基上, 每皿3片,等邊三角形放置。分別取上述藥劑不同濃度的藥液15 μL滴于紙碟上, 每個處理3次重復, 無菌水為對照。28 ℃下培養48 h后, 十字交叉法測量抑菌圈直徑。
1.3 試驗時間及地點
試驗在吉林農業大學植物病害綜合治理研究室進行,起止時間為2018年3—7月。
2 結果與分析
室內平板抑菌活性測定結果表明:0.3%四霉素AS 30倍液和50倍液、30%乙蒜素EC(河南中威)500倍液和700倍液、80%乙蒜素EC 1 500倍液和1 800倍液對供試菌株AacJ-N和Aac7500的抑菌活性較好,抑菌圈均在15 mm以上(圖1-A~C);46%氫氧化銅WG(美國杜邦)700倍液和1 000倍液、53.8%氫氧化銅WG(美國杜邦)500倍液和600倍液、20%溴硝醇WP 1 000倍和1 500倍液、2%春雷·45%王銅WP(江門植保) 470倍液和750倍液、3%噻霉酮ME 360倍液對供試菌株AacJ-N和Aac7500的抑菌圈直徑在10~15 mm(圖1-D~H);2%春雷霉素AS和30%噻唑鋅SC等其余藥劑在試驗劑量下對供試菌株均無抑菌作用(圖1-I~J)。AacJ-N菌株對0.3%四霉素AS、30%乙蒜素EC、80%乙蒜素EC、20%溴硝醇WP和3%噻霉酮ME的敏感性在相同稀釋倍數時低于菌株Aac7500,對其他藥劑3種藥劑的敏感性高于菌株Aac7500(表2)。
3 討 論
關于西瓜細菌性果斑病的防治,種子處理是有效手段,種子處理方法和藥劑的篩選均有相關報道[14-22],研究結果中藥劑的用量多以濃度為單位進行表示,若以稀釋倍數表示相比用濃度單位表示更易被瓜農和經銷商掌握和應用。本研究測定了28個農藥產品推薦劑量(稀釋倍數)對2個來源不同的西瓜嗜酸菌菌株的抑制活性,篩選獲得的有效藥劑可以直接按照推薦稀釋倍數使用,對生產中該病害的防治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筆者篩選到8種對西瓜噬酸菌有抑制活性的藥劑,其中乙蒜素、四霉素在試驗劑量下對2個供試西瓜嗜酸菌表現出較好的抑制活性,抑菌圈直徑在15 mm以上;53.8%氫氧化銅WG(美國杜邦)、20%溴硝醇WP(遼寧丹東)、2%春雷·45%王銅WP(江門植保)、3%噻霉酮ME(江蘇輝豐)在試驗劑量下對2個供試菌株的抑菌圈直徑在10~15 mm。46%氫氧化銅WG(美國杜邦)700倍液和1 000倍液對2個供試菌株的抑菌圈直徑測量值在11~14.83 mm之間,但抑菌圈較模糊,可能對病菌的抑制效果不完全,部分病菌仍能繼續生長所致。選用抑菌效果好的藥劑在病害發生前或病害發生期進行周到細致的噴霧,對病害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大大減少了病害防治中無效藥劑的使用,對西瓜生產中農藥減施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及實踐意義。
王雪等[22]篩選到的80%乙蒜素EC(河南省南陽臥龍農藥廠)、80%乙蒜素EC(北京愛威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80%乙蒜素EC(浙江平湖農藥廠)在濃度為3 200 μg·mL-1以上即稀釋倍數低于312.5倍的情況下對西瓜噬酸菌室內抑菌效果較好,但該藥劑在各種作物上的推薦劑量為800~5 000倍。本研究選用30%乙蒜素EC(河南中威高科技化工有限公司)在推薦劑量500倍液和700倍液,80%乙蒜素EC(河南科邦化工有限公司)1 500倍液和1 800倍液下抑菌抑菌圈直徑在15 mm以上。王雪等[20]篩選到0.15%四霉素AS(遼寧微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對西瓜噬酸菌在濃度為30~150 μg·mL-1時,相當于稀釋倍數為33 333~6 667倍時抑菌圈直徑13.25~21.58 mm,本試驗中0.3%四霉素AS在推薦劑量稀釋30~50倍的情況下對西瓜嗜酸菌的抑菌圈直徑在24.67~23.83 mm,用量差異較大,上述3個農藥產品能否用于該病害的防治還有待于進一步驗證。
試驗中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中生菌素、噻唑鋅、葉枯唑、噻菌銅、噻森銅、喹啉酮、琥膠肥酸銅、烷醇辛菌胺及一些復配藥劑在推薦使用的最高及最低劑量下均無抑菌效果,在病害防治中應慎重選擇。
筆者也發現,不同菌株對這些藥劑的敏感性存在差異,這與王雪等[22]的研究結果相似,具體原因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WEBB R E,GOTH R W. A seedborne bacterium isolated from watermelon[J]. Plant Disease,Reporter, 1965,49(10):818-821.
[2] SOMODI G C,JONES J B,HOPKINS D L,et al. Occurrence of a bacterial watermelon fruit blotch in Florida[J]. Plant disease,1991,75(10):1053-1056.
[3] RANE K K,LATIN R X. Bacterial fruit blotch of watermelon:Association of the pathogen with seed[J]. Plant disease,1992,76(5):509-512.
[4] 趙廷昌,孫福在,王兵萬.西瓜細菌性果斑病研究進展[J]. 植保技術與推廣,2001(3):37-38.
[5] 金巖,張俊杰,吳燕華,等. 西瓜細菌性果斑病的發生與病原菌鑒定[J]. 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04(3):263-266.
[6] 蔡學清,黃月英,楊建珍,等.福建省西瓜細菌性果斑病的病原鑒定[J]. 福建農業大學學報,2005(4):434-437.
[7] 趙廷昌,趙洪海,王懷松. 山東省西瓜、甜瓜發生瓜類細菌性果斑病[J]. 植物保護,2009,35(5):170-171.
[8] 高天一. 湖北省西瓜細菌性果斑病病原鑒定[A].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1.
[9] 安心,孫柏欣,劉志恒,等. 遼寧省西瓜發生瓜類細菌性果斑病[J]. 中國蔬菜,2013(23):22-23.
[10] 王文博,劉東,張艷菊. 黑龍江省西瓜細菌性果斑病發生初報[J]. 中國蔬菜,2013(2):82-86.
[11] 朱曉媛,王文成,徐燁,等. 云南省瓜類細菌性果斑病的鑒定[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3,28(2):175-179.
[12] 張悅麗,齊軍山,張博,等. 山東省西瓜細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鑒定[J]. 山東農業科學,2014,46(3):83-85.
[13] 韓盛,楊渡,玉山江·麥麥提,等. 新疆籽瓜細菌性果斑病的發生與分子鑒定[J]. 新疆農業科學,2015,52(9):1631-1639.
[14] 趙廷昌,孫福在,王建榮,等. 藥劑處理種子防治哈密瓜細菌性果斑病[J]. 植物保護,2003,29(4):50-53.
[15] 杜艷媚,王琳,李小妮,等. 西瓜細菌性果斑病帶菌部位檢測及種子處理研究[J]. 廣東農業科學,2011,38(19):121-123.
[16] 何毅,韋志揚,李文信,等. 藥物浸種處理防治西瓜嫁接苗細菌性果斑病試驗[J]. 南方農業學報,2011,42(5):500-504.
[17] 賈麗慧,劉建華,周勇. 新疆西瓜甜瓜雜交制種細菌性果斑病的發生與防治[J]. 中國瓜菜,2012,25(4):63-64.
[18] 宋順華,吳萍,孟淑春,等. 種子處理對西瓜細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J]. 中國瓜菜,2013,26(3):5-9.
[19] 賈云鶴,王喜慶,付永凱,等. 黑龍江省西瓜細菌性果斑病防治藥劑的篩選[J]. 中國瓜菜,2015,28(3):34-37.
[20] 黃武仁,文衍堂. 西瓜細菌性果斑病菌的室內藥劑篩選試驗[J].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學報,2001(3):10-11.
[21] 王雪,王秀華,劉曉暢,等. 三十七種生物農藥對西瓜細菌性果斑病菌的室內抑菌效果測定[J]. 北方園藝,2015(19):111-113.
[22] 王雪,高潔,張靜,等. 63種殺菌劑對西瓜、甜瓜細菌性果斑病菌的室內毒力測定[J]. 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12,34(6):612-617.
[23] 王中武,吳廣成. 西瓜細菌性果斑病藥劑防治試驗[J]. 北方園藝,2009(1):109-110.
[24] 金巖,張俊杰,高潔. 西瓜細菌性果斑病化學藥劑防治研究[J]. 北方園藝,2010(2):193-195.
[25] 武芳,李可,王云鵬,等.生物農藥“蔬得康”對西瓜細菌性果斑病的溫室防效評估[J]. 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14,30(2):266-270.
[26] 萬秀琴,王惠林. 不同藥劑對瓜類幼苗細菌性果斑病防治效果比較[J]. 北方園藝,2017(12):129-13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892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