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鄉村景觀建設現狀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序進行,農村的面貌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的豐富,對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環境條件下,鄉村景觀建設的發展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關注。本文分析了鄉村景觀建設的含義,對鄉村景觀建設的現狀進行了簡單介紹,分析了鄉村景觀建設的重要性,根據實際指出我國鄉村景觀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鄉村景觀建設;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    S7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6-0125-02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鄉村在區域上不斷縮小。鄉村已經不再是相對穩定的實體,而是隨著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著改變,鄉村景觀就是在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之間相互作用過程當中產生的。鄉村景觀建設不但涉及到對鄉村自然環境的美化,而且其科學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鄉村景觀建設地區的生態環境平衡和環境保護狀況。因此,本文重點探討鄉村景觀建設對策,以期為鄉村景觀的建設提供方法性的思路和策略性的建議。
  1    鄉村景觀的含義
  鄉村是指城市區域以外人類聚居的廣大地區。鄉村景觀涉及到的景觀空間在鄉村的地域范疇之內,既包含鄉村的生態環境和種植生產,又包括人們生活當中的多種生活要素。村落景觀、生產景觀、自然生態景觀與鄉村的經濟、風俗習慣、人文特征、文化特色以及精神風貌等共同構成鄉村景觀外在形式和文化內核。地形地貌、河流山川、自然植被以及溝渠、池塘等任何一個鄉村區域內持續一段時間的特征都屬于鄉村景觀。現代鄉村景觀越來越趨向于人文景觀,自然的成分越來越少。因此,一些學者將鄉村景觀定義為帶有一定程度自然景觀色彩的人文景觀。筆者認為鄉村景觀應該包括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鄉村景觀可定義為具有一定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美學價值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總和。
  2    鄉村景觀建設現狀
  我國農業種植形式是北方以旱地為主,南方以水田為主。我國南方地區相對來說較為重視古村落保護,如元陽箐口哈尼族民俗村(主要是梯田文化景觀和村落)、號稱“中國最美鄉村”的江西婺源古村、福建省閩西培田古村等村落大多在南方地區,而北方地區對古村落的保護以及特色的保存相對較差。我國目前較為出名的鄉村景觀多數是古村落或者民俗風格,其他具有鮮明特色的著名鄉村景觀較少,并且對民俗等特色文化的開發不夠充分,尤其是北方地區,注重經濟建設,長期忽視鄉村景觀的建設,使農村在鄉村景觀方面的發展相對滯后。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的逐步落實,鄉村景觀也有了進一步的規劃,但是鄉村景觀建設的水平較低,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景觀效果十分凌亂,缺乏規范化和特色化。我國農村地區對鄉村景觀建設存在很大的誤解,認為就是修幾個公園和廣場,鄉村景觀建設模仿城市的痕跡嚴重。我國農村鄉鎮城市化發展的速度很快,在城市化進程中,百年老樹、古代建筑、過去修的橋梁等許多具有人文特色的鄉村景觀遭到人為破壞。我國農村的鄉村景觀目前處于發展不科學、不合理、布局缺乏更多新元素、缺乏整體性和協調性的現狀。
  3    鄉村景觀建設的重要性
  首先,注重鄉村景觀建設,對鄉村景觀進行合理規劃和布局,有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的早日實現[1]。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和國家在新時代的重要任務和目標之一,注重鄉村景觀建設,有利于農村環境衛生、街道美化和環境保護,有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的早日實現。其次,注重鄉村景觀建設,有利于對農村空間的合理利用,對鄉村的植被保護以及景觀美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注重農村鄉村景觀建設,有利于人們順應自然,對生態景觀進行科學合理的建設與修復,對人文景觀進行有計劃的、合理的保護,有利于鄉土文化的傳承和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發揚。
  4    鄉村景觀建設存在的問題
  4.1    自然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破壞
  我國鄉村景觀建設存在自然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破壞的問題[2]。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以及人農村人口的不斷增加,我國也面臨著“城市化”這一世界性的問題。隨著現代社會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鄉村的自然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大量耕地被用于修建房屋,許多樹林變成了耕地,樹林里的鳥類也失去了住所,由于人為活動造成的生態不平衡十分嚴重。我國地大物博,人均占有率低,人口的發展和資源的匱乏是不可調和的矛盾,這種現實條件對我國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保護提出很高的要求和極大的挑戰。亟待尋求一種能夠和自然環境的保護以及整個生態環境的平衡協調一致的發展體系,遭到嚴重破壞的自然環境亟待這種體系進行調節和修復。
  4.2    模式結構固化
  在我國的鄉村景觀建設中,存在模式結構固化、不能結合實際的問題。我國的鄉村景觀建設存在一個極大的誤區,現代鄉村景觀建設在農村越來越趨向于人文景觀,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的景觀建設越來越少,許多鄉村景觀的建設都是直接照搬照抄城市景觀,缺乏地域特征和地方元素的融合。在城市化進程向農村蔓延的過程中,農村的鄉村景觀建設更趨向于公園的修建、大型廣場以及大型標志性建筑的建設,模式結構較為固定,比如某縣城流行修建人工湖,僅一個小縣城就修建了東湖公園、西湖公園、南湖公園和北湖廣場,而對當地的民俗和文化缺乏足夠的重視,既耗費金錢又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模式結構固化,不能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建設。
  4.3    同質化嚴重,缺乏鮮明的特色   我國鄉村景觀建設的過程中,存在同質化嚴重、缺乏鮮明特色的問題。一方面,農村的一些企業家和逐漸富裕起來的居民存在攀比心理,過于注重高大上的居住環境和居住條件,并不注重對鄉村現存景觀的保護。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為鄉村居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讓鄉村失去了應有的面貌,許多鄉村景觀都無法保存。我國鄉村景觀的建設,大部分地區缺乏系統的合理規劃,政策色彩嚴重。有的地區部分鄉鎮領導好大喜功,喜歡修建標志性建筑和形象工程,以彰顯其政績,而對鄉村景觀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缺乏較為全面的考量。最典型的就是將某一個城市景觀的規劃搬入鄉村,對鄉村進行城鎮化改造,寬闊的馬路、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物的修建、綠色的方形綠化帶的修葺以及球形植物的修剪,甚至道路兩旁種植的植物都是直接抄襲城市的品種,各個地區農村小縣城的鄉村景觀建設和城市化改造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農村的鄉土風情、自然條件的順應以及傳統建筑特色的保存和文化傳承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5    對策
  5.1    保護自然環境,保持生態平衡
  我國在進行鄉村景觀的建設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自然環境的承載能力,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進行鄉村景觀的建設。相反地,鄉村景觀的建設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修復生態環境,對自然環境進行完善和補充,鄉村景觀的修建一定要與自然環境協調一致,確保生態系統的平衡不遭到破壞[3-4]。例如某縣城征地修建人工湖的行為就屬于破壞種植結構,其實是對生態環境的一種破壞。植物和動物的生長離不開其賴以生存的環境,自然有其自身的規律和規則,生態系統當中任何細小的變化都有可能影響到全局。因此,在鄉村景觀的建設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在合理規劃景觀布局的同時,保護當地的自然環境,保持生態平衡。最好能夠借助原有的自然環境,進行合理的設計和改造,將生態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5.2    調整結構模式,因地制宜建設
  針對我國鄉村景觀建設中存在模式結構固化,不能結合實際的問題,應注重調整整體結構模式,因地制宜進行建設。鄉村景觀建設只有結合地區的實際特征,才能顯示出其特色。比如我國北方地區,可以結合北方的種植結構進行合理調整,對鄉村景觀進行科學合理、貼合實際的設計,結合地域特征和地方元素,融合現代理念,不能跟風建設,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鄉村景觀建設可以結合民俗和文化,進行結構模式的優化[5-6]。比如河南省滑縣道口古鎮,部分建設就是結合地方特色“道口燒雞”,建設了燒雞一條街、特色小吃古街道等,該部分的建設,街道的布置和建筑風格,采用古代建筑的形式,每個小吃屋都修建成古代房屋的形式,在節假日,小吃攤主穿上宋代的服飾招攬顧客。該鄉村景觀不但結合了民俗和地方色彩,而且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鄉村景觀建設可以利用農村的土地資源,合理安排種植結構,因地制宜地種植地面植被,對鄉村景觀進行合理重構,調整鄉村景觀的結構模式。
  5.3    融入創新元素,樹立鮮明特色
  針對鄉村景觀建設同質化嚴重、缺乏特色的問題,應該在鄉村景觀建設時融入更多的創新元素,樹立鮮明的特色。我國許多著名的鄉村景觀都具有鮮明的特色,如蘇州金庭明月灣古村、廣東連南瑤寨、安徽宏村等,它們當中有些是利用民俗特色,有的是具有特殊的種植方式,有些具有明顯的地域文化特征,有些是在地質地貌特征的基礎上進行的特色建設,這些鄉村景觀沖擊著人們的審美,給人們帶來精神的享受和愉悅。然而,具有區域優勢的鄉村景觀畢竟是少數,多數鄉村景觀建設需要融入創新元素,才能突出其特色。目前,開發特色鄉村旅游成為一種新的形式,根據地區特點,通過園林景觀建設理念的融入,開發特色的景觀旅游。此外,還可以將農業種植融入鄉村景觀的建設,在保障糧食和蔬菜供給的基礎上,開發特色農業,根據植物的特征進行種植方式的優化,以達到更美觀的景觀效果。在栽種的植物當中,要盡可能使用本地的常用品種,風景園林的構造盡可能符合地方特色,而本地原來的植物景觀和農業模式都可以當作鄉村景觀進行開發,打造地方特色旅游業,不但融入了創新元素,而且對當地空氣溫度和濕度的調節、對環境的改善以及對土壤資源的保護都具有重要的作用[7-8],利于當地的可持續發展。
  6    結語
  鄉村景觀建設需要以保護自然環境、保持生態平衡為前提,因地制宜,采用多種不同的風格開展,根據地區特色和特征融入更多的創新元素,形成地區的產業化發展,有目的、有計劃地逐步實施,一邊保護生態一邊進行建設。鄉村景觀建設是一門綜合藝術,需要結合人們內心的真實需求,恢復鄉土風貌、鄉土人情,將山水田園的自然元素和現代園林景觀、人工建設以及農田特色等相結合,滿足人們對回歸大自然的追求和對淳樸鄉土風情的渴望,實現現代文明和自然生態的完美融合。
  7    參考文獻
  [1] 丁金華,陳雅珺,胡中慧,等.低碳旅游需求視角下的鄉村景觀更新規劃:以黎里鎮朱家灣村為例[J].規劃師,2016,32(1):51-56.
  [2] 林箐.鄉村景觀的價值與可持續發展途徑[J].風景園林,2016(8):27-37.
  [3] 田韞智.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鄉村景觀規劃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37(9):229-232.
  [4] 秦桎浩.生態規劃理念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18(1):231.
  [5] 薛祖偉.考慮環境污染的園林景觀設計思路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8,43(3):166-169.
  [6]  黃春華,王瑋.中國生態型鄉村景觀規劃的理論與模式初探[J].福建建筑,2010(4):4-6.
  [7]  秦源澤,鄒志榮,管麗娟,等.區域鄉村景觀規劃體系研究初探[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0,25(5):207-211.
  [8]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鄉村景觀規劃模式探討[D].合肥: 安徽建筑工業學院,20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363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