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泉州市化肥施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本文針對目前農民化肥施用過程中的現狀進行闡述,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就具體問題提出了相關解決對策,以期為化肥的合理施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化肥;問題;對策;福建泉州
  中圖分類號    S1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0-0143-01
  農業生產資料是農作物生產的物質基礎,而化學肥料是農業生產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今后相當長時期內,化學肥料仍將是農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施用化肥有利于提高耕地產出率、保持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不合理應用則會污染環境,對農業持續發展產生不良影響。近年來,化肥問題再次引起有關部門和領導的關注。為了保證今后農業生產發展目標的實現,對于化肥銷售、分配、施用中的一些問題,仍有必要進一步闡明。
  1    化肥應用現狀
  為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提高耕地產出率,泉州市化肥用量持續上升。1981—2017年,泉州市化肥施用折純量由42 454 t增加到145 070 t,增加了102 616 t,增幅241.7%[1]。泉州市人多地少,耕地利用強度大,近年有機肥投入量呈滑坡趨勢,農田種植綠肥面積下降,同時用肥量較多的茶果蔬作物面積擴大(茶果蔬作物種植面積2017年為20.47萬hm2,比1980年的4.80萬hm2增加了15.67萬hm2,增幅326.46%),對化肥的需求量日見增長。
  2016年,氮、磷、鉀肥(N∶P2O5∶K2O)的比例為1.00∶0.34∶0.45,這種施肥比例與泉州市的耕地、園地土壤養分狀況和作物對養分的需求不相適應。泉州市土壤鉀素普遍缺乏,鉀肥比例偏低,直接影響著科學施肥的實現和化肥經濟效益的充分發揮。
  2    化肥施用中存在的問題
  泉州市化肥用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面積擴大和提高單產的因素外,肥料的不合理分配和施用也是重要原因。
  2.1    化肥的分配和銷售不夠合理
  建國以來形成的由農資部門承擔的化肥調運、分配、銷售系統是化肥的主要流通環節。由于經濟、交通等原因,化肥的分配和施用存在很大差異,化肥分配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城市郊區和交通沿線地區,相當一部分化肥被用于安溪和永春縣茶葉、蘆柑主產區。在實際生產中,對土壤肥力狀況不夠了解,不同農戶在化肥投入上存在很大差異,施肥缺乏針對性,施用量不合理現象仍有存在,化肥過量浪費與缺少營養同時存在。
  2.2    化肥品種結構和大量元素比例不合理
  近年來化肥使用中,大部分農民仍推崇1∶1∶1的“通用型”進口復合肥,專用配方肥和新型肥料品種偏少,鉀比例偏低,導致全市耕地土壤速效鉀平均含量為76 mg/kg,缺乏的面積占80.4%[2]。肥料施用品種不合理,不利于泉州市今后農業生產的可持續性發展。
  2.3    化肥經營渠道多,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措施
  泉州市化肥經營活動主要由農資、化肥生產企業和個人等構成。很多經營單位的經營者缺乏肥料知識,銷售化肥時難以對農民科學施肥進行有效的技術指導,導致農民對肥料的性能了解不足,選擇肥料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降低了施肥效果。
  3    對策
  3.1    調整化肥品種結構,發展專用配方肥和新型肥料
  發展可持續農業、控制環境污染,是今后農業發展的根本方向[3]。目前,泉州市主要存在磷肥略微過量,而鉀肥明顯不能滿足作物生產需求的狀況。今后泉州市化肥銷售使用應調整方向,發展高濃度復合肥和專用配方肥,提高鉀、減少磷的比重,做到“適氮、控磷、補鉀”,推廣緩控釋復混肥、有機-無機復混肥等新型肥料品種,增加硼、鉬、鋅和鎂等微量和中量元素肥料的供應。
  3.2    繼續發揮農資部門在化肥流通領域的主渠道作用
  農資部門應加強宏觀調控,合理統籌,科學分配銷售化肥。化肥分配過程中,大力發展商品有機肥和有機-無機復混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進化肥使用減量增效。供銷農資部門應多組織供應配方肥,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不斷優化施肥結構,實施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以達到減少化肥使用量的目的[4]。目前,化肥銷售使用中,復混肥三要素比例為15∶15∶15或16∶16∶16的現象還普遍存在,氮、磷、鉀比列失調的現象沒有根本改變。因此,就化肥供應工作而言,建議減磷增鉀,同時推廣各種作物專用配方肥,以適應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
  3.3    加強對泉州市化肥經營單位的管理
  在對化肥經營單位實行市場化管理的同時,應加強對化肥經營單位進行科學施肥的培訓工作。經營者在銷售化肥時應對農民進行技術指導,指導農民因土因作物施肥,提高施肥效果。
  3.4    營造科學施肥氛圍,轉變傳統施肥觀念
  自2005年農業部啟動測土配方施肥項目以來,農民施肥觀念有較大變化,但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年齡偏大,傳統的施肥觀念根深蒂固,接受新的施肥技術和施肥方法還需一個過程。這對迅速擴大配方肥施用面積有一定影響,測土配方施肥的社會氛圍尚未真正形成,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的深入開展。因此,應當營造科學施肥氛圍,轉變傳統施肥觀念。
  3.5    多途徑開辟有機肥源,嚴格控制減量施用化肥
  一是因地制宜恢復發展各種綠肥的生產。將紫云英作為開發冬季農業生產的一季重要作物來抓,著重抓好冬綠肥的發展,鼓勵種好糧、肥、飼、菜兼用作物,采用種子補貼扶持的形式,提高農戶種植綠肥的積極性,對擴大綠肥面積可起到重要作用。二是推廣秸稈還田。為了增加土壤養分及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把發展多種形式直接或間接秸稈回田作為一項重要措施來抓,做好秸稈還田技術示范,提高技術質量,擴大推廣面積。三是加強以畜禽養殖廢棄物為主要原料生產的商品有機肥的推廣應用,不僅可以對穩定地力起到重要作用,還可以提高畜禽糞便的資源利用率,從而減少化肥施用量。
  4    參考文獻
  [1] 泉州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泉州調查隊.泉州統計年鑒2018[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8.
  [2] 葉媛蓓.泉州市耕地土壤養分現狀及施肥措施[J].福建農業科技,2016(8):55-59.
  [3] 趙玉芬,尹應武.我國肥料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學通報,2015,60(36):3527-3534.
  [4] 尚杰,尹曉宇.中國化肥面源污染現狀及其減量化研究[J].生態經濟,2016,32(5):196-199.
  作者簡介   湯瑞敏(1979-),女,河南開封人,助理農藝師,從事農業執法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1-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395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