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江漢平原棉區氣候特點與棉花栽培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通過多年的棉花科研實踐,總結了江漢平原棉區植棉的有利和不利氣候條件,并針對棉花生產中移栽和直播2種栽培模式提出了相應的栽培策略。
  關鍵詞    棉花;氣候特點;栽培策略;江漢平原棉區
  中圖分類號    S5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0-0049-01
  江漢平原是湖北棉花主產區,該棉區土壤肥沃,排灌基礎好,尤其是秋后日照充裕,氣候溫暖,霜凍較遲,有效開花結鈴期較長,這些優越的自然條件是湖北棉花高產優質的前提和保證。但近年來,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江漢平原晚春初夏的低溫陰雨、夏末秋初的高溫干旱和伏末晚秋的持續陰雨等災害性天氣發生的頻率越來越大,逐漸成為該棉區棉花生產發展的障礙。為充分了解江漢平原區域優勢和氣候資源,減少或避讓不利氣候對棉花生產的影響,本文對江漢平原棉花生產幾個關鍵生育時期的氣候特點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棉花栽培對策,以期為棉花生產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參考。
  1    影響棉花生產的氣候特點
  1.1    晚春初夏的低溫陰雨
  4月上旬至6月中旬是江漢平原棉花播種至現蕾的時期,也是氣溫變化比較頻繁的階段。冷暖氣流交替導致溫度驟然下降,常出現倒春寒現象。研究表明,當氣溫低于15 ℃時棉花出苗緩慢,氣溫低于19 ℃時不利于現蕾開花[1]。棉花在播種期如果遇到寒潮天氣,播種時間會延遲,苗床上易發生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棉苗出苗率低,抗逆性下降,棉花爛種現象嚴重。初夏期間如果出現低溫陰雨,田間雨水多,光照少,棉田陰冷漬害發生嚴重,棉花緩苗期長,現蕾推遲,生長受到影響。
  1.2    夏末秋初的高溫干旱
  江漢平原棉花花鈴期正值氣溫偏高時期,也是棉花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多和需水強度最大的時期。棉花在盛蕾期達到需水臨界值,要求土壤含水量達到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80%,如果低于60%~65%,棉花結鈴受阻;吐絮期土壤含水量以55%~70%為宜[2]。江漢平原高溫干旱一般發生在7月中旬至9月初,此時降水量偏少,如遇持續高溫干旱天氣,不僅妨礙光合作用的正常進行,植物體內有機養料缺乏,而且提高了棉株的呼吸強度,增加體內有機養料的消耗,引起棉花蕾鈴大量脫落,同時高溫干旱造成棉株肥水短缺,上部果枝伸長增節受阻,易出現早衰現象,生長后勁嚴重不足。
  1.3    伏末晚秋的持續陰雨
  伏末晚秋是江漢平原棉鈴吐絮的關鍵時期,如遇持續陰雨,適宜的溫濕條件會使棉花鈴期病害蔓延甚至猖獗,棉鈴受微生物侵害發生腐爛,嚴重時棉花絮鈴上出現發芽現象。同時,氣溫降低對棉花秋桃、晚秋桃的發育和吐絮不利,持續陰雨也會導致棉花發生倒伏,爛鈴和僵瓣比例增多,對產量和品質影響較大[3]。
  2    栽培策略
  2.1    適時播種
  針對晚春初夏低溫陰雨的氣候特點,采取營養缽移栽的棉種,在培肥熟化苗床土的基礎上,要抓住4月上中旬冷尾暖頭搶晴天播種,全苗前采用薄膜覆蓋增溫保濕促全苗,全苗后揭膜通風控制好溫濕度,根據棉苗長勢適時化控,提高棉苗的抗逆能力。直播棉播種應選擇適宜直播的早熟棉品種,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優勢搶墑播種,確保一播全苗,播種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
  2.2    合理種植密度
  結合不同品種的特征特性,合理配置種植密度。棉花產量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單位面積的總鈴數,而增加單位面積總鈴數的途徑既要靠單株鈴數又要靠總株數。為充分發揮個體群體生長優勢,實現棉花優質高產,移栽棉種植密度一般為3.0萬~3.6萬株/hm2,直播棉種植密度以8.25萬~10.50萬株/hm2為宜。
  2.3    開溝整地,做好排漬防旱工作
  棉花高產需要深厚、疏松、平整、爽土的土壤條件,因而必須注重加強農田基本設施建設,做到溝渠配套,能排能灌。在移栽前或直播前深挖圍溝、畦溝、腰溝,深溝抬田,確保雨住田干,明水能排,暗水能濾?;ㄢ徠谑敲藁ㄐ杷孔疃嗟臅r期,如出現伏旱,或秋旱易造成蕾鈴脫落增加,鈴重減輕,纖維變短,成熟度差。因此,在連續7~10 d未下透雨的情況下,應搶在旱相露頭之前,立即溝灌抗旱,確保水分及時供應[4]。
  2.4    經濟科學施肥
  研究表明,施用有機肥能有效減輕漬害對棉花根系的傷害,防止早衰。因此,科學經濟施肥以培肥地力、用養結合為主,在抓好配方施肥的同時增施有機肥,改善土壤理化結構,增強棉花的抗逆能力,一般施餅肥750 kg/hm2或優質有機肥30 t/hm2作基肥。移栽棉一般以伏桃和早秋桃為主,施氮量控制在300 kg/hm2左右,移栽期、開花期、鈴期3個生育期氮肥比為10∶65∶25。直播棉種植密度相比育苗移栽增加6.0萬株/hm2以上,在高密度種植條件下,必須降低施肥量,實行增密減肥。施氮量控制在150~180 kg/hm2范圍內,分苗肥和花鈴肥2次施入,既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又能促進生育中后期光合性能的提高,有利于光合產物積累和產量形成。
  2.5    及時整枝,適時打頂
  江漢平原雨水偏多,棉花種植過程中及時整枝打葉既可以減少養分消耗,使養分集中供給棉桃,又能降低田間隱蔽程度,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塑造理想株型。一般在大部分棉株有1~2個果枝時,去除下部葉枝,及時抹贅芽、打頂,改善棉田通風透光條件,減少不必要的養分和水分消耗。對生長過旺的田塊和隱蔽棉田,應及早去除老葉老枝和無效花蕾,實施打變心、剪葉枝、抹贅芽、去老葉等措施,以減輕田間蔭蔽,控制爛鈴的發生發展。棉花打頂時間在立秋前后,本著“時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時”的原則,根據栽培模式和長勢靈活運用,長勢旺、行距小的適當晚打,長勢弱、行距大的可以早打。   2.6    搞好病蟲害防治
  遇暴雨漬害年份,棉花病蟲害如枯黃萎病、斜紋夜蛾和煙粉虱發生嚴重。因此,要針對棉花病蟲害發生動態,選用合理持久的生物殺蟲殺菌劑農藥,如兼殺蚜蟲、紅蜘蛛的阿維啶蟲脒,棉鈴蟲、紅鈴蟲、盲蝽蟓等用阿維菌素+毒死蜱+氟鈴脲防治,盡量少用有機磷農藥;枯黃萎病防治以降低地下水位、減少土壤濕度為主,兼帶采用殺菌劑+葉面肥配藥防治。
  2.7    全程化控,促早發防瘋長
  化控應掌握“前輕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則,在蕾期用縮節胺12.0~15.0 g/hm2,初花期用縮節胺22.5~30.0 g/hm2,盛花期用縮節胺30.0~37.5 g/hm2,打頂后用縮節胺45.0~60.0 g/hm2。直播棉由于高密度種植彌補了個體生長量小和播期推遲導致有效生育期的不足,特別要注重利用化控措施促成棉花在8月20日至9月20日集中成鈴,實現直播棉輕簡高效生產。
  2.8    適時采摘,科學收花
  棉花吐絮持續時間長,采摘過早,纖維成熟度差,過遲,纖維色澤變暗,強度降低。江漢平原棉區棉花收獲期秋雨陰天多,為防止陰雨爛桃,棉農往往過早采收尚未完全成熟的棉鈴,嚴重影響了棉花品質。因此,要注意適時采摘,科學收花,在棉鈴開裂吐絮后要及時采摘,注意不搶摘笑口花,不搶收露水花,不帶殼收花,及時搶摘爛桃,做到爛殼不爛花,確保收花質量。
  3    參考文獻
  [1] 楊春安,郭雙利,李玉芳,等.洞庭湖棉區2010年氣候與棉花生長發育分析[J].江西棉花,2011,33(4):46-47.
  [2] 李維順.棉花遇到災害性天氣的管理措施[J].農業科技通訊,2011(7):191-192.
  [3] 胡德玉,張條平,張華,等.湖北棉區棉花爛鈴的發生與防治[J].農業科技通訊,2018(3):219-220.
  [4] 路曦結,葉泗洪,江本利,等.安徽省棉花生產現狀及輕簡化植棉技術[J].中國棉花,2012,39(7):10-12.
  基金項目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七大農作物育種專項“長江流域高產高效棉花新品種培育”(2018YFD0100400);湖北省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專項(2016-620-000-001-050)。
  作者簡介   胡德玉(1969-),女,湖北潛江人,高級農藝師,從事棉花育種與栽培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2-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401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