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2018年度安徽省小麥品種應用動態分析及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2018年度安徽省推廣小麥品種生產上有統計面積品種 197個,統計種植面積276.45萬hm2。根據安徽省年度小麥品種推廣應用及種植面積數據,總結分析小麥品種應用動態,為安徽省小麥品種選育、應用提供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    小麥;品種;應用動態;更新換代;建議;安徽省;2018年
  中圖分類號    S5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0-0041-02
  小麥是中國第三大糧食作物[1],安徽省是我國小麥主產省份之一,其自然環境、生態條件和耕作栽培制度、生產水平等因素差別大,對品種選擇和應用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分析、掌握現有品種動態,為安徽省小麥品種選育、應用布局、宣傳推廣提供參考性建議,為保障安徽省小麥產業健康穩定發展貢獻力量。
  1    品種應用動態分析
  1.1    主推品種更新換代
  1.1.1    2000年以來品種更新換代[2]。從發展歷史看,安徽省小麥品種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品種數量不斷增加,品種面積越來越小。2000年、2010年、2018年統計推廣應用小麥品種總數量分別為27、78、197個;6.67萬hm2以上主推品種數量分別為5、10、10個,占全省總面積的比例分別為85%、61%、38%。
  1.1.2    2014—2018年品種更新換代。由表1可知,2018年種植面積3.33萬hm2以上的主推品種21個,2014年有24個,2018年只有9個品種在繼續推廣,其他均被新品種替換,5年內更新率達62.5%。2018年6.67萬hm2以上的主推品種10個,其中面積上升較快的品種有安農0711、淮麥33、華成3366、魯原502、百農207。與5年前主導品種相比,產量潛力進一步提高,特別是赤霉病和穗發芽抗性(安農0711、魯原502)進一步增強,綜合性狀進一步改良,如百農207、淮麥33等品種。其中,安農0711種植面積為14.93萬hm2,排名第二,僅次于煙農19。該品種是以煙農19與安農0016(來源于百農64/豫麥18)經系譜法選育而成,遺傳了煙農19高產、穩產特性并克服了煙農19倒伏的缺點,大群體情況下不易倒伏、抗早衰;聚集了矮早64的3AS和百農64的3BL上的抗穗發芽基因,品種穗發芽抗性、商品性好,結合良種良法配套栽培技術推廣方案,后續有望在安徽市場替代煙農19。同時,一批優質強筋的老品種,如新麥26、西農979、煙農999、鄭麥9023推廣面積進一步上升到3.33萬hm2以上,市場對優質品種需求也進一步提升。
  1.2    推廣品種數量大幅增加
  由圖1可知,2014—2018年度安徽省推廣應用的小麥總品種數量由110個增加到197個,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其中3.33萬hm2以上的主推品種數量基本穩定,略顯下降,3.33萬hm2以下品種數量逐年增加。推廣品種數量大幅增加,但主推品種數量仍較穩定。2018年應用的品種中有2014年審定的品種 10個,2015年審定的品種10個,2016年審定的品種 36個,種植品種中審定品種數量大幅增加同樣證實了品種井噴時代的到來。
  1.3    主推品種面積下降
  由表2可知,安徽省統計推廣小麥品種面積一直都在266.67萬hm2左右,面積變化不明顯;3.33萬hm2以上的主推小麥品種面積由2014年度的227.15萬hm2下降至2018年度的153.12萬hm2,占總面積的比例由76.84%降低到55.39%,主推品種面積明顯下降,非主推品種面積上升,主推的大品種缺乏,品種越來越分散。主推品種中煙農19由于穩產性、綜合抗性較好,得到老百姓認可,種植面積仍穩居前列,其他品種面積普遍減少,品種越來越分散(圖2)。
  2    建議
  隨著市場對品種抗性、品質的需求不斷提升,根據品種數量大幅增加、品種越來越分散、主推品種缺乏的品種應用現狀,圍繞安徽省品種選育、推廣應用提出以下建議。
  2.1    加大科研投入,調整育種方向
  堅持國家為投入主體,科研院校為研發主體,加大科研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引導培育篩選推廣優質專用、綠色高效、生態安全、適合機械化和輕簡化生產要求的小麥新品種,從高產優質抗病品種選育,轉變到優質綠色高效品種選育[3]。
  2.2    加強種質資源創新,實現遺傳改良新突破
  種質資源的發掘和利用已成為育種的焦點。針對赤霉病、穗發芽和倒春寒等重大病害、氣象災害,加強種質資源的引進、創新和利用,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加快新技術在小麥育種中的應用,培育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突破性小麥新品種。
  2.3    創新科企合作機制,啟動聯合攻關
  應不斷創新科研院校與種業企業高效合作機制,啟動聯合攻關,整合安徽省小麥育種、生產、推廣優勢資源。以優質、綠色、高效品種選育為重點,集成、創新現代育種技術,鑒定、共享育種資源,提高種子生產質量,加大優質綠色品種示范推廣力度[4-5]。
  2.4    強化種業企業之間合作,積極發展訂單農業
  大力鼓勵小麥種子企業與新型經營主體、龍頭加工企業、糧食部門合作,積極開展訂單農業,與大戶、糧食部門合作,提供優質專用小麥總體解決方案,提供全程產業鏈服務,發展品牌糧食和專用小麥,帶動小農戶發展。利用訂單農業,規模化生產,實施以銷定產,統一供種,帶動小麥種子經營,高效推廣應用優質綠色高效品種[6]。
  3    參考文獻
  [1] 何中虎,莊巧生,程順和,等.中國小麥產業發展與科技進步[J].農學學報,2018,8(1):99-106.
  [2] 夏獻鋒,李卓民,張平治,等.安徽省小麥品種應用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3(16):55-57.
  [3] 何中虎,夏先春,陳新民,等.中國小麥育種進展與展望[J].作物學報,2011,37(2):202-215.
  [4] 趙吉平,任杰成,郭鵬燕,等.我國小麥育種方向的創新與實踐分析[J].山西農業科學,2019,47(1):139-142.
  [5] 劉志勇,王道文,張愛民,等.小麥育種行業創新現狀與發展趨勢[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8,19(3):430-434.
  [6] 姚維傳,朱靖.安徽11個小麥品種抗旱性初頻評價[J].安徽農學通報,2001(1):41-43.
  收稿日期   2019-01-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402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